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陕西省水利水质检测中心)

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陕西省水利水质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8 15:17
单位名称 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陕西省水利水质检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落实中、省有关地下水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承担地下水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日常监督管理;承担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地下水调查评价,拟定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负责省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及其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管理,收集整理公布地下水监测信息;组织开展地下水科学技术研究。承担全省城乡供水、地下水等水利水质检测、应急处置和人员培训等。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路185号
法定代表人 王拴定
开办资金 35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0.61万元 405.91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陕西省水利水质检测中心) 从业人数  7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4年11月11日完成变更登记的事项,变更事项为:经费来源。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和机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依法加强地下水保护管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锚定目标、补短强弱,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一)重点任务一是《陕西省地下水条例》修订出台,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二是地下水超载治理评估取得实效。全面完成了全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自评工作,本轮黄河流域66个地下水超载县区共退出14个县区,摘帽率22%,我省11个超载县区5个县区摘帽,摘帽率45%。(二)“两争一创”亮点工作一是地下水专项整治行动卓有成效。建立联动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创新搭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登记管理平台,摸清核实取水工程基础信息69.22万处,依法形成问题整改和退出台账29.09万条,对照台账、梳理研判,分类施策、逐条销号,目前整体整改进度93.2%,地下水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二是地下水保护管理措施逐步健全。印发执行《陕西省加强地下水保护管理工作若干措施》,规定了建设地下工程备案深度标准、疏干排水许可量规模和取水地热能项目在线计量要求,填补了地下工程建设、取水地热能项目等涉水管理的空白。三是地下水监测站网覆盖提质扩面。坚持实施项目带动,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开展省级地下水超采超载区站网更新改造、空白县监测站网建设两个项目站点踏勘、井位协调、施工监督等工作。截至目前,新建自动监测站72处,更新改造站点8处,地下水监控覆盖县区由81个增加至97个,监测设施水平提档升级,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下水监测体系。四是地方站网数据接入工作高效推进。积极对接流域委、水利部信息中心,落实各级责任、简化报送程序、优化传输链路、严格汇总审核,完成636处地方站整编数据和实时数据上传水利部工作。截止目前,全年上传监测数据67万余条,人工站接入率达到100%,省级监测站数据汇集整编时效有力提升。五是水位月预警发布机制全面建立。制定下发《陕西省重点区域地下水位月发布预警提醒暂行办法》,遴选15处地下水超采区、11个地下水超载县区及定边县共121处预警监测站数据,逐月校核、比对研判,并将预警提醒发布至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任务一是地下水监测预警提质增效。按期完成558处国家站、636处省级站及109处统测站的日常监测、数据报送、统计分析和研判预警等工作。定期编发《地下水通报》《地下水超采区监控简报》等6类监测成果,配合完成水利部超采区水位通报2期,开展省级超采超载区水位动态通报5期,实施全省重点区域地下水位月发布预警11期。出版《地下水》杂志6期,稳居Q2方阵。二是地下水站网运维提档进位。实现国家监测站月均信息到报率100%,日均到报率及完整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水利部运维通报达到“优秀”等次。完成《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报审。大力实施省级站网运维和标准化站点建设。三是地下水保护管理持续深化。修订完成《陕西省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办法》《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规则》两个条例配套制度经厅务会审议通过。全省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地下水取水工程无序取水、监管薄弱等问题得到一定解决。组织各地市开展地下水水政专项执法,实施地下水取水工程规范性检查16次,依托水利大讲堂,在全省水利系统解读《陕西省加强地下水保护管理工作若干措施》,赴各地积极宣讲地下水法律法规,指导各级树牢地下水管理保护理念。(四)“四水四定”夯基工程一是强化地下水超采超载治理。持续加强11个超载县、15个超采区管控,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加快地下水源置换建设和河湖生态补水,全省超采区面积由1427平方公里缩减到908平方公里,严重超采区面积由187平方公里减少为90平方公里,“十四五”以来地下水超载县关停机井3949眼,累计压采水量1.71亿立方米,促进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二是提升地下水位预警效能。动态掌控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情况,对地下水位连续下降的超采超载区实行约谈通报,针对泾阳、蒲城、靖边地下水位波动下降问题,及时开展现场查勘,分析研判突降原因,通报预警、超前干预,指导市县科学开展保护治理,针对问题督促市县整改落实,把地下水位控制在合理区间。三是推进地下水超采评估。启动实施2016年—2023年地下水超采区动态评估,适时开展调度通报,及时掌握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完成2023年度汾渭谷地重点区域超采综合治理评估,组织开展超采超载区治理督导帮扶,有力实现了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五)共性考核指标一是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各项规定,选优配强中层干部,实行干部职工轮岗锻炼制度。选派3名优秀青年干部驻村帮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出台《党委议事规则》《行政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坚持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全年专题安排部署党建工作4次,制定《党建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党建季度任务清单》,制定印发《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举办各类读书学习班3期,组织中心组学习12次,开展交流研讨10次,撰写心得体会140余篇。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打造“党旗染红地下水”党建特色品牌,深入开展“主题党日+”,累计组织实践活动11次,接收预备党员1名,完成2名同志预备期转正,为党组织持续输送新鲜血液。三是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按时完成工会换届,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深入开展“读好书、求新知、强本领”读书学习活动,举办“地下水大讲堂”7期,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厅系统文体活动。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善职工办公环境,为办公楼加装供暖、净水设备和楼道墙面粉刷,提升食堂饭菜品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落实“一岗双责”,组织签定《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督促填写《党风廉政建设履责记实手册》,开展政治监督14次。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制定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警示清单》。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专题读书班、关键岗位人员培训班各1期,组织廉政现场教学、主题党日各1次,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9次,落实“四下基层”调研活动。五是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专题部署意识形态工作,修订《意识形态正负责任清单》,结合工作例会听取专题汇报。加强常态化舆情应对处置。加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组织整治指尖上形式主义,规范清理相关微信、QQ工作群,防止不当信息传播,做好稿件编辑、审核把关工作,全年在厅网站发布业务动态60余篇,“陕西地下水”微信公众号宣传报道140余篇。六是全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坚定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定期组织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以及新颁布、新修订的各类法律法规,切实抓好《地下水管理条例》《陕西省地下水条例》宣贯工作,营造学法用法浓厚氛围。优化完善中心安委会、消安委机构设置,建立健全基本制度。扎实做好安全防范和火灾防控各项工作,全年组织安全检查22次,排查整治隐患12项,找准找全风险点。定期检验更换消防器械,安装楼道应急灯,张贴安全警示、疏通疏导标志,确保全中心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年中心无安全事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2024-11-11至2029-11-11。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