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发布时间: 2025-04-08 17:27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农民教育培训及相关服务·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申报、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农民科技教育·相关学历教育·农机管理人员、驾驶人员、农机操作及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和咨询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银桥大道92号种子管理站综合楼6楼
法定代表人 李国胜
开办资金 12.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38万元 12.3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2024年,临潼区农培中心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中心大局,服务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服务高素质农民快速成长,我区农民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新发展、新进步、新成效。区农培中心荣获“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单位”,“西安市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1、创新培育模式,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一是创新培训模式。成功实施了特色农业人才赋能提质行动,通过创新模式,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技术推广单位,建立了“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四类实训基地。形成了临潼区高素质农民培育“135”模式。二是发挥科普育人作用。统筹协调全区农民科技教育资源,围绕农民就业增收,打造高技艺的农业农村技能人才队伍,丰富拓展技能人才选拔平台,全年同科工商务局、人社局紧密合作,依托“科技三下乡”、“科技之春”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10000人次。三是聚焦高素质农民能力提升。利用“固定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四种教学形式,全年培育了470名高素质农民,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人才队伍。2、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乡村人才大讲堂活动。围绕三农政策落实见效,先后在新丰、零口、小金、穆寨、仁宗街办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5期;围绕粮食安全及区域特色产业开展农业专题培训5场次。同区委组织部合作,举办“望长安、乡村人才大讲堂”1次。二是实施特色农业人才赋能提质行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街办干部、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和经营主体带头人共计200人进行了培训。在局系统各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200余场次,受培人数达1.5万人次。培训农业农村实用人才1000余名,通过培训,提升了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为我区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实施技能比武,以赛促学活动。2024年2月份,区农培中心同杨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进行了对接,邀请杨凌中心相关老师进行授课。组织高素质农民学员赴渭南大荔县、三原县观摩交流。组织高素质农民授课老师胡伟、杨厚安参加了2024年全市说课比赛。授课老师孟国栋、王联合参加2024年全市讲课比赛。3名电商高素质农民,参加了2024年西安市高素质农民能力提升培训暨技能大赛。全年举办各类交流观摩活动8场次。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围绕“八个新突破”,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助力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全年提升了150名基层农技干部的能力,培训了200名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150名农村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同时完成了2000人次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现了1.5万人次的农业科技大培训。二是助力农业农村技能人才建设。全年培育乡村“头雁”人才15名。组织10人农村基层干部及产业发展带头人参加中组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通过举办技能比武竞赛活动,选拔了15名石榴修剪、无人机操作、电商直播等优秀的农业技术能手。3月份联合区科协举办了临潼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春季石榴修剪技能比武活动,80多人参加活动。进一步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练绝活的高潮,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三是助力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秦创园创新驱动平台临潼示范区作用,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结合我区文旅资源优势培养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80余名。三、存在问题1、我区农民教育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及农民增收致富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培训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2、教育培训组织管理、农技服务能力不强,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针对性还不够精准、项目补助资金拨付滞后等问题。四、今后工作打算一是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依托,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全年培养高素质农民200人。二是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聚焦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财务人员等生产经营人才,全年培训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80人;三是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加大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支持力度。全年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8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000人;农村“头雁”人才10人。四是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围绕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全年举办农技干部能力提升2期100人次。五是统筹协调全区农民科技教育资源,全年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1.5万人次。六是拓展技能人才选拔平台。组织开展以赛促学活动、选树典型,全年举办农业技术竞赛比武活动2场。结合“农民丰收节”、“杨凌农高会”,聘请专家学者,举办高素质农民论坛,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典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4年4月被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评为2024年西安市高素质农民无人机飞防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2024年4月被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评为农民培训工作先进集体。3、2024年4月被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荣获全省农民教育培训系统调研报告成果“三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