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相关服务。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灵秀街64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尚平 | |
开办资金 | 1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6万元 | 8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业务开展情况1.完善硬件设施,打造优美生活环境。自《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各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有对未成年人有临时监护的职责”后,我中心就陆续接到来自全市范围的求助儿童。有些是因为监护人临时无法承担监护职责,有些是监护人监护失当,还有些是流浪儿童。同时,我中心为九十年代老建筑与老城墙连接,政府一直计划搬迁事宜,内部设施条件较差,不便于儿童特别是幼儿的生活,为了彻底我中心内部设备陈旧,生活环境差问题,在省厅和市局的支持下,今年我中心投资400多万元,对中心办公和生活环境进行了彻底改造。4月份开始施工,9月份基本完成室内外装修工程,目前,正在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配置办公家具设备。装修后我中心一次性可容纳32名儿童,一楼为办公区,设有儿童宿舍、展览室、办公室、心理辅导室、舞蹈室、值班室、医务室、厨房、餐厅、门房、洗浴间和公共卫生间;二楼为未成年人生活区,设有儿童宿舍、阅览室、护理员办公室、活动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沙盘室和情绪疏导室;三楼为未成年人活动区,设有会议室、手工室、家庭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和教室。室外以白色为主搭配灰色、橙色和绿色,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多彩的生活环境。2.引进专业社工,打造未保品牌项目。我们利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与榆林学院进行产教合作,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充分借助榆林学院人才密集优势,为留守和困境儿童定制了“向日葵成长计划”项目。以“向阳而生,快乐成长”为核心理念,围绕以下三大模块开展工作:一是困境儿童关爱走访服务。为困境儿童提供成长包,了解困境儿童的需求,对有特殊需求,如心理辅导或政策支持的儿童,我们会转介心理老师或当地县区民政,进行精准帮扶。全年走访了榆林市12个县市区的460多名困境儿童。二是小组活动助力儿童成长,针对村镇小学或城郊社区的儿童开展小组成长活动,帮助他们提升认识自我、人际交往、自信提升等社会化能力,减少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能力差距,帮助他们更好适应社会,完成蜕变。今年开展小组工作20余次,受益儿童500余人次。三是向日葵志愿者服务队。为了保证成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定期对志愿者团队进行培训自主研发了《一节课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对校园欺凌从我做起》、《预防性侵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小课堂》等安全教育课程,制定了“预防性侵守护花开、预防欺凌共筑和谐(校园版和家长版)”宣传册,由志愿者进行授课交流宣传,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受益人数4600余人。3.深入儿童生活,开展关爱慰问活动。为了做实困难儿童工作,我们通过走进家庭了解生活情况,走进校园了解学习情况,走进儿童倾听孩子心声;在为孩子送去各种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目前学校家庭中遇到的压力和难题。多年来我中心持续发力,安排价值30万元左右的慰问物品,利用春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寒暑假等重要节点走进学校、社区、家庭,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核桃奶、被子、毛巾等生活用品,和书包、文具、智力玩具、篮球等学习用品以及其他节日慰问物资。以实际行动为留守和困境儿童谋幸福,力争让留守和困境儿童儿童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让党和政府的温暖照进孩子们的心田。4.紧盯社会热点,精准制定解决方案。近年来,一方面各种因校园暴力、网络暴力、未成年被性侵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课业越来越繁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充斥校园。面对各种热点问题,我们尝试通过各种宣讲、小组、个案辅导来引导孩子们的正确价值观。在榆林市区及各县区开展《预防校园暴力》、《预防性侵害》、《网络安全教育》等讲座,针对在开展活动中遇到的有遭受过校园暴力等侵害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同时,针对儿童普遍性的焦虑问题,我们开展了毕业班解压课堂、监护人能力提升课堂等主题活动。目前累计开展讲座80余场,受益儿童超过3000余人次。5.精心组织培训,提升工作队伍素质。10月份组织了榆林市督导员培训会,12个县市区民政儿童科和未保中心负责人、全市各乡镇(街办)儿童督导员共计240多人参加会议。培训邀请到省未保基地两位老师,分别就未成年人救助政策、儿童督导员岗位职责以及儿童权益和安全规范进行了详细讲解,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的巧妙结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理论科后我们安排参训人员到靖边县东兴社区儿童之家和靖边县未保中心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社区和未保中心开展儿童工作情况。同时,发放了未保法、陕西省的实施办法、儿童工作指南和儿童工作手册等宣传资料1000多份。以各县市区儿童工作队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儿童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二、取得的效益社会效益方面,首先,提升困境儿童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通过“向日葵成长计划”项目,重点关注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心理发展,提供个性化关爱与支持。全年走访460多名困境儿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或政策支持,提升了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其次,促进儿童社会化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项目帮助儿童提升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自信心等社会化能力,减少了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这些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顺利完成心理与情感的蜕变。500余名儿童通过小组活动受益,进一步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再次,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意识。“向日葵志愿者服务队”的建设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参与公益的机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安全教育课程的授课与宣传,提升了公众对于儿童保护、校园安全等问题的意识,促进了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公益精神。4600多人次受益,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公益氛围。最后,。加强了儿童保护体系建设。我中心举办了全市儿童督导员培训会,到靖边实地参观儿童之家与县级未保中心,240多名儿童工作者的实际能力得到提升,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有助于完善地区儿童保护体系,确保更多困境儿童得到更为有效的帮助和关爱。三、存在问题一是工作人员短缺,缺乏临时照料需要保育员、厨师、心理老师等专业人员。二是管理和服务理念有待提升。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少,基本上仅局限在本市进行培训交流,视野比较狭窄,服务方式和理念有待提升。三是深入基层调研较少。平时安排慰问较多,全面了解掌握基层困境儿童情况不够充分。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心理健康关爱能力建设,落实好省厅关心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身心工程”项目试点工作。按要求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为开展儿童心理健康监测提供基础保障。二是不断提升服务理念,要深化“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工作机制,组织人员学习外地未保中心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慰问活动和调查研究相结合,了解掌握每个县市区未保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指导和帮扶工作。四是合理使用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总结近两年来,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成效,优化项目资金使用和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切实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真正困难的未成年成长中。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锻造党建工作新品牌。2、坚持专业意识,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实施全员学习,围绕有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救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等,进行业务技能培训。3、加强实践意识,工作实现新战略。我们在积极借鉴国内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的先进理念、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提炼我单位工作亮点和特色,逐步形成了适合榆林市保护工作的模式。4、坚持创新意识,改革要有新成效。在工作实践、调研、访谈中,要求广大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保护工作的心得、经验、收获,形成系列成果。通过经验交流分享,提高广大干部的工作水平,整体上提升保护中心工作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