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

发布时间: 2025-04-09 11:21
单位名称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和省生态环境厅委托,负责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等生态环境领域省级执法事项;承担省级审批建设项目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及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的监督检查;实施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对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受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诉举报;指导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业务工作。
住所 西安市西影路
法定代表人 赵瑞
开办资金 3968.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26.84万元 2880.12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 从业人数  6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全体干部职工强化创新,主动作为,深度融入治污攻坚主战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执法铁军建设与执法效能提升深度融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强化思想建设,打造忠诚干净的实干型队伍一是抓政治学习,提高政治判断力。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定期组织集中学习。2024年,总队党委会集体学习12次,各党支部集中学习6次,推动党员干部学出学出使命担当,政治判断力不断提高。二是抓党性养成,增强政治领悟力。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系列主题党日、法制廉政教育、党员干部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围绕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崇尚实干,锤炼“勤快严实精细廉”的过硬作风,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形象。三是抓政治规矩,提升政治执行力。切实履行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第一责任,通过严抓责任制落实、严抓政治纪律执行、严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严抓权力制约监督,切实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的角色。坚决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情、慎友,干净做事、清白为人。  二、聚焦主责主业,打造锐意进取的攻坚型队伍一是抓办案,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深入开展“两打”及“利剑治污”专项行动。2024年,共办理“两打”案件172起,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13起,办理重大案件13起,发布典型案例22个。案件查办数量同比提升30.3%。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有效遏制了两类案件发案势头。有效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科纳案”顺利审结并宣判,推动违法犯罪案件查办掌控力进一步提升,第三方监测行业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生态环境部对该案办理给予了高度肯定,拟将我省办案经验向全国推广。完成32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的全覆盖检查,发现存在问题企业265家,其中158家存在弄虚作假问题,对138家予以立案调查;检查M站250家(占总数252家的99%),发现问题企业63家;检查其他维修机构425家,发现问题企业38家,有力遏制了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乱象。近期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专项帮扶未在我省发现一起严重违法问题。二是抓攻坚,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及达标排放管控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通过20轮次大气监督帮扶以及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钢结构制造行业和垃圾焚烧行业环境执法专项检查。帮助各市发现问题企业(点位)5331家,推动关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稳步进位。二是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010余人次,检查污水处理厂及煤矿企业164家,排查畜禽企业464家。联合河南省、山西省开展了污水处理厂、涉水企业、断面及排口跨区域异地交叉执法检查,以严密的监管确保黄河流域水环境安全。三是守土尽责打好净土保卫战。对24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79家涉重金属企业开展了专项督导帮扶。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核实确认并全面整改完成401个生态环境部交办的问题,督导各市建立“一点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四是一以贯之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组织涉秦岭6市开展尾矿库环境监管排查。对全省233座尾矿库实施了全覆盖排查。在2024年秦岭生态环境联合交叉执法检查中,对省厅牵头整改的6个秦岭台账问题进行了资料审核和现场复核。三是抓管控,全面防范环境风险。一是组织开展了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执法检查以及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专项行动。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1863家(次),发现存在问题460个,提出整改意见建议651条。二是组织开展了新污染物领域专项执法。要求各市(区)检查、梳理、识别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业及其主要排放源,建立企业信息台账和问题清单,有力有序推进整改。三是实施全过程风险防控。对各次监督帮扶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拉条挂账,跟踪督办,对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重点问题突出的地区开展抽查复核,从根本上防范环境风险。2024年,共约谈企业29家,公开超标排污重点单位151家次,对污染物严重超标排放的6家重点单位予以“黄牌”警示、1家予以“红牌”警示。三、强化作风建设,打造务实创新型高素质队伍一是优化管控方式,推行差异化监管。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有关部署,推行“守法激励、轻微免罚、过罚相当”服务型执法,2024年,全省上报执法检查记录52930条,同比下降12.65%,出动执法人员131441人次,同比下降13.48%。将1294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累计减免处罚101次,涉及金额949.1万元。运用污染源自动监控非现场监管方式向680家重点排污单位推送自动监测日均值超标预警信息16165条,帮助企业及时关注自身排污状况。深入一线,点对点帮扶企业520余家,开展行业性业务培训10批次,对7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宣传讲解,发送资料1200余本,切实强化以稳促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深入服务群众,及时排查化解环境纠纷。组织开展了噪声执法检查,检查点位5969个,发现并帮扶整改一般环境问题248个。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把投诉举报作为推进生态环境社会共治的重要途径。全省共受理环境投诉举报3859件,办结3743件,对全省30件噪声典型案例进行督办。完成了55件领导批示、新闻媒体曝光的重点环境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场核查,推动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快速高效解决。三是紧贴实战练精兵,激发执法人员爱岗敬业热情。实施全年、全员、全过程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选派100人次参加部监督帮扶实战练兵活动;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比武及各类培训12期(次),建成了VR环保实战实训基地,开展了两轮案卷评查活动,对3市6县开展执法稽查,对12个设区市2023年生态环境执法履职效能情况进行了评估。四是全面构建执法监管智慧化体系,踔力提升“非现场”执法效能。加快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平台项目”建设。整合现有的23个生态环境执法业务系统,智能分析输出固定污染源综合环境问题,对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科技支撑能力。二是建设“锚点”工作体系。将重点管理类企业的关键点位确定为现场执法过程的关键“锚点”,通过数据建模嵌入移动执法系统,使现场执法过程可规划、可记录、可评估,实现精细化执法。三是建设了重点污染源执法智能管控数据终端分析系统,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数据进行全时段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并永久加密存储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异常状况,有力打击和有效消除监测数据造假问题。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一是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全省执法案卷存在法律适用错误、违法事实证据认定错误等问题。二是执法装备配备难以满足现场执法需求,导致执法效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三是有时不能很好地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面对国家严苛的考核标准和严厉的问责,会有“不敢查”,把握不好“度”的情况。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依法履职,‌服务大局,完善与执法运行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和协作体系,严惩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恶意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推进智慧执法系统建设,深入构建“监管数据多源汇聚、问题线索智能筛查,现场执法非现场驱动”的高效、精准、快速环境监管模式。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统筹协调,以更高、更专业的素质和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