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区域经济、城市、农村经济研究;社会及人口问题研究;哲学研究;文学艺术、陕甘宁边区史研究;陕西道教、佛教研究;陕西古籍整理研究。 | |
住所 | 西安市含光南路177号 | |
法定代表人 | 程宁博 | |
开办资金 | 4175.6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772.84万元 | 4465.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0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6月3日,法人变更为程宁博。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省社科院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深耕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进一步彰显了“思想库”“智囊团”功能、有效发挥了繁荣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坚作用。一、建立长效机制,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四个以学”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制度,建立精读细悟“必读篇”、及时跟学“最新篇”、定期重温“陕西篇”、反复研学“行业篇”的系统化学习机制。通过党组领学、支部跟学、青年共学、个人自学、实地研学,全院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掌握了科学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发现研究课题的能力,进一步找准了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二、突出核心职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推进。坚持把研究阐释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总结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陕西的生动实践作为核心职能。在《学习时报》《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发表研究成果30余篇;持续办好《人文杂志》专栏,在专栏刊发相关理论文章14篇。上报了“让革命文物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古今相辉映遗址焕新彩”“屹立千年苍翠赓续中华文明”“让盛唐文化走进现代生活”等一系列典型案例材料。三、着力谋早抓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力有效。提前印发通知,引导党员干部关注时政动态、学习权威资料、打牢研究阐释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第一时间传达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成立院全会精神宣讲团,举办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和专题研讨班,在《人文杂志》《新西部》开设全会精神专栏,在《陕西日报》发表全会精神解读系列文章,深入西安、咸阳、榆林等地作宣讲报告。有组织地开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对策研究,上报资政《送阅件》20余期。制定工作措施,落细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四、融通他律自律,党纪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准确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方案》《专题学习计划》等,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配发权威书籍、汇编重要解读文章、在院网站开辟专题专栏等,帮助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六项纪律”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通过全方位、沉浸式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敬法畏纪、遵规守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持续提升,全院作风、学风、文风持续向好。五、壮大智库矩阵,资政服务领域场域稳步拓展。聚焦“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功能定位,强化“立足陕西、研究陕西、服务陕西”鲜明导向,不断明晰智库主攻方向,建立健全智库动态管理机制、《科研选题提示》机制、《成果专报》机制,院陕西对中亚合作研究智库及时成立、有效发挥作用,院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智库入选首批“陕西省社会科学高端智库”。全院智库研究视域、资政领域、服务场域持续扩大,围绕全国两会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陕西对中亚合作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分别策划若干系列选题,整合多学科、多领域资源力量协同攻关,提供对策、支撑决策、解读政策的功能有效发挥。六、深耕主责主业,深化“三个年”活动成果丰硕。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纵深推进院高质量发展“八大工程”,深度融入和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全院发表文章590余篇、出版著作34部、立项课题1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在主流媒体发声113次,参加学术会议、对外宣讲、作学术报告664场;上报《送阅件》《成果专报》等资政成果149项;完成陕西古籍资源数据库一期建设并上线运营。聚焦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撰写上报的《高质量项目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稳大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关于陕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资政《送阅件》获得有效转化。七、遵循人岗相适,全员聘任工作圆满完成。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稳妥实施院第八轮全员岗位聘任工作,更多德才兼备、敢做善为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以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了风清、心齐、气顺,进一步巩固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优化了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结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氛围更加浓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与活力持续迸发。八、坚持引育并重,人才工作综合效能进一步释放。公正、规范开展全省社科研究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全院人才“引育用留”工作。落实院党组《关于加强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用好用活科研人员“传帮带”机制,通过立项青年课题、实施“青年论丛”资助项目、举办青年论坛、召开青年工作者座谈会等系列“青字号”举措,持续为青年成长成才“搭梯”“装台”,取得了青年人才与单位事业相互成就、共同发展的综合效应。九、从严管党治党,党建工作引领保障作用更加彰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精神,逐级签订党建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教育,抓细抓实常态化廉政教育和重要时间节点廉洁提醒,“三不腐”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调整工作,举办新提拔副处级干部和新任支部书记延安精神再教育培训班。院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全院党员干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防范科研不端、学术腐败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一年来的工作实践,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的共识。一是有组织科研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突出优势,能够全面增强社科研究的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有效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二是“传帮带”是培养青年人员的有效方式、是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支撑,能够实现方法传授、经验传递、匠心传承,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和创新生态。三是应用对策研究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桥梁纽带、是地方社科院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途径,能够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深度融入、更好服务中心大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