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高家堡小学

神木市高家堡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10:57
单位名称 神木市高家堡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神木市高家堡镇
法定代表人 王彦军
开办资金 555.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6.3万元 190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高家堡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以来,我校在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职在岗教师20人,辅导员13人,全校学生68人,开设6个教学班。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持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多措并举提升了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丰富了课后服务供给,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了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本校实际,现就以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具体开展的业务活动:(一)思想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今学期学校全面加强了学校党建工作,狠抓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学校及各部门工作的主持者、领头雁,领导干部必须自身作风正、形象好、有威信,才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学校重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充分调动每个班子成员的民主管理和责任意识,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进行纪律作风整改,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教职工思想作风建设,规范了例会学习制度。以开展党建工作为契机,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并要求教师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检查。并要求每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开展上述实实在在的活动,教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自身形象不断得到完善。(二)德育工作德育是五育之首,本学年度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订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并开展一系列活动进行德育教育。1、通过校会、主题班、队活动开展各种教育。2、坚持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进行五爱教育。3、充分利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优秀班级评比制度中把学生德育作为评比的一项内容。5、要求教师认真上好道德法治课,强调教师应细致耐心做好后进生、顽皮生的转化工作。6、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种活动。(三)强化校园安全,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积极落实每天记录学校安全日志和班级安全管理日志,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层层夯实安全管理责任。针对学校中可能造成学生伤害的种种因素,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伤害事故发生,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护意识。学校举行了多次安全逃生演练。两次法制讲座。此外,加强对食堂的管理,保证食品新鲜、干净、卫生,餐具每日消毒,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由于安全工作抓得实,学校几年来未出现安全事故。(四)提质增效创“双减”1、改进课堂教学。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课堂行动陕西革命榆林实践”,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聚焦“第一课堂”,创新课堂模式,组织高效课堂大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扎实开展社团活动,并邀请著名民间艺术家贺兴章先生莅临我校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美术指导,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聚力校内校外融合,创新拓展“第三课堂”,突出社会参与、家校携手、知行融合,合力育人。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带领学生参观供销社、文化站,体验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走进古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理念、垃圾分类新思想,帮助农民收玉米;走进敬老院,积极献爱心,传承中华美德。2、改进作业管理。科学设计作业,鼓励分层布置作业,严禁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好学生作业时间。严格控制了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得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要控制在1小时之内。3、保证睡眠时间。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班级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从不占用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同时积极指导家长督促学生早睡早起,教育学生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家长每月按时填报《高家堡小学睡眠质量监测表》,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在10小时以上。对个别上课无精打采、精神萎靡的学生要询问原因,及时与家长联系,关心了解学生的睡眠情况。4、重视劳动教育。学校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学校开辟了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绿化带、花坛和草坪,都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每周的劳动课上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建章立制,规范地开展了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制定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了学校管理工作。学生课后服务主要包含书面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可以进行选择,教师在课后服务中,不得上新课、提前教学进度、超课程标准上课。(五)严格规范公物财务管理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规章制度。定期对学校资产进行了摸底清查,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账。同时按照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坚持民主、透明、规范、节约的原则,学校管理日趋完善。1、学校本着节约的原则,实行校长签字制,杜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开支。2、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班配备了垃圾箱,添置了部分办公设备,粉刷了部分教室、实验楼,更换了校园展板、部室牌匾等。3、我校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普遍认可。校务公开的推行,进一步增强了学校领导的民主法制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赢得了教职工的信任和尊重,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直以来我校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狠抓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提高了教学质量。确保质量的同时积极响应“双减”号召,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1、深入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改理念,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2、强化教研组的教研职能。开展创新课堂的研究和探索,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汇报课等形式,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力争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有新成效。3、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了校本研修专题研讨活动,教师能够人人参与,热情参与,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4、积极开展了书画、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学生能够踊跃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其中“跳绳”活动是我校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5、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创新课堂培训,后勤人员培训,班主任培训等。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6、开展以“练三笔字,说普通话,练简笔画,练电教技能,提教研能力”为内容的“教师基本功”岗位练兵比武的活动。通过比武活动,教师的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工作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1、教师敬业精神有待提高。教师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不多,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教科研水平有待提升。2、学生校外学习氛围差,学生无心向学,家长基本都是务工人员对子女管理不到位。3、办学条件有待提高。由于地处农村,地理交通较落后,教学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较落后。关于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了一些不足,如:教室多媒体使用环境有待改善;信息技术人员配备稍显不足;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及教学资源管理有待加强。四、改进措施1、今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地做好我校师德建设工作,探索“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新路子,坚定“质量立校,科研兴教”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3、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设备的作用,并根据上级部门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创设更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及管理环境。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拓宽育人渠道,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要通过班会、演讲、评比等多种形式宣传优良的行为和习惯,批评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文明自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班主任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3、教育创新与改革同步进行,建立与一线沟通、互动平台,构建家校、社校联动机制,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打造办学合力。4、应进一步增强开拓意识,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重点培育师生创新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将创新教育全面融入办学之中,在创新实践驱动下提升办学质量,实现跨越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