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从事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挖掘和创作戏剧、小品、舞蹈、音乐等舞台文艺精品剧目;举办舞蹈、音乐、曲艺等培训活动;开展文化“三下乡”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承接各类会议和演出活动。 | |
住所 | 志丹县城北新区经三路 | |
法定代表人 | 杨明瑞 | |
开办资金 | 53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志丹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36万元 | 36.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志丹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 从业人数 5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多措并举,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强化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重要位置,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以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方针政策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利用学习强国等手机APP学习平台,着重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全年组织开展理论学习57次,人均撰写心得体会2篇,记写笔记1万余字。二、文化惠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特色亮点工作1.大型歌舞剧排演,展现黄土风情魅力。我中心与延安文化发展集团合作排演了具有浓郁黄土风情的大型舞剧《兰花花》,该项目于今年7月20日开始实施,12月26日—27日两日在延安大剧院成功上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创新文化惠民模式,开展“六进”志愿服务。组建了文化艺术人才服务队,创新性将歌舞、朗诵、故事会、陕北说书、声器乐有机融合,向老百姓提供“订单式”“预约式”“菜单式”服务,同时发动当地文艺团体成员,积极参与演出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丰硕的文化成果。今年开展了形式多样化的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演出活动18场。3.“文明大篷车”深入基层,传递文明正能量。积极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扎实开展“文明大篷车”文艺义演志愿服务活动,面对面为乡土文艺能人进行文艺指导培训。全年共举办文明志愿服务培训班8场,深入各个乡村及社区、企业开展文艺创作和主题鲜明的文艺义演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升了乡土文艺能人的创作和表演水平。(二)重点业务工作我中心紧扣“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文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文化生活需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1.文化文艺活动形式多样。一是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多首歌曲和编排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秧歌等节目,如歌曲《对面山上一点红》《谁解我忧愁》《可想你哩》、陕北场子秧歌《舞动红都》《我和我的祖国》、女子扇鼓《炫彩扇鼓》、双人舞《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小品《把咱的秧歌扭起来》等。其中,女子扇鼓《炫彩扇鼓》参加第八届延安市广场舞大赛,荣获全市二等奖。二是文艺演出出新出彩。年初,推出了春节系列文艺精品线上展播活动2期,参与了志丹县2024年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及第41届“延安过大年”春节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2024年“宝塔山下唱民歌”演出活动,营造了祥和、热烈、幸福、和谐的节日氛围。举办了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让妇女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参加了县第32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文化义演活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组织编创人员走进金汤保娃沟门、永宁山进行了“文艺赋能·秘境志丹”文艺采风文艺活动。通过线上播出、线下演出的方式,开展“戏曲进乡村”“到人民中去”及文化“三下乡”等各类品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36场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共建共享文化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提升了我县营商环境软实力,以文化软实力为营商环境赋能加码。2.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文艺人才培养稳步推进。积极践行“外送内培”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本单位常态化组织的业务技能统一培训单一方式,同时还积极为本单位业务骨干争取各种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着力引导职工立足工作岗位,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做到有思路、有办法,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先后选派安桃利、马永红、李有利等演职人员参加了陕北场子秧歌编创培训班,杨明瑞、石亚东赴延安参加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文艺座谈会,段小佳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舞剧表演人才培训班和北系舞蹈学院学习班。红都组合等人参加了“鼓舞大陕北、乐动新时代”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展演暨首届安塞鼓文化等艺术交流活动4次。二是文化交流活动踊跃参与。郝亚军参加了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2024年非遗进社区展演活动、榆林市榆阳区第二届年货节西安站、北京站、榆林站演出活动。牛艺娜、陈玉来、郝亚军三人赴鄂尔多斯参加了“红动蒙陕向暖而行”“三城”联动红色主题晚会,组织参加了“重阳祭祖寻根黄陵”甲辰(2024)年重阳民祭轩辕黄帝活动、“重阳有我文旅相伴”重阳节黄龙县文化交流活动。小品《把咱秧歌扭起来》参加陕西省第十届小戏小品展演,荣获优秀组织奖。舞蹈《摇篮》因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被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表彰奖励10000元。我中心被陕西省、延安市舞蹈家协会分别授予文艺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胡治卫、赵晓环、冯莉、张雪、刘喜梅5人在陕西省第十届小戏小品展演《延安分会场》中荣获表演奖。石亚东获延安市“青年五四奖章”,郝亚军荣获县先进工作者。三、业务党建融合,创新发展抓重点一是结合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争当交通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走进社区,为困难群众清理卫生;积极参加社区各类活动。二是我中心党支部狠抓创新理论武装、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刚性落实和自身能力建设,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全面建设和履职尽责提供坚强保证。三是以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按照廉政准则要求,组织实地廉洁教育学习3次,深入查摆问题清单4条,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举措。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学习4场次,讲专题党课2次,发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8本。2024年,我中心能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收获不少,成绩颇多,但也存在以下问题: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措施还有待加强;演员年龄偏大、伤病增多,后续人才培养不够及时;演出设施设备短缺,影响演出质量;创作队伍力量薄弱,精品力作推出艰难;经费严重不足,制约文艺事业发展;内部竞争奖励激励机制没有形成,演职人员动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加强制度管理,改进干部作风。严格单位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干部职工工作纪律自由散漫现象,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二是开展采风创作,丰富文化成果。利用演出的契机,开展文艺创作采风活动,搜集创作素材,如期完成2个小品、3首歌曲、5个舞蹈的创作任务,以丰富的创作成果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提供支持。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充实演职队伍。通过“外送内培”等方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充实演职人员队伍,做好岗位转岗续位工作,最大限度解决人才短缺和断层问题,提升演职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四是开展惠民演出,丰富群众生活。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文化艺术人才服务队深入各个村镇、学校、社区、企业等地,完成“文明大篷车”、文化“三下乡”、文艺“六进”等各类特色品牌惠民演出活动45场次,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五是做好巡演申报,巩固艺术成果。做好舞剧《兰花花》巡演及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密切关注各类文艺赛事,组织参加各类比赛暨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我县知名度,巩固艺术成果。舞蹈《摇篮》将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暨第二十届“群星奖”的角逐。六是积极争取省、市有关文化扶持专项资金,为各项文艺活动常态化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