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榆林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8 10:46
单位名称 榆林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设立、变更、撤销、监管和清理检查各类账户的资金使用和范围;办理市级预算单位支付业务,指导和监督代理银行办理支付业务,为预算单位支出总账进行会计核算。
住所 榆林市新建北路125号
法定代表人 王茂英
开办资金 1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09万元 95.5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财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工作(一)履职尽责,提质增效一是扎实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紧盯财政支付“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强化资金支付关口管控。认真做好财政授权汇总清算额度通知单的生成、签章及发送,确保预算单位支付顺利高效执行,不断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累计登记财政支付汇总清算额度1073笔,金额为344.34亿元,登记国库集中支付划款凭证3924笔,金额为36.34亿元。同时,强化市级预算执行环节支付审核,累计审核处理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拦截数据3197笔,金额99.7亿元。二是全面深化财政代管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限时办结制度,及时办理审批,财政代管资金指标随到随登记,确保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审核财政代管资金指标5105条,金额5.64亿元。编制收支记账凭证金额10.26亿元,其中收入金额5.98亿元、支出金额4.29亿元,账户结余4.44亿元。本年度收回结转结余资金共0.38亿元。三是全力保障工资津补贴及时发放。对标“三保”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工资发放“监、管、控”效能,严把预算单位人员新增、调动、退休、辞职、调资审核关,认真做好工资系统人员台账信息维护,按银行分类办理集中支付与清算业务,确保工资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全年办理新增539人,在职转退休378人,发放工资总额18.23亿元,涵盖市级330个机关事业单位13677人。按照省厅《关于报送2023年财政供养单位人员信息的通知》,在财政云人员台账系统中核对并补充完善单位及人员信息,确保“财政供养人员版”数据完整、准确,为一体化系统自动提取财政供养人员基础数据奠定基础。四是不断强化会议费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榆林市市级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以提高会议效率、优化会议服务、提升会议质量为目标,积极履行监管职责。一是加强对一类和二类会议的监管,共参与会议和活动29个。部门申请预算1581.83万元,审核确认1159.01万元,审减422.82万元。二是结合榆林市城区会议定点酒店执行情况,参与修订《榆林市市级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创新性地在全市范围内首次采用封闭式框架式采购协议完成2024—2025年度市级第一批会议定点酒店的采购工作。五是持续发力动态监控工作。省支付中心共下发我市疑点数据301条,涉及金额13.9亿元,其中属于违规的有100条,违规资金9.79亿元。经市、县财政部门共同督导,违规问题全部得到整改。根据省厅下发的《关于征集财政资金运行动态监控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及时转发到各县市区财政局和局属相关业务科室,积极动员,广泛征求,针对动态监控工作业务开展、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控、教育资金监控规则运行三个方面共向省厅提出22条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在做好省级疑点数据核实整改的同时,市本级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自主监控工作,向县市区下发疑点数据37条,涉及金额6.39亿元。(二)主动作为,行稳致远一是“迎进来”分享先进经验。4月16日,常德市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中心一行九人前来我市学习考察,就国库支付业务进行了深入学习与交流,现场观摩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演示,对系统的高效运作和精准监控给予了高度评价。座谈会上,双方就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集中支付业务开展情况、预算编制执行以及项目库分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加强了两地之间的沟通,为今后业务拓展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二是“沉下去”拓宽方法思路。按照《榆林市财政局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科室单位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中心动态监控科同党群机关支付科、政府部门支付科共同赴各县市区就动态监控和支付工作进行调研督导。调研前,讨论拟定了调研提纲,向县市区下发了调研督导通知。调研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座谈交流、培训答疑等多种形式展开,对2023年以来的违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逐笔进行了“回头望”,就如何审核处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拦截数据进行了交流,帮助县(市、区)分析违规原因,指导县区全面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三是“蹲下来”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及监督,提升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针对财政代管资金纳入财政云系统管理以来发现的问题,对市级预算单位举办了业务培训班,就财政代管资金纳入财政云系统管理的业务流程、任务分工、系统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实操,增强业务操作能力,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运用。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为中心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积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中心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带头履行主体责任,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展现了出色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紧紧围绕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的工作目标,履职尽责,真抓实干,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对市本级工资发放的各项安排部署,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不断优化工资业务办理流程,切实提升工资业务办理效率,切实做好“三保”工作,尤其是保工资又是“三保”中的重中之重。全年办理新增539人,在职转退休378人,发放工资总额共18.23亿元,涵盖市级330个机关事业单位13677人,确保市本级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不出一点问题,每月工资都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个人账号上,全力保障了市本级干部职工的切实利益。同时,中心还积极推动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监控工作,在认真做好省级疑点数据核实整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自主监控业务,向县市区下发了37条疑点数据,并全程监督数据核实与违规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安全与规范,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中心在保障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同时,也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待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倦情绪,有时候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得脚踏实地。(二)创新意识不足。通常满足于现在的工作方式,对待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没有主动思考如何优化和创新,大胆探索方式方法比较少。四、整改措施(一)关于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遵守并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把审核关,引导和带动中心科室单位工作人员牢固树立遵守制度、敬畏制度、按制度办事的意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戒骄戒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关于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在面对工作的新变化时,应主动寻求突破和改进。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新技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要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做法,不断探索更为高效、便捷的工作方式。同时,要加强与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创新经验,形成创新合力,推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一)加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动态监控。按照财政部要求将规定的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监控模块,对中央转移支付分配、拨付、使用等实施动态监管,及时纠错纠偏、督促整改、防范风险,构建“线上监督+线下监督,日常监督+重点监督”的工作格局。与局相关业务科室密切配合,实现信息共享、监管互动,共同做好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管工作。(二)提升会议监管质效。落实好“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精神要求,严格执行《榆林市市级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持续加强会议费管理,做到会前有预算、会中有监督、会后有结算,高质量完成一类和二类会议费用的监督审核和结算工作。(三)做好工资统发各项业务。与组织、编办、人社等部门紧密协作,对新增、调动人员等业务进行严格审核,夯实工资管理基础;督促预算单位及时拨付资金,确保工资津补贴及时、精准、足额到位;积极探索利用财政云“人员台账”模块自主发放工资的新机制,持续优化业务流程;针对市直单位业务人员更换频繁、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中心将强化服务意识,持续加强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确保工资办理效率有效提高。(四)探索优化财政代管资金管理模式。针对财政代管资金纳入财政云系统以来,财政代管资金取消用款计划环节,对预算单位的支付没有监控的新变化,主动加强与省厅财政云推广办的沟通,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计划在财政代管资金支付流程中增加监控环节,单笔支付资金达到30万元(含30万元)及以上,预算单位需上传相关的佐证资料;同时,对达到两年以上的财政代管结余资金增加指标结转审批环节,严禁预算单位无理由超期使用财政资金。(五)严把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审核关口。紧盯财政支付“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强化资金支付关口管控,切实做好财政授权汇总清算额度通知单的生成、签章及发送。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细化市本级预算执行监管实施办法,动态调整优化预警规则,推动形成监控闭环,提高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监管质效,护航财政资金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