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地震监测中心

西安市临潼区地震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8 10:30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地震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监测保障。本地区地震监测•地震前兆异常调查和分析•灾害防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地震应急处置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东二环巾帼酒店南巷内向东300米
法定代表人 程创权
开办资金 38.0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29万元 11.2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未涉及法人变更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业务(一)全力抓好监测预报工作。1.制定2024年度震跟踪工作方案。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认真落实西安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西安市临潼区2024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切实做好震情跟踪工作。坚持做好地震台站的维护管理,确保观测仪器正常运行。切实加强震情值班及震情会商,坚持月、季度和年度会商工作,全年完成视频会商会议12次。及时更新补充“三网一员”人员相关信息,加强地震宏观观测及应急队伍建设,定期召开专题培训会,有效提高业务工作水平。3.积极推进地震观测井和预警终端安装建设。根据校园预警服务二期项目工作安排,全区264所中小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全覆盖安装,同时在我区渭河沿岸西泉、何寨街办建设地震监测井2处。进一步提升我区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在代王、雨金、徐杨、秦陵街办等建立6处地震宏观观测点,为地震前捕捉到更多的宏观前兆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全面开展震害防御工作。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地震工程安全性评价进行了审批与备案工作,全年办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20家。同时加大抗震设防执法力度,联合区住建局开展联合检查活动3次,检查单位15家,确保全区各类建设工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推动全区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信息采集工作,全年采集信息510条,采集率、合格率均达到100%,按要求及时录入全国房屋设施管理平台。(三)切实抓好法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在“科技之春”、“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宣传契机,在大唐华清宫广场、陕鼓社区、东关社区等积极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宣传活动,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宣传活动,增强了全区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四)扎实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组织临潼闪电、阳光、三栖应急救援队在斜口街办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设置野营帐篷搭建、安全破拆、顶撑作业等多科目实操训练,开展多种救援设备现场实操,让理论实践相结合,锤炼实战救援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年来通过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我区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大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三、存在问题我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原则,各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群众和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我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防震减灾的工作要求相比,我区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上仍有待加强,资源、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二)社会公众麻痹侥幸心理普遍存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地震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人民群众防震减灾能力比较薄弱,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的能力需要提高。(四)地震科普宣传手段单一,宣传效果不够明显。四、工作打算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牢防大震、救大灾的底线思维,推动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持续做好我区地震台、宏观观测点运维和环境保障工作,提高监测水平。强化震情跟踪和信息报送高质量完成,按时参加省、市地震会商会。2.继续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和防震减灾知识,力争“家喻户晓工程”,有效提高应对地震灾害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打基础。3.广泛开展地震救援演练,让广大居民普遍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广大群众自救意识和本领,指导督促学校、行业部门完成地震救援演练。4.加强与市地震局对接,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基地评审工作。5.做好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确保遇有突发地震事件时,能够沉着、高效应对。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