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工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处置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 |
住所 | 榆林市兴达路437号榆林市环境保护局504室 | |
法定代表人 | 王云康 | |
开办资金 | 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万元 | 2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1.强化医疗废物环境管理。指导各医疗机构完善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督促榆林市九鼎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规范收集、处置医疗废物,全年共处置医疗废物2177.68吨,其中感染性废物1778.26吨、损伤性废物389.42吨。2.项目推进情况。今年累计建成6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新增固废利用能力555万吨/年;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固废协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试点,制定《榆林市工业固废协同矿山地址环境修复治理试点“一点一策”工作方案》,其中榆阳、府谷4个项目已投入运营,神木5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预计可以完成2024年度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53%的目标。牵头起草《榆林市煤矸石用于矿坑回填治理工作方案》,预计近期印发实施。3.落实政策情况。一是兑现奖补资金。联合市财政局完成2023年度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奖补工作,奖补13家企业1294万元。二是强化技术支撑。联合西北大学等高校院所制定实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矿坑回填修复治理技术规范》地方技术规范。三是深入调研考察。先后赴四川、贵州实地考察粉煤灰、杂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在2024年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部署会上,促成市政府与华础科技公司签署了《粉煤灰综合提炼工业级纳米氧化铝新技术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9月,在第八届丝博会上成功举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推介会,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学研”交流。4.开展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领域安全大排查,大排查采取“分局排查、市局抽查”的方式,共确定57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为排查重点,2024年,57家单位全部完成排查,共发现一般隐患77处,全部完成整改并验收。5.2024年度我局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其中到位资金78492万元,完成全年度任务的156%(境内省外50471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68%,省内市外28898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4%);完成协议项目3个(榆林炼油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改造项目、年产3万吨活性炭制备项目、碳基生物活性土壤调理剂中试项目);1个合同项目(年资源化综合利用20万吨煤气化查生产无机纤维板示范项目)。6.组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根据生态环境部《“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及省厅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级2024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估方案,确定考核范围、考核标准和整改要求。7.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对锦界工业园区和神木燕家塔工业园区内的重点企业,开展了污染源废气、废水和废渣监测,进一步助推我省掌握新污染物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多环境介质中赋存的现状。8.根据《榆林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总体要求,印发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夯实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职责,明确攻坚行动任务内容及要求。9.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工作合力。按照局机关党委安排,我中心全体成员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思想理论学习。特别是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总结学习,通过写心得、摘抄重要精神等活动不断提高每个人的政治理论水平。10.强化队伍管理,健全工作制度。组织中心全体成员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2024年度全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培训班,9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按时完成每年专业技术学习;健全科室集体学习制度,完善科室会议记录,制定专人记录科室会议和采集照片资料;指定宣传专员,负责科室对外宣传工作和日常检查中资料的采集等工作。11.抓好廉政建设,强化廉政意识。同市局签订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廉政制度,加强对中心全体成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提高自身思想作风,切实把一岗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不断细化党风廉政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实际,按照市委编办《关于全市机关开展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办事指南》,实现对内提升机关效能、对外提升服务水平的双重效果。二、取得的效益1.开展全市1110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年报申报工作。据初步统计,2024年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74.23万吨,主要为油气开采行业产生的污油泥(26.45万吨)、化工行业产生的杂盐(11.28万吨)、兰炭行业产生的焦油渣(7.25万吨)及化工行业产生的混醇(6.9万吨)等。2.组织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和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专项排查,2024年,各县市区共评估472涉危废单位,评估发现问题600余条,全部移交县区整改。同时,2024年成功申报榆林德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特殊危险废物区域处置中心项目。3.按照省厅《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委托跨省转移固体废物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陕环发〔2020〕24号)有关要求,严格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2024年,共办理跨省转移危险废物63件。同时,2024年共转移危险废物77.93万吨,其中省内转移57.41万吨,跨省转入7.38万吨,跨省转出13.14万吨。4.完成全市涉及2023年度详细环境信息调查和公约履约信息调查的化学物质的7家企业数据统计调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部级系统审核。5.累计审批输变电项目64个,完成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作业备案96家。在5月30日,在靖边县组织开展全市辐射事故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核与辐射事故应对能力。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大,受综合利用技术、标准规范、市场消纳影响,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缓慢,综合利用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固废以贮存填埋为主,环境风险增加;2.部分企业对危险废物本底认识不清,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及数量存在未申报、未纳入危废进行管理等问题。3.我市在建化工、油气勘探项目多,工业探伤、测井作业量大,流动放射源转移、贮存、应用环节环境风险高。四、整改措施1.健全完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2.联合市环境监察支队开展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如实申报。3.引进先进工艺与管理模式,建成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工作。按照《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督促指导相关县市区、部门及企业完成2025年度任务,全面推广煤矸石用于矿坑回填和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探索开展填沟造地试点工作,力争完成2025年度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60%的目标。同时,加快推进全市固废重点管控企业物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提高固废信息化监管水平。2.规范危废环境管理。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督促相关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查缺补漏、限期整改,消除环境污染隐患,确保年度考核达标。3.推进新污染物治理。依据《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继续对2024年度全市涉及详细信息调查、重点管控信息调查以及公约履约信息调查的企业开展数据统计调查工作,并配合省厅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