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人才智力开发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省市各类专家评选、津贴发放、休假体检、慰问;参与实施高层次人才开具介绍信、转正定级考核;开展振兴计划相关人员奖励金、助学金的发放;开展全市在职工作人员学历提升资助工作;开展全市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工作;开展全市智库工作站管理工作,为全市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各类专家生活提供服务。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劳动保障大厦5楼 | |
法定代表人 | 秦小伟 | |
开办资金 | 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12.4万元 | 129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人才智力开发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8月29日,我单位变更了宗旨和业务范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工作(一)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壮大人才队伍。我单位拓宽引才渠道,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根据省人社厅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拨推荐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部署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推荐工作。通过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民主推荐、专家评议、综合测评等流程,向省人社厅推荐了七位专家人才。经人社部审核,童桦、王新伟、方玉川、薛志章、孟勋彪五位同志获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专家,实现历史性突破。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素质。组织政府特贴专家2人赴上海交大培训学习,内容涵盖专业技能、管理能力、领导力等方面。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修学习4人次,鼓励专家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活动,有效提升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活力。我单位搭建创新平台,激发人才活力。加快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我市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共新增五个博士后创新基地,重点开展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培育其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领军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敬业协作能力。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人才开展科研攻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人才待遇。对获批四家创新基地将给与5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新入站的全职博士后每月给与1万元生活补助,最多不超过24个月。博士后出站后在榆企事业单位工作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在榆创业的,给予20万元留榆补贴。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优化人才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对专家人才考核工作实现只跑一次,对津贴补贴发放实现电子转账,对行动不便的专家人才体检实现上门配送服务,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三)创新人才工作新思路,服务基层获成效。我单位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到抓包社区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助推消费帮扶活动,全年累计帮助销售小杂粮十五万元,有效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增长;助推安全保障问题,协调佳县县委县政府争取资金875万元,解决社区48栋楼楼顶漏水问题,保障社区居民居住安全;助推老年人出行问题,协调佳县民政局争取到44万元资金,帮助住社区日间照料间安装电梯一部,解决了老年人的行动难题;助推教育扶贫问题,举办寒暑假两期为期14天的社区留守儿童义务辅导授课,受益学生多达25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助推资金保障问题,我中心投入10万余元保障社区运作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冬季取暖、办公设备购置、就业政策宣传等方面,慰问困难户4家,落实驻村干部年度健康体检、保险费用和通讯费等,使驻村帮扶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中心获佳县县委县政府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先进帮扶单位。(四)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我单位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支部理论学习内容,定期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年度人才工作计划,明确了责任分工,细化了目标任务,确保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召开专项人才工作会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初步形成《榆林市高层次人才智库工作站管理办法》《榆林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学历提升资助计划实施方案》《榆林市人社局关于开展重大节假日期间走访慰问优秀专家人才活动方案》等工作方案。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今年我单位全年共发放人才津贴补贴38万元,组织开展专家体检50人次,申报并获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新增5家博士后创新基地,争取人社部技术培训项目一项并获批资金10万元,完成考核一五二人才205人次。我单位实施“一五二人才工程”,培育本土人才。制定并实施了“一五二人才工作考核方案”,通过开展座谈、实地走访、查看资料等形式开展考核,对评优的专家人才优先申报政府特殊津贴评选和提升人才层次来增加其待遇,为本土人才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我单位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中心已初步拟定《榆林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学历提升资助计划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激励在职人员建立终生学习理念,进一步提高我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经我中心推荐申报,“榆林学院海归赤子助力榆林能源化工产业自动化改造”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项目被人社部批准,并获10万元项目资金。该项目以专题调研、学术交流、技术指导等方式组织海外赤子服务团相关领域专家,聚合海归人才研究成果和先进理念,助力榆林能化工业自动化发展。该项目全年共培训技术人员500余人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建立技术平台一个;帮助企业申请知识产权9项,其中新型专利5项、相关软著4项。我单我在引进人才增量的同时,积极促进人才存量开发,探索开展在职人员学历提升资助工作。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榆林市高素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落实,参照国内先进地区做法,我中心起草了《榆林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学历提升资助计划实施方案》(讨论稿)。该方案旨在通过对在职人员学历提升,学费予以一定比例资助,鼓励工作人员在职期间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在职教育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和学历水平,为榆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障。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引进博士后人才难度较大。由于我市地处西北内陆,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区位优势、薪酬待遇、发展平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高端人才竞争激烈。二是人才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在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四、整改措施对于以上问题我单位作出如下整改措施:加大博士后创新基地引进专业人才指导力度。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渠道,例如柔性引才、项目引才等,加大引才力度,重点引进能源化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营造更加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中心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工作正确方向,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完成各项人才服务日常业务。根据省厅安排完成各类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和人才津贴发放以及体检等生活服务工作;开展走访慰问优秀专家人才活动,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优秀专家人才;组织开展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申报设立工作,对新获批的创新基地做好业务指导工作,适时兑付资金奖励。2.开展柔性引进人才工作。为支持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短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提供智力支持服务,我中心起草了《榆林市高层次人才智库工作站管理办法》(讨论稿),该管理办法以人才需求为主导,项目合作为载体,成果转化为目标,为柔性引进人才智力提供工作经费支持。3.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共享人才资源,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