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垃圾管理所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垃圾管理所

发布时间: 2025-04-08 14:56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垃圾管理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建筑垃圾,维护城市环境。建筑垃圾排放、清运等日常管理·建筑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建筑垃圾消纳场管理维护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东关街35号
法定代表人 李伟
开办资金 49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万元 1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未涉及法人变更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出土(拆迁)工地管理。涉土工地管理科严格按照涉土工地管理有关标准,加强对已审批涉土工地的日常监管,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要求,确保各项管理达标、扬尘污染防治设备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现场督办整改,现场整改不了的,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书面回复。每月至少进行4次专项检查,全年共检查20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份,已全部整改落实。(二)清运企业管理。临潼辖区内现有经审批成立的的正规清运企业8家。管理措施:一是严格执行考核机制,每月对8家清运企业的办公场地、硬件设施、内部管理、运营情况等进行检查考核,上报市局进行排名,奖优罚劣;二是加强日常清运过程监管,发现违规问题填写《违规问题登记表》并督促落实整改;三是落每日申报,点对点运输,发现问题立即停运整改;四是按照市局相关文件要求,每月对清运企业的车辆密闭性和停车场进行检查,督促清运企业落实各项规定要求。同时,按照市、区和局党委安排,完成区内清运车辆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更替率达到80%。本年度开展清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检查100次,开展季度考评3次。(三)消纳场所管理。消纳场所管理科制定每周检查计划对消纳(综合利用)场、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巡查监管,对设置不达标、管理不规范的,责令限期停业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对擅自接收未经审批车队、非正规渣土清运车辆违法违规消纳的,或消纳物与申报资料不符的,移交相关执法部门查处,收回审批手续并责令关停。2024年共检查消纳场5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0余份。(四)秩序巡查管理队。秩序巡查管理队全年无休息,每晚坚持对辖区出土工地、清运企业进行巡查检查。对已审批的涉土工地和清运企业,严查是否按照“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管理要求,落实治污减霾各项措施;是否按照审批路线行驶消纳;是否有带泥上路、高尖装载、沿路抛撒等违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现场不能整改到位的,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待整改到位后再进行清运作业。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建筑垃圾清运秩序规范,出土拆迁工地及消纳场管理达标,有力推动了城市治理和治污减霾工作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旅游环境和营商环境。三、存在问题1、人员配备不充足,车辆车况极差。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标准要求的不断提升,我所业务工作量不断增大,人员严重缺乏,同时,车辆车况差,故障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资源化利用企业所需原料不足。辖区3家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因原料运输原因,导致运营原料无法保障,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四、今后工作打算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基本化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工作实际,开拓思路和视野,牢固树立学思照笃行的学习思想,把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在灵活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上再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持续深入学习,同时发挥个体功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2、坚持作风纪律整顿常态化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委的要求,推进作风纪律整顿常态化,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性意识。党员干部应时刻对照党章,知行合一,守纪律、讲规矩。同时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坚持把为企业、为管理对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结合建筑垃圾管理实际,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强化管理、服务发展相贯通,营造干事氛围,提升管理水平;3、推进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化1、强化夜间巡查。由秩序巡查管理队负责,对出土工地和清运车辆进行检查巡查,重点检查未申报审批、容貌监督员不到位、车身不洁、密闭不严、周边环境卫生差等行为,确保出土达标、拉运规范。2、强化源头管控。由涉土工地管理科、消纳场所管理科和清运企业管理科分别对辖区涉土工地、消纳场所和清运企业进行排查整治。3、强化扬尘防治。辖区涉土工地和消纳场所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管理标准,各清运企业严格落实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考核评比管理办法及清运秩序管控措施,确保各项扬尘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