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04-08 09:16
单位名称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代表市政府管理开发区有关事务;协调和管理有关部门在开发区内设立的派出或分支机构。
住所 宝鸡市高新大道69号
法定代表人 李峰科
开办资金 1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9.32万元 110.3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聚力育主体、优平台,加速蓄积创新动能1.围绕创新主体抓培育。坚持上门走访、全程指导,大力推进“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大工程。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户、省级瞪羚企业17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420户,吉利汽车获评陕西质量奖,全市新认定的5户国家“小巨人”企业全部在高新区。2.围绕创新平台强支撑。推动陕西钛谷集团和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实质运行,宝鸡创新研究院与9户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累计开展6个自研项目。高新区科创中心建成投用,秦创原宝鸡创新港一期启动建设,全年获批市级中试基地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3家,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66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6.46亿元,位居全市第一。3.围绕创新生态促提升。紧盯企业所需,常态化开展项目路演、金融供需对接等活动,举办高企及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班、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科技贷”“专项贷”等20款金融产品等做法,受到企业一致好评。去年,宝钛集团研制的紧固件用钛合金丝材打破了进口依赖,华天科技研发的智能氮气仓储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更加强劲。(二)聚力抓项目、扩投资,加速夯实发展支撑1.加力提速项目建设。对241个年度重点项目专班推进、每周调度、现场办公,45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提前两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巨成钛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45个产业项目实现投产,新增产值102亿元、新增税收2亿元。5次省市级项目观摩、4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展现了高新速度和发展成果,受到省市领导一致好评。2.全员开展招商引资。全年班子成员带队开展外出招商55批次,引进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投资10.5亿元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十堰驰马汽车公司投资12亿元的汽车电子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30个,项目个数和到位资金规模继续位居全市第一,通过跟踪服务和帮办代办,1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容缺受理”“周末延时服务”等各项改革,并以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定期收集、事不过夜解决企业各类困难问题。在综合保税区、清庵堡工业园等5个园区商圈,推行“园区商圈受理、推送部门审批、快递服务送达”服务模式,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全年新增各类经营主体7522户,同比增长71%。4.全力做实产业支撑。围绕钛及钛合金产业强优势,推动钛及新材料产业园清庵堡园区10月份建成投用。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强配套,推动俱进座椅等吉利核心供应商投产达效,去年吉利整车产值达194亿元。围绕装备制造产业促转型,推动航天商发、航天泵业项目主体完工,中铁高铁轨道交通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装备制造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三)聚力强功能、提品质,加速推动城市升级1.高铁新城全面建成。班子成员一线驻守,推动高新二路、高新三路、高新十路、和谐大道4条“断头路”全部打通,片区尾留拆迁全部完成,站南广场建成开放,永清村民全部返迁安置,高铁新城成为全市新的交通枢纽和商业教育中心。2.科技新城提速建设。总投资619亿元的61个科技新城核心区重大项目提速推进,科创中心、宝一中科技新城校区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高新分院、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完工,中心二路、致富路、科创北路建成通车,市人民医院科技新城院区、秦创原宝鸡创新港一期启动建设,片区配套日趋完善,新城建设快步成势。3.综合保税区初具雏形。建成投用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宝鸡进出口商品仓储展示中心,保税仓库二期和电商孵化产业园完成主体施工,全年新签约企业14户,累计入驻78户,成为宝鸡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四)聚力优民生、强保障,加速厚植民生福祉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向上争取、本级自筹,累计投入2961万元支持56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产业配套设施,实现了以点带面。通过双向“联合”、三方“联商”、四制“联动”、五措“联抓”的“2345”工作法,村企共建直接受益群众达4万多人。以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建设为切入点,纵深推进“千万工程”,燃灯寺村、寨子岭村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首选地。2.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围绕群众入学,建成投用高新三小北校区等5所学校,新成立2个教育集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扩面。围绕群众就医,推动高新区立医院建设,医疗配套加速完善。围绕群众就业,累计开展招聘活动57场次,开发的“零工驿站”小程序,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围绕服务群众,成功追讨农民工工资407.13万元,建成投用八鱼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吾悦路、和谐路等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同步发力,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了“零通报”。通过集中整治与改造提升相结合,潘太路片区形象焕然一新,城市南大门展现了新风貌。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4天,居主城区前列。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3%。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被工信部火炬中心表彰为火炬统计先进单位,石鼓文化城旅游休闲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高质量发展支撑不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加快。大项目数量较少、项目质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优、布局不全、定位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在今后工作还需再优化再改进。2.营商环境与企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但与企业现实需求和宝鸡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定位相比,仍然还有一些差距,主动作为、全程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改进措施1.突出项目建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出实招。严格领导包抓、每周调度、现场办公机制,加快总投资388.7亿元的214个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钛及钛合金提优势,重点推动宝钛工业园二期开工建设,西工钛航空钛合金环锻件生产线年内启动建设。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强配套,推动驰马汽车电子、万众汽车高性能复合材料建设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围绕高端装备促聚集,推动工发陆港产业园年内投产,茂松精密钛锆合金管材产业园加速建设。围绕新兴产业增活力,推动航天泵业、航天商发一季度投产,钛博飞特宇航级发动机叶片全产业链年内建成。2.突出服务功能,在做强做优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至少实现13个“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个体户转企业一件事”“企业迁移一件事”实现全流程3日内办结。做好“钛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宣传推广工作,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外延,提升高新区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推广区内工业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分阶段办理,压缩时间至5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加强与区内部门业务协同,探索并联审批新事项,对省、市重点项目实行全流程跟踪、专人指导,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宝鸡高新区将以管理体制改革落地为契机,乘势而上,聚力实施产业升级壮大、创新引领赋能、科技新城提速、产城融合提升、效能改革创新、党建引领保障等六大工程,全力打造“招商引资主力军、高端产业主阵地、创新驱动主引擎、对外开放主窗口”,奋勇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一)实施产业升级壮大工程。抓好投资50亿元的宝钛科技新城产业园、20亿元的合力叉车宝鸡生产基地等24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二)实施创新引领赋能工程。推动宝鸡创新港一期7月投用,同步抓好宝鸡高新智谷、创新港二期等科创平台建设,办好2025国际钛产业博览会,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三)实施科技新城提速工程。加快推进宝鸡中学科技新城校区、领创中心商业街、梧桐苑商住楼等配套项目建设,让科技新城建设初具雏形。(四)实施产城融合提升工程。加大项目包装和资金投入,解决好城市内涝、生态改善、就医就学等群众所期所盼问题。(五)实施效能改革创新工程。整合优化管委会内部机构,聚焦主责主业提升运行效率。在项目建设、为企服务等领域,大胆改革创新,力争再出成果。(六)实施党建引领保障工程。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五个四”党组织建设,下力气解决“六不”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被工信部火炬中心表彰为火炬统计先进单位,石鼓文化城旅游休闲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