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市政公用服务中心(榆林市城市节水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榆林城区市政设施正常运行提供管理保障。开展中心城区(不含榆林老街范围)城市道路、地下管道、人行天桥、排水排污管网运行服务保障工作;参与中心城区供水及二次供水的监管;中心城区照明设施及配电设施的日常管理、维修维护;城市防洪排洪设施的维护服务工作;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水毁部位的恢复。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银沙路197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健 | |
开办资金 | 1884.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60.2万元 | 1733.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市政公用服务中心(榆林市城市节水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5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住建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1.日常巡检与问题处理:严格按照年度目标,组织对市政设施展开全方位、不间断巡查。全年累计发现并处理各类道路、井盖、排水管道及路灯问题8700个,纠正违规开挖事件16起,协助办理挖掘审批48项,退办11项,确保市政设施管理有序。2.道路桥涵维护:集中力量解决道路破损、人行道不平整等问题。累计维修道路破损、沉陷等1309处,人行道破损2306处,盲道1514处,道缘石1220米,道路灌缝15400米。3.照明设施优化:加大路灯检修力度,及时更换电线、电缆、灯具及配件,修复灯杆与基础,确保照明设施完好率和亮灯率达98%以上。累计更换各类电线33100米、电缆12500米、敷设PE管2061米;维修更换灯具2719盏;更换镇流器、各类灯泡、灯罩、电器门、空开、触发器等配件11000个;修复灯杆64根,基础135基、加装抱箍461套。推进老旧巷道路灯改造,安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与节能调控,同时保障电力供应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外接用电管理,签订协议,安装电表,确保电费收缴规范。4.装备物资保障:车辆机械管理方面,合理调度出车4000余次;每周五安全排查,全年驾驶员安全知识教育20次;7月17日起应对金凌大桥排水管道爆管抢险,至9月12日圆满完成;节假日规范车辆管理;国庆前挂国旗营造节日氛围。材料管理方面,严格领用制度与审批程序,多级管控,登记造册;加强出库材料动态监控,现场核实确认,确保使用与申请一致。(二)排水系统高效维护与内涝防治1.泵站精心运维:对9处泵站制定详细维护计划,定期清理泵坑杂物淤泥,检修机械与电气设备,做好设备保养,保障泵站进水畅通,运行稳定。2.管道排查与疏通:运用CCTV等技术加大污水管道排查,及时疏通清理堵塞管道,全年检测排查3922米,疏通清理管渠3500米,清挖部分雨水收集井,提升排水系统整体通畅性。3.井盖与钢格栅修复:及时修复损坏的1519套井盖和37米钢格栅,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加强巡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行人车辆安全。(三)防汛备汛扎实推进1.部署与精神传达:组织学习防汛救灾指示精神,召开中心城区防汛动员部署会,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明确工作方向。2.隐患排查与重点盯防:开展内涝隐患排查,老城区发现3类31处问题隐患,分类处理,在重点风险区域设立警示牌、警示标线和水位监测仪,加强风险预警,保障重点部位安全。3.应急能力建设:修编应急预案,联合多单位开展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组建100人抢险队伍,储备充足物资,配备应急救援车辆,提升应急救援力量。4.全民防灾与值班值守:通过短信发布防汛知识和预警,协同建立联动机制,安排148人24小时轮流值守,执行严格值班制度,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5.平台保障:全力维护市政设施管理平台,确保服务器、监控系统稳定运行,开展检修作业,保障网络和远程监控有效。加强机房管理与网络安全防护,及时处理光缆、电缆故障,为防汛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四)燃气安全严格管控1.安全检查全覆盖:按照市局要求,对燃气经营企业、管线、场站及用户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建立详细台账,及时移交隐患问题并督促整改。针对榆阳区燃气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配合多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迎接各级检查。2.专项整治深入开展:自2023年8月起,配合市住建局完成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任务。排查众多企业和用户,整改大量隐患,确保燃气管道安全运行。3.攻坚行动积极参与:抽调干部参与住建领域“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督导检查和隐患复查,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4.培训宣传双管齐下:组织9期燃气从业人员培训,培训2100余人,实现持证上岗。开展9次线下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燃气安全知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信息,发送短信约80万条,增强居民防范意识。(五)多元工作协同推进1.节水城市创建:在全国节水宣传周,组织开展多形式节水宣传活动,发放大量宣传资料和节水设备,营造浓厚节水氛围,增强公众节水意识,推进节水技术推广。2.文明城市创建:成立创文自查工作组,加大市政设施维护力度,重点解决道路、照明、排水等问题,打造舒适出行环境。规范设置公益广告,确保内容准确、无损坏缺失,道路状况良好,达到创文标准。3.解决群众诉求:积极处理12345便民服务热线738条和榆林市数字城管平台工单1870条,涵盖求助、建议、咨询等类型,办结率100%,满意度94.85%,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中,我中心主动作为,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担当,全面开展市政设施排查整改行动。依据创文高规格标准,制定“一患一策”整改方案,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实施系统性修缮。通过外立面美化、管线入地等微更新举措,打造兼具功能性与景观性的城市空间,为文明城市形象增添亮色。2.在城区防汛工作中,我中心勇挑重担,高效优质完成各项抢险救灾任务。特别是在防汛应急演练以及金陵大桥抢险实战中,我中心与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实现了工作环节的无缝对接。期间,抢险人员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大型排水、清障设备随时处于待出动状态,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使用。我中心凭借扎实过硬的应急处置专业能力,科学调度、精准施策,顺利且高效地完成了截流、抽排、清淤、修复等一系列关键任务。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成功构筑起坚固防线,有效抵御了洪水的侵袭,确保了城区在汛期的平稳与安全。3.在落实为民办实事举措方面,我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市民关切。针对榆星巷、永济东路、柳营路双灵巷、航宇路丽华巷、桃源路祥顺巷等36处居民区存在的照明难题,组织力量安装路灯,彻底消除照明盲区,照亮居民夜间出行之路。在接到市民反馈有部分设施拆除后人行道遗留螺丝钉的问题时,我中心开展全城区“城市暗器”排查整治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城区设施老化:部分路段复合材料井盖、老旧路灯杆等设施因长期使用,故障频发,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存在安全风险。2.桥梁养护短板:榆林中心城区部分早期修建桥梁,日常巡查发现有明显腐蚀、碱剥问题。因缺少专业桥梁技术人员,难以制定科学养护措施,桥梁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3.道路病害增多: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道路挖掘、顶管施工等扰动、损害道路内部结构,加之管网老化、渗漏和雨水冲刷,致使道路内部空洞等病害频发,亟需加大道路安全检测力度。4.燃气安全隐患:我市部分用户用气安全意识薄弱,安装燃气报警器不积极,使用“聚能环”“节能罩”现象常见。安检时取下违规设备,安检后又重新安装,隐患难以彻底消除。5.维护经费不足:市政设施维护项目预算资金难以满足日常维护基本需求,近三年中心年度预算执行连续超支千万元以上,均用于非计划性设施维护、创文及水毁紧急修复等突发性、必要性开支。四、整改措施1.持续开展全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养护,组织业务人员学习交流,提升专业能力。2.加大市政设施巡查力度,建立全面巡查机制,消除管理盲区,确保管理无死角。3.加强市政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有序开展城市桥梁、地下管道、道路空洞等排查检测,保障设施安全运行。4.密切与燃气安全主管、监管部门沟通,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五、2024年工作计划1.市政设施运维方面,严守日常巡查关卡,细化人员分工,精准定位问题并记录在册,小问题即查即修,复杂难题24小时内必出应对方案,力保设施平稳运行。2.城市照明设施每两周开展全域巡检,联动智能监测系统,小故障当日清零,大故障3日内解决,亮灯率稳稳超98%,同步优化制度流程,加速智能化终端落地,实现节能增效。3.排水管网维护做到每月重点排查、每季度拉网式清查,建立档案依症施策,确保排水无堵。汛前组建百人抢险队、备齐物资,汛期24小时轮岗值守,遇险情迅速响应。定期维保机械车辆,每月组织人员培训。4.全力配合燃气核查、节水等专项行动,助推城市建设管理迈向新高峰,护航城市可持续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