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各类有求职意愿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服务有关工作;配合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等相关业务;管理职业技能鉴定市级题库以及试卷等业务;管理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参与贷款申请的审核和项目考察;开展担保金的结算并参与不良贷款的追还等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劳动保障大厦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贺飞 | |
开办资金 | 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7.5万元 | 83.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中心紧紧围绕人才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就业质量,不断优化人才服务,认真履职尽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稳步提升。一、主要工作(一)就业服务1、按照省市有关精神,以稳就业为重点,强化民生保障,着力开展大学生及失业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见习任务,并督促各县市区完成全年见习任务。2、各县区通过充分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就业创业服务需求、专业分类和学历层次等情况,按照登记管理到位、服务跟踪到位、宣传制度到位的原则,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去向、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积极推送就业岗位等就业创业服务,力争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二)人力资源服务1、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积极组织参与“2024年春风行动”、“榆林市职引未来人才招聘会暨榆林学院2024届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双选会启动会”、“戎耀三秦·职等你来”榆林市首届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活动、榆林学院2025届毕业生秋季招聘会(二期)、“筑梦高新百企联聘2024年榆林市高新区秋季大型综合招聘会”、“职引未来逐梦启航”2024年榆林市秋季大型招聘会高新区科技型企业专场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招聘会、榆林高新区“助力攻坚职引未来筑梦青春”综合类人才招聘会等大型现场招聘会。(三)创业服务开展了2024年度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申报认定工作,经各创业孵化基地自主申报,资料初审、实地考察、评估等程序,新增认定4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包括:陕西塞上云谷创业孵化有限公司、榆林学院创业孵化基地、榆林中电光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米脂县裕得创业孵化基地。全市累计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1家,推荐认定榆林市汇智协同创业孵化基地、米脂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等3家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女性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训服务,优化女性创业环境,联合市妇联成立3家“榆林市巾帼创业孵化基地”。包括:榆林市汇智协同创业孵化服务中心、榆林众火空间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榆林中电光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四)档案管理服务1、人事代理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全面做政策咨询、解答、档案存放机构分流和引导工作。2、开展2023年度档案托管人员工程系列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3、按期申报档案托管人员退休工作。4、全市290145卷档案全部进入省级档案管理系统电子化管理,一键查档,办结跨省通办。省人社厅数据与网络安全监管中心统计,我市档案业务在使用省系统以来办件量达50余万件,仅次于西安市、省本级位居全省第三,跨省通办业务办件量202件,位居全省前三。为了进一步对纸质档案有效保护,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工作,全市已累计数字化近5万卷。(五)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按照省人社厅及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有关要求,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技能等级认定。1、资料审核方面。资料审核人员通过查看考生身份信息和工作证明等材料,我们从源头杜绝了异地评价。通过审核,资质不符的考评员不能参加考评工作,保证了评价质量。2、实地督导方面。派遣工作人员实地督导,督导前期我们督导率基本达到逢考必督,后期做到了现场督导最低不少于百分之二十。通过实地督导,完全制止了机构不考试就发证的行为,保证了评价质量。3、考评员队伍建设方面。为进一步规范考评人员工作行为,持续推进我市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高质量发展,组织动员对全市考评人员到省中心培训,进一步加强了高质量考评队伍的建设。(六)信息建设情况1、完成省厅上线的人社协同平台数据共享系统的账号申请及相关业务权限开通。目前该平台已实现运行,可通过内部专网登录我中心的账号,实现多种查询功能。2、“榆林人事人才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在每个工作日,将本地就业、招聘、创业、考试资讯发送给关注该公众号的粉丝。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2024年全市见习任务2500人。今年以来,全市844家见习单位接纳了见习人员,发布见习岗位3356个,组织见习上岗人员2505人,完成省级1650人见习任务的151.81%。2、登记2024届高校毕业生共计12167人,其中离校时已就业高校毕业生1188人,离校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0960人,其它19人。通过一系列服务,目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9614人,现已就业总人数10802人。3、拨付校园招聘补贴75万元(榆林学院、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能源科技学院),拨付2025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926人。每人1000元,合计92.6万元。4、2024年,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6场,参会单位总计1579家,需求岗位人数64816个,进场参与招聘人数42137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7584人。网络招聘会共计开展10次,参会企业586家,提供岗位20016个,投递简历11875份。5、2024年春风行动直播带岗从2024年1月15日-3月20日开展,视频号、快手每周直播至少3场,每场推荐10家左右企业的招聘信息,共计开展32场,累计7万人参与。期间短视频精准关注量为10万余人;“戎耀三秦·职等你来”榆林市首届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线上直播带岗通道组织106家企业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金秋招聘月8.14-9.6号期间,累计开展直播带岗20场次,累计为158家企业提供服务,发布岗位需求人数8846个,累计观看14.8万人次。6、2024年全年,市人社局网站累计为138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2541个,累计发布简历945份。7、2024年全年,全市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3笔,金额23241万元。其中个人784笔,金额13861万元,小微企业39笔,金额938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824人,带动就业1492人。小贷追缴工作成效显著,在市局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分管领导的亲自推动下,榆阳区法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成立追缴专班一个月以来,追缴回一千余万元。8、线上线下提供人事和社保代理政策咨询服务约1600余人次,出具流动人员人事档函商调函86份。共接收人事代理人员档案134份。9、累计接收中级工程师参评人员材料43人,初级助理工程师参评人原材料23人,通过评审委员会认定:32人具备中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人具备初级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按照市人社局202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相关要求,推荐30名档案托管人员参加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按照市人社局2024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相关要求,推荐13名档案托管人员参加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10、累计已办理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含灵活就业和个人社保接续人员)正常退休手续293人;接收改制企业职工(档案托管人员)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申请157人,分4次公示并向市人社局申报基本符合条件人员41人。11、2024年全年,全市共组织完成38775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其中初级工24860人次、中级工9484人次、高级工4239人次、技师139人次、高级技师53人次。获取证书总人数31763人次。12、2024年全年,共发布相关信息2300余条,新增粉丝16600余人,公众号粉丝量达到20.55万人,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增粉18.8万的目标。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就业结构矛盾凸显,一方面大量的就业岗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员,另一方面存在大量的求职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岗位。2、档案系统不匹配。目前使用的《陕西省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挂接档案数字化成果,暂无法实现远程查档服务工作。3、创贷意愿受限。受宏观经济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创业人员面对创业项目犹豫不决,担心创业失败,虽然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但投资、消费复苏程度仍然偏弱,且由于人员和资金限制,一些服务项目未能全面铺开,影响了服务效果。四、整改措施1、开展了送政策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组织专人赴四所高校(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能源科技学院)宣讲就业政策,指导2024届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2、我们积极争取档案专项经费200余万元用于市本级在库档案信息采集归集和数字化建设。项目已于10月份开工,预计明年5月份峻工,届时市本级在库档案将全面完成数字化。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积极开展就业见习单位的征集工作,完成就业见习年度目标任务;拓展就业孵化基地市级认定工作,适时启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直播带岗室,适时启动招聘直播带岗业务。3、加大招聘岗位的开发力度。一是继续做好民营企业用工招聘岗位的开发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国有企业参与各类大型招聘会;三是争取将新落地榆林的企业用工的60%-70%用于招聘本地人。4、线上线下招聘同措并举。以“春风行动、职引未来”为牵引,以人社工作“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为抓手,着力开展各类招聘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