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安康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8 17:23
单位名称 安康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和监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隐患排查,参与组织实施各类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调研设计、项目验收,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防治专业技术培训指导;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指导,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
住所 安康市高新区安康大道28号
法定代表人 马战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8.92万元 53.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自然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科学安排部署,夯实防治责任。汛前印发《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下达各县(市、区)防治指标任务,市县《防治方案》发布率100%。入汛召开全市地灾防治视频调度工作会8次,市地质灾害指挥部安排部署11次,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抓、驻县蹲点,有效应对15轮区域性强降雨。(二)强化排查督导,防控风险隐患。对在册地灾隐患点巡查排查全覆盖,建立市县重点隐患排查台账。联合安排部署3次风险隐患排查,全市开展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144307次,转移受威胁群众9102户20579人,地灾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三)明确汛期重点,积极防范应对。建立会商制度,联合气象部门对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及存在风险进行分析研判,牵头市级单位开展会商研判34次、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信息11期2500余条,发布预警产品9期。发送防灾信息8次36万条;全市布设自动化监测预警点2155处。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编制《2024年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和应急响应手册》,抽查县(市、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240余人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24995人。统筹调度平战驻守队伍在安技术力量,平战结合技术单位3支队伍76人24辆车驻县蹲点指导,开展应急调查162次,排查出的94处隐患均落实整改措施。(四)加强演练培训,提升防灾能力。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月组织开展防灾避灾知识宣传,编印科普手册1.2万余份,发送防灾宣传信息10万条,汛前对值班人员进行值班流程业务培训,对资金监管系统、部省项目管理系统及国债项目库等系统填报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在岚皋县成功举办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全市开展地质灾害宣传演练6081场次,参与群众11.12万余人。(五)紧盯任务节点,推进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任务;6个地质灾害体系建设治理项目和6个1:10000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按期完成任务,14个2023年增发国债治理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3起,避免人员伤亡74人,避免财产损失43.5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全年“零伤亡”目标。其中2起获省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2起入选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监测预警难度大;二是市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伍建设不够;三是群测群防员力量不足;四是专业监测预警设备缺乏维护资金;五是地灾防治资金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加强与平战结合技术单位的合作,加大对专业人才的补充和培养。三是将隐患点监测员和风险区巡查员补助等群测群防经费列入市、县政府财政预算,培养补充群测群防力量。四是加强与财政沟通,争取技防设备运行维护资金。五是加强与省市县财政局沟通对接,争取地灾防治资金及时到位。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编制完成安康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解读材料,并报市政府发布实施。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提升地灾风险预报预警水平。(二)有序推进工程治理,加强防治体系项目和国债项目管理,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级的专项资金与国债资金,切实提升灾害防御能力。(三)强化自然灾害紧急避险应急演练,抓好群防群测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四)利用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成风险识别“一张图”和风险双控“一张图”,构建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一张网”,提升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智慧服务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