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榆林师范学校(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
住所 | 榆林市东沙育才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袁拥军 | |
开办资金 | 32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75.12万元 | 6713.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榆林师范学校(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公益 | 从业人数 1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单位在中共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一、学思铸魂,强化理论武装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认真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与党支部“三会一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参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专班,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多种方式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党建工作增添活力。二、激发活力,固强战斗堡垒聚焦“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党建与学校工作全面融合发展,为基地各项工作提供思想指导与根本遵循;各支部严格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规范强化组织建设;开展党员教师“双培养”、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和党员“三类五星”星级评定管理工作;在党建和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双带头人”职责。基地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校党委与兴中路社区签订共驻共建项目协议书,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派出党员教师为社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与宣传工作,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舆论主阵地,宣传学校工作。三、压实责任,筑牢廉洁防线强化作风建设,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清廉学校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餐及“中央两项”集中整治,针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教学“五个融汇”,落实“一抓三促三同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领导干部填写党风廉政纪实手册并签订廉政承诺书,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协调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有机联动,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问责。四、联建共享,推动创新发展由榆林市教育局联合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榆林市环卫中心在基地建成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校园科普教育场所;积极筹备第四届黄河流域研学联盟大会相关迎展工作,促进基地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与青岛市少年科学院、鄂尔多斯实践基地等学校开展研学交流活动,开启兄弟学校间的研学交流之旅;迎接2批次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学员前来观摩交流,全面展示榆林市综合实践教育的品牌形象。五、惟实励新,建设和谐校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持续推进校园环境改造提升与教室文化建设;新建思政教育主题展馆,完成真人CS实践场地、榆林豆腐、热转印、水火箭课程教室建设工作,升级改造沙画教室、素质拓展场;以黄河研学联盟现场会为契机,完成北门改造,维修北院、校园路面、建筑墙体等,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建设的基地新形象;打造主题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精心设计每间教室主题,在实践楼展出教师、学生作品,更新校园橱窗、展板、电子屏的多维展示内容,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赋能学校内涵式发展。稳推制度建设,保障科学管理修订完善6项与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办学治校相适应的制度办法、值周领导陪餐等制度、《实践基地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和新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新增实践学校优秀教师评选标准和《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研发项目设置参考目录》;签订《稳定安全责任书》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夯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各部门团结协作,加强活动对接、食宿安排、耗材配给、电教保障等常规工作,保障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强化责任人管理制度,夯实基地班主任责任与工作,值周组加强课堂教学、学生陪餐、夜间值班、食品安全等全面检查工作。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力度,集中对自来水、供暖系统等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抢修维修;采购、耗材验收、内控监督等流程环环相扣、互相制衡,管理高效节约。做好送温暖工作,慰问困难教职工;发放三节慰问福利,购买医疗互助保险;安排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和两癌筛查体检等事宜;其他工作增质增效,完成2024年全员年度量化考核、住房公积金补缴等工作;通过一系列贴心服务,增强教职工归属感与幸福感。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为清涧县宽州镇刘家湾村办实事8件,得到当地村委领导与群众广泛认可和好评,我校被评为市级驻村帮扶工作考核优秀等次。七、主要效益成绩1.学生实践方面圆满完成榆阳区、横山区、高新区及局属学校27期共243个班级、13007名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局属四所高中2024级49个班级2367名新生的军训工作。在思政教育、国防教育方面,举旗铸魂,传承红色基因和爱国主义精神;开闭营仪式、用餐礼仪教育敦品厚德,养成教育成效显著;心理健康教育、晚间活动涵养素养,使素质教育焕发活力;“家长开放日”活动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独具特色。实践教育深入人心,提升了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课程创新方面(1)实践课程创新突破新推出陕北面花、陕北腰鼓、榆林豆腐3门地方特色课程;新开设思政主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垃圾分类科普教育4门专题类课程;新研发热转印、水火箭、徽章制作、扭扭棒课程;新发掘陕北民俗博物馆、中国算盘博物馆、陕北红色藏品陈列馆、古丝绸之路脱模艺术馆等六个展馆的参观研学路线。(2)实践课程纵深发展思政育人融入实践教育课堂,加强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育人途径。精雕细琢升级真人CS、沙画、素质拓展、紧急救护和天文馆课程;晚间活动增加心理团建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教育教研方面教研工作稳中求进。组织34次听课、评课、磨课、反思活动,以研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打造轻负高质课堂。申报省级规划课题2项、市级规划课题3项、市级微课题9项。1项市级规划课题、5项微课题已结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篇,50%的教师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或完成课题结题。开展3期综合实践活动问卷调查,完成《关于榆林城区中小学开展社团活动的调研报告》,为基地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依据。4.教师队伍建设以赛促教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开展34场次综合实践课程赛教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实现师德师风负面清单闭环管理,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多渠道推进专业知识学习,安排2次网络学习培训,组织读书分享活动,记录1万字以上学习笔记,提升教师职业理想和教育情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近70名专业教师分两批次赴渭南基地学习培训,分5批次组织科任教师赴西安、青岛考察学习;邀请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专家张金方教授及榆中讲解老师来校作专题报告和讲解员培训工作,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结对拜师工程培养年轻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八、存在的问题软件建设有待加强。尽管基地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与学生日益增长的实践需求相比,尤其在高峰期,部分热门实践项目供不应求,接待人数已达上限,需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滞后。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内容需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需求,但基地在这方面存在滞后现象,需加强与行业前沿对接并及时调整。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基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虽高,但年龄结构不合理,与其他先进实践基地相比存在差距,某些专业领域缺乏实践教学人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校品牌建设工作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九、整改措施加强资源配置。基地将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发新课、增加实践项目满足更多学生实践需求,探索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今后将密切关注实践教育发展趋势,定期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引入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如人工智能实践),提高实践教学实用性和前瞻性。建强核心团队促进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引领全员以师德为先,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通过党员教师“双培养”、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实施“优秀教师”培育工程,着力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梯度发展,整体推进。实行教师层级发展,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老教师制定不同成长目标,制定多维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关注自身成长,从用心教到创新教,使课堂富有生气,让“实践性”这一学校特点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可。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营造“善教”“好学”“强师”的良好氛围。多方争取与其他单位联动,想方设法承办、开展各类活动,利用基地优势与特色,进一步优化办学项目,扩大学校影响力,建立综合实践教品牌基地形象。十、下一步工作计划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坚持抓党建促师德师风。全力做好2025年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继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共建共享渠道,丰富实践教育内容。积极争取投入,改善基地办学条件。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在新的一年基地将紧跟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步伐加快构建创新型实践教育团队为实现全市实践教育高品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