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内科、外科、妇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皮肤科、检验科、急诊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肛肠针灸推拿科、预防保健科诊疗与护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相关临床医疗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临潼区南大街46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雅峰 | |
开办资金 | 115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临潼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29万元 | 51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未涉及法人变更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严守医疗安全底线,提高医院诊疗水平。一是加强三基培训,严格组织开展优势病种归纳、分析、总结等诊疗活动,逐步完善医疗质量相关管理制度31个。二是严把病历质控关,不断完善三级质控体系。三是加强医院院感与医废管理,全年无院内感染事件和医疗废物遗失泄露事件发生。四是医保工作持续规范化。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扎实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工作。五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依托省、市医联体平台,聘请省市专家坐诊、查房带教,选派6名技术骨干前往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六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平安医院。(二)发挥“中医龙头”作用,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一是圆满完成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弘扬暨庆祝中医药法施行七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协办工作。在扁鹊纪念馆举行《秦越人扁鹊纪念馆修复纪实》纪录片首映仪式暨全国名中医米烈汉收徒仪式。二是国医大师杨震学术经验基层传承工作室、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传承人、全国名中医米烈汉传承工作室落户我院。全国名中医米烈汉教授、国医大师杨震学术传承人陈香妮教授定期来我院坐诊、查房带教。三是加强中医健康知识宣传,2024年在临潼区融媒体中心开办《健康临潼》16期;将宣传工作与医疗建设发展相结合,依托我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LED屏幕全方位、多层次打造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四是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2024年全年累计开展中医医疗技术11类51项,服务人次9.88万人次。五是统筹规范治未病工作,开展“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穴位贴敷、代茶饮等工作。六是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七是全面开展中医药体质辨识工作,给予辖区居民相应健康指导,全年中医健康指导5704人次。(三)规范药品耗材采购,提升保障能力,开展基本药物工作。一是常态化开展医嘱点评,优化药品出入库流程,实行电子化入库及退库,药品管理实现数字化精细化。二是稳步推进集采工作,落实国家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集采政策,全年药品报量16批次,耗材报量5批次。三是持续开展合理用药监控,常态化点评中西药处方,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四是加强医疗器械管理,采购新设备,促进临床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四是定期考核中药饮片供货企业,遴选适宜供货企业。经过与供货企业多轮议价,耗材成本降低,让利给群众,有效减轻患者就医成本。(四)落实对口帮扶,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探索专科联盟内涵,与10家卫生院签署紧密型医共体协议,通过开展山区巡回医疗、制定帮扶计划、高年资医师下沉培训指导、义诊等活动、利用微信交流群和电话会诊重症及疑难病例等方式,开展一科帮一院等举措,不断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全年共接收医共体成员单位培训人数5人;抽调科室骨干32人下沉206次,总接诊帮扶约5107人次;义诊4次,受益群众约300人,成员单位门诊上转总人数29人,开展线上及线下培训9次,培训约450人;开展山区巡回医疗11次,服务群众400人。(五)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当好健康守门人。一是做好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定期对辖区村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培训,切实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年共计签约3.13万人。三是积极开展家庭病床等服务,全年建立家庭病床8张。四是开展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全年共计上报食源性疾病137例,实现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直连直报,无延报、漏报、空报现象。(六)提升服务质效,夯实医院公益性基础。一是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开展预住院服务,“院领导接待日”活动、“一站式”办理及“一次挂号管三天”、中医护理门诊服务等服务,惠及患者1000余人。二是进一步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建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制定互认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陕西省检验结果互认共计55项,其中生化23项、免疫13项、临检19项,对具有“陕HR”互认标识的检验单互认项目应认尽认。三是作为残疾人康复定点医疗机构,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安装斜坡,配备轮椅、拐杖、饮用水等必要的便民设备设施;规范医院各类标识标志,为患者提供免费网络WiFi、微波炉、一次性纸杯及针线盒、雨伞、共享轮椅、共享拐杖等便民服务;更换全院水龙头、照明灯、病区病床和被服,就医环境干净整洁;为我区残疾人提供精准专业的康复服务,全年电话随访残疾人200人次,服务2人次。四是完成全年征兵体检工作。全年初检909人,复检400余人,预备役32人。(七)实施“科技+人才强院”策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出台《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培训学习,全年累计申报院级科研项目课题13项,其中《西安市临潼区山区5205例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分析》课题被市中管局评为2024年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2022年度立项的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浮针疗法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疗效临床观察》经市中管局审批,今年成功结题。二是推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引入影像、中药等本科以上学历技术人员5名,其中研究生1名,为我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拓展新业务及技术。目前全院共计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8类12项,全年服务4.4万人次。(八)数字赋能医院信息化建设。更换并升级新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上线微信就诊小程序,实现在线挂号、取号支付、诊间缴费等就医服务;安装分诊叫号及预约系统、开通了医保移动支付功能。医保DRG付费系统、合理用药系统、LIS系统、影像PACS管理系统运行正常,提高患者就诊效率。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4年度医院总收入6040.9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除疫苗收入外)。其中医疗收入3671.3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门诊收入2313.1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住院收入1358.16万元,较去年增长15.27%。财政总收入2321.83万元,其中财政基本补助收入2085.45万元,财政项目补助收入236.38万元;其他收入27.32万元。2024年度医院门诊诊疗量12.21万人次(含健康体检4308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46%;出院人数3412人次,较去年增长12.13%,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7.05天,比去年同期减少0.48天;病床使用率78.94%,较去年增长3.75%;病床周转次数39.22次,增长率12.12%。全年累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11类51项,服务9.88万人次。三、存在问题1、医院医疗用房面积制约重点专科的发展,学科发展不均衡。2、尽管医院一直致力于突出中医药特色,但在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方面还有待加强。四、今后工作打算1、加大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完善师承教育制度,做好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服务模式;2、积极配合区卫健局推进医院整体迁建相关工作;3、着力在学科建设上找准“发力点”,在提升管理服务效能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建设大局中,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再建新功,助力临潼区中医药事业迈向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执业许可证79749149161011511A2101有效期为2020年9月10日至2025年9月10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