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

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25-04-08 11:51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图书、文献、报刊、金石拓片、音像资料)采编与储藏图书资料借阅图书馆学研究知识培训与社会教育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姜寨路82号
法定代表人 宁红星
开办资金 149.0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0.82万元 140.0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开展情况1、基础业务今年以来,图书馆接待读者56323人次,较去年同期实现6.6%的增长,流通图书48246册次,办证438张;不断增加馆藏图书量,订阅报纸36种,期刊49种,新增图书1650册。2、地方文献工作2024年年初以来,共采购地方文献160种320册,交换56种56册,接受地方捐赠134种213册。3、数字建设再提升临潼区图书馆数字阅读种类繁多--看展览、名师讲坛、中华连环画、红色故事绘、超星读书、共享数据库等10余种让读者免费享用。全年我馆的数字图书馆阅书点击使用7.31万次,超星读书平台访问量7.49万次,名师讲坛平台访问量0.23万次;展览平台访问量20.75万次,连环画平台访问量24.07万次,红色故事绘画平台访问量22.62万次;临图听书平台访问量5.24万次,合计访问量87.71万次。4、举办第十九届读书征文活动本届读书征文活动的主题是“临潼之美”,参赛读者的作品各具特色,充发展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多方位展现临潼之美。征文活动收到成人组、学生组稿件共计576份。10月30日邀请市、区文学专家对第十九届征文稿件进行评委初审筛选和评审委员会会审,评出成人组稿件各文体奖项共计36名;学生组稿件各奖项共计49名;优秀指导老师26名,目前获奖作品正在结集成册中。5、临潼区第八届经典诵读活动由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西安市临潼区总工会联合举办,临潼区图书馆、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临潼区工人文化宫、临潼区文化馆承办的“晶新口腔杯”临潼区第八届经典诵读比赛暨第六届丝路朗诵大赛临潼赛区选拔赛于5月完成初赛,6月完成决赛。本届大赛得到我区诵读爱好者大力支持和参与,共有272组,293名读者报名参加。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少儿组及成人组一、二、三等奖共50名(组),晋级参加第六届丝路朗诵大赛全国半决赛及陕西省决赛。决赛在临潼区融媒体中心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场外直播视频点击量达15.6万人次,为我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写下新篇章。6、临潼区阅读大讲堂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过一个文明祥和、书香浸润的龙年新春,2024年1月临潼区图书馆特邀复旦大学文学院博士、西安文理学院讲师李向菲老师,联合临潼中学开启“阅读大讲堂”2024首场线下讲座。300余名师生聆听讲座。二、取得经济和社会效应1、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向全区读者公开免费服务,因而无经济效益收入。2、我馆今年从这几个方面,一是合理配置馆藏,提高文献利用率;二是加强读者服务,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竭力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由于我馆面积有限,与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建设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对实现读者阅览和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带来很大制约,现代图书馆创新服务、科技应用、创客空间等一系列建设无法进行;2、我馆馆舍虽经多次维修,但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根据区政府办公会议决定,目前总馆处于闭馆,开设两个分馆对外服务。我馆就服务场地问题进行了多方实地查看和调研,现总馆的场地协调工作仍在进行;3、经费保障不够,文创产品开发、古籍保存条件改善等方面得不到资金支撑。四、下年度工作计划1、开展4.23读书月活动。2、开展临潼区第九届经典诵读比赛。3、加强主题分馆建设,突出鲜明地域和专题文化特色。4、创新开展临潼区第二十届读书征文活动。5、第十三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临潼区分会场系列活动。6、完成直属分馆图书更新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第六届丝路朗诵大赛中评为“优秀组织奖”。2、全省图书馆馆藏古籍及珍品短视频推送作品“俊臣珍藏《曹真残碑》”荣获省文旅厅颁发的一等奖。3、学术论文《临潼区图书馆碑拓收藏与研究》在陕西省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4、阅读推广案例《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浅微波”—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凝聚社会力量创新实践》在陕西省图书馆界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