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州区> 商洛市商州区体育运动中心

商洛市商州区体育运动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8 09:38
单位名称 商洛市商州区体育运动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贯彻体育法规,促进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南街14号
法定代表人 吕虹
开办资金 10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商州区科技和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8万元 108万元
网上名称 商洛市商州区体育运动中心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工作情况(一)体育工作扎实推进1、学校体育深入推进一是继续推进体教融合,不断提升竞技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在巩固原有10个单项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依托10所中小学设立)基础上,8所首批女子排球示范学校训练工作正常开展,强化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二是持续推进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武术、排球和冰雪运动等项目进校园工作,广泛培养商州区优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三是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持续开展,确保中小学开足体育课,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四是全区各校学校运动会开展已常态化,中小学生区级体育比赛开展活跃,学生身体素质及技能均有大幅提高。2、全民健身扎实开展一是举办商州区排球、气排球教练员及裁判员培训班,共有来自区直部门、镇办、社区及学校130余名学员顺利结业,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有力指导全区各类人群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二是持续推进商州区体育馆低免开放,年接待健身群众8万余人次。对辖区36个单项体协、健身站点和企事业单位每年免费提供一次举办运动会场地。三是为辖区2156人实施了体质监测。四是新审批4个单项体育协会。2024年太极拳、钓鱼、网球、气排球等4个单项体育项目申请成立协会,经实际检查、资料审查、会议研究,通过审批。(二)各类体育活动顺利举办一是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大力推行“三大球”、棋类、轮滑等项目进校园活动,强化中小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持续开展,全区各学校运动会常态化举行,举办中小学生排球、足球、篮球等区级体育比赛5次,1200余名学生参加,大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二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商州城区全民健康跑、商州区第二届气排球比赛、商州区首届广场舞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24次,受众人群3万余人。三是排球赛事竞相举办。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青少年U19男子排球锦标赛,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锦赛等高规格、高水平的体育赛事2次;苏陕协作商洛排球邀请赛、商州区第二届气排球比赛及乡镇分片区联赛、校际联赛等群众排球比赛120余场次,气排球比赛近500余场次;青少年排球赛事活动150余场次。(三)着力推进涉体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加强公共场所健身器材安全监管。依据《商州区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通知》《商州区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关于在全区开展室外健身器材检查的通知》两项文件精神,对辖区内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开展安全大检查1次。二是加强涉体领域健身机构安全监管。对全区涉体领域安全风险隐患点进行排查,对商州区辖区内的20余家健身房、嬉水园、高危体育项目(攀岩、登山、游泳)、涉及体育项目的培训机构生产安全进行了大检查,切实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加强高危体育项目监管。对涉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6家经营游泳项目的市场主体,根据行业监管原则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行政审批南山酒店、皇冠假日酒店2家游泳机构。一年来执法检查5余次,对2家检查出问题的主体开具整改通知书,进行及时整改落实。四是加强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每项大型赛事均能做到赛前聘请具备资质的安全评估公司对赛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一赛六案,并对场地、设备、水电等逐项进行安全检查;赛中强化全流程监管,加强赛事组织实施和安全监管;赛后做好收尾总结和舆论引导,确保赛事安全、精彩。(四)持续推广与普及排球项目运动。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水上有龙舟,岸上有排球”的体育工作部署,我区采用多种措施,大力推广与普及排球项目运动。一是强化排球运动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新建商州群众运动公园1处,同时在南秦公园内增建气排球场地3块,全区新增气排球场地160余块。二是举办商州区排球、气排球教练员及裁判员培训班,培训了130余名教练员,为排球项目在我区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三是通过比赛促进排球项目推广普及。2024年开展群众排球比赛120余场次,气排球比赛近500余场次;青少年排球赛事活动150余场次。排球类赛事参与人数3万余人。通过举办多类型的排球比赛,有力促进了排球文化交流,丰富广大干部职工体育文化生活,推动我区气排球项目发展。(五)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历时3个多月建成商州群众运动公园,并于7月1日向市民开放,6块沙排场地还作为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比赛和训练场地。公园的建成,不仅可以满足8项体育运动和老中青幼四类人群体育健身休闲需求,同时填补了我区缺少体育公园的短板,对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商州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城区公园新增气排球场地29块,全区新增气排球场地160余块,全区现有气排球场地200余块,极大满足了城乡群众日常训练和开展比赛需求。(六)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成功举办。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不懈努力,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锦赛、2024年全国青少年U19男子排球锦标赛、苏陕协作商洛排球邀请赛等高规格、高水平的大型体育赛事相继成功举办,赢得各级和全市广大群众满意。同时,让外地运动员和游客“在商洛看见美丽中国”有力提升了商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了“赛事+”融合发展,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七)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一是积极探索“体育+”发展的新途径。坚持“体育赛事搭台、旅游文化唱戏”,不断加大体育与旅游、康养、招商、乡村振兴等产业深度融合。二是经体育赛事带动,全区体育类企业,年均营业收入增幅10%以上。三是体彩销售大幅提升。截止11月底商州体彩销售额达到7462万元,超额完成体彩全年销售任务。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商州区政府、区科教体局被商洛市五运会组委会评为“2018—2023年度全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商州区体育运动中心被陕西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授予“2023年度陕西省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先进单位”;被商洛市体育局评为“2023年度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体育彩票销售先进集体”。我区在“全民健身运动三秦”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气排球市级决赛中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在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牌14个,其中三等奖以上7个;商州区体育运动中心在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得1个二等奖,2个优秀组织奖。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今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项目实施受条件制约,没能按原规划落实。如农体工程已到使用年限的健身器材不能及时维修或更换。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奥运项目后备人才尖子不尖、个别群体性体育项目发展后劲不足。3.政治学习侧重于自学,集体性学习组织的偏少。四、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1.完善体育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循序渐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设施,逐步补齐镇办、村(社区)“三个一”短板。2.积极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按照“市区一体、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赛事共办”的工作思路,争取市级支持,联合申办全国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总决赛、全运会沙滩排球资格赛和其他国、省级赛事。自主举办商州区第三届气排球比赛、商州城区全民健康跑活动等全民健身活动14次、商州区第二届青少年排球赛等校园比赛5次。3.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持续推进中小学“双减”工作、“阳光体育”工作有效开展。举办好青少年“三大球”比赛。4.加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实施体育明星、体育名师和传统学校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加大排球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建设力度,再创建排球示范学校3所。整合体育师资、市区体校名师资源,打造“一校一特色”竞技人才培养新格局。进一步优化特长生升学保障政策,建立体校与相关中、小学合作体制,构建更加完备的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畅通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5.加强体育人才培训。2025年举办裁判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100人的培训2次,积极参加省市各类培训活动。6.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合理规划体育产业布局,规范健身房、游泳馆(池)、体育培训机构和各类涉体行业的管理。提升体彩占有份额,力争2025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以上。7.持续推动排球气排球运动深入开展。积极构建排球气排球联赛体系,常态化开展各级排球气排球比赛。支持各镇(街道)开展乡村排球联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排球明星进校园”、校园排球文化节、少儿排球赛等排球赛事活动,促进排球运动发展。8.强力推动“赛事+”融合发展。加强赛事与文化、旅游、商贸、农业、康养等产业的融合,以赛事推动民宿、旅游、商业、美食等产业元素迅速发展。同时,坚持政府扶持,不断创新办赛模式,激发体育协会和社会资本参与赛事举办活力。9.加强体育产业发展项目谋划。紧盯国家、省市政策扶持方向和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强化项目包装,加大争取力度,确保全年申报成功项目2个以上,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以上。10.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及体育彩票销售、乡村振兴帮扶工作。11.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扎实落实“一岗双责”。12.继续抓好诸如依法行政,党建,宣传、安全等日常事务性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