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4-09 11:22
单位名称 西安体育学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学历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经济学科大专、本科、研究班、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含光北路65号
法定代表人 李富生
开办资金 70209.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0341万元 119563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体育学院.公益 从业人数  76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学校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西安体育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锐意进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学校以“15229”发展路径为指引,扎实推进“百日奋战”“十月鏖战”两大改革工程,深化党建引领,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促进科研创新,提升竞训实力,优化开放办学,改善民生保障,学校整体发展迈入新阶段。一、党建引领坚强有力1.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党的建设贯穿学校各项事业。成功召开第七次党代会,科学规划未来五年改革发展方向,提出“15229”发展路径,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并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进“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双融双驱模式,深化“3131”党建工作模式。实施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处级干部轮岗换届,优化干部队伍结构。2.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校党委以党建“双创”提升、党员质量提升、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三大工程为抓手,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实施干部轮岗、巡视巡察、党建专项检查等举措,规范党员发展。学校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团队及省级精品课程项目。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优化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党建服务育人实效。3.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初步完成了学校“三定”方案;修订完善《西安体育学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等多项制度。积极开展“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清理了相关人员。4.意识形态和新闻宣传工作守正创新。新闻宣传创历史新高,今年在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新闻网等社会主流媒体报道我校新闻103篇,抖音等新媒体制作发布宣传视频56条,阅读量超千万,转评点赞平均超10万,学校影响力持续提升。5.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年校内开展了10余次随机抽查、5次联合监督检查,开展两批次校内巡视,对重点部门和人员进行了4次明察暗访,下发了《关于联合监督检查到岗情况处理的通报》,督导检查作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对8个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43位教师进行教风学风提醒谈话。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全年共处置问题线索11件,立案审查3件,党政纪处分1人,诫勉谈话3人。二、“十月鏖战”推进发展1.顶层设计更加清晰。在学校“2023-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2035年发展思路”的引领下,确立全面实现“五个强校”战略目标,即体育强校、本科强校、科技强校、人才强校和管理强校。制定了详细的“三年行动计划”和科学的中长期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2.工作任务压茬推进。按照“每天有进度、每周有推进、每次有传达”的工作节奏,召开26次专题推进会、11次创收造血会,开展了11次专题调研、6次测评、5次鏖战之星评选,梳理安排20多批次、上千项具体任务。3.责任担当有力强化。“十月鏖战”锤炼出“守正、创新、超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校训新校风。全校师生思想统一、信心坚定、目标明确、责任具体,干事创业蔚然成风,有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4.破解问题迎难而上。学校党政在“百日奋战”成果基础上,开展11次专题调研,掌握学校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完善“十月鏖战”实施方案,谋划十大改革发展工程,成立鏖战办,评选“鏖战之星”。全年常规性督办400余次,对造血、就业等重大事项督办180余次,解决诸多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5.重大项目建设。概算投资4.2亿元的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项目圆满完成并于2024年10月26日投入使用,7号学生公寓提前交付,风雨操场、地下车库等项目稳步推进。6.办学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举办建校7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东盟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棒球协会等11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邀请国内外体育、教育领域领导、专家举办各类学术活动,还举办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立德树人成效显著1.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小班教学,新增省级一流课程12门。全国体育院校基本功大赛获奖7项,体育教育专业通过师范类认证,足球学院获批全国示范学院。出台《包干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获批科研项目61项,新增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体育科普讲解大赛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获奖,承办陕西运动营养高峰论坛等学术会议,并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协议。2.师资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全年引进博士18人,职称晋升18人,4名教师获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个团队获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坚持“平台+带头人+团队+成果”模式,加强学科团队建设。3.招生就业平稳有序。创历史新高完成各类招生工作。完成全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以“招、教、就”一体化战略思维为指导,开展校领导访企拓岗促就业西部行活动,与数十家单位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本科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0.66%。四、内涵发展提质增效1.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梳理全国14所体育院校364个主要办学指标,形成《中国“十四所”体育专业院校横向对比分析报告》。启动2026年博士点申报工作,制定《西安体育学院博士授权单位申报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与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推进国际交流,校领导出访日本、丹麦等国体育大学并签署协议,鼓励师生参与国际赛事和会议,13批次25人次赴德、意参赛获奖,提升学校知名度。2.科学研究再上台阶。获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6项,奥运、全运科技攻关项目11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1项;在全国体育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多个奖项及优秀组织奖。作为国家体育总局选派代表队在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中获奖。新增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承办第四届陕西运动营养高峰论坛等学术活动,促进科研交流。3.竞训工作成果显著。六名师生参加巴黎奥运会斩获两金。创新“三位一体”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陕西女子垒球队落户我校,在2024年全国青年垒球锦标赛获亚军,多人入选最佳阵容和国青队。教练员蒋秋艳获陕西省“十佳教练员”称号,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校代表队在全国种类比赛中表现优异。2025年女子垒球亚洲杯落户我校。4.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西体学子连续9年登上央视春晚、参与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投身姚基金篮球季支教及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志愿服务。获赠天安门广场国旗,激发师生爱国荣校之情。积极开展体育支教,组织省内高校志愿者赴多地中小学,惠及7万余名学生。其“十个助推”“十个结合”经验获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推广。持续助力乡村振兴,连续5年荣获“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其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得到省委教育工委认定。连续4年荣获“两联一包”“精准帮扶”先进单位。5.开放办学取得新进展。与日本、丹麦、西班牙、俄罗斯等体育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国际学术交流。鼓励师生参加国际赛事和学术会议,累计13批次25人次赴欧洲、亚洲等国交流学习。五、民生共享稳步提升1.内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校级平台基本搭建完成,采集师生等各类人员信息7000余条,印制6000多张校园卡。两校区校园卡综合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2.校园环境安全稳定。将校园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把关,优化就餐环境。加大场馆管理力度,清理校内培训机构,规范校园秩序。科学调整训练场馆暖气供应,保障师生舒适度。3.鄠邑校区运转有序。围绕教育教学任务,协调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稳定安全等重要工作,承接、举办多项大型比赛,扩大社会影响力。4.民生实事温暖人心。细致完成主校区搬迁及鄠邑校区学生进驻和物资搬迁调整工作,做好主校区搬迁后的保障工作,安装监控、配备值班和安保人员,保障教学训练竞赛办公等工作顺利开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组织机构代码证,编号12610000435231668C有效期:2023年10月13日—2028年10月13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接受现金捐赠6万,目前尚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