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4-07 15:27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气象灾害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组织协调防灾减灾工作·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安全管理、技术培训、作业点管理、信息统计及效益评估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银桥大道117号
法定代表人 秦小洋
开办资金 3.9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0.77万元 92.9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一是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印发了《临潼区气象局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分强度、分影响的精细化服务。制定了《临潼区气象局新型业务改革综合业务岗位职责》,进一步调整优化业务流程。修订完善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防御指南,提高防御指南针对性。与区资规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更换UPS1套。开展重大天气过程复盘4次。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开展《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宣贯3次。1-11月共制作发布各类服务材料1279期,和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文26期,启动应急响应12次,发送短信189万余条,对全区3190个防汛责任人进行电话叫应75次。二是多举措推进科普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开通“骊山气象君”慢直播。分别与区妇联、共青团、总工会联合发文,进一步提高气象预警发布传播能力及气象科普宣传能力。积极参与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科普游年卡试点活动,2024年接待参观学生1228人次、党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科研院校科技人员310人次。开展砖房小学气象知识大课堂科普专题活动4次。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宣传节点,开展气象科普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五进”活动9次,现场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500余份。(二)坚持融入式发展,努力提高气象保障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一是扎实做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作。区政协组织农业界委员20余人围绕“气象服务‘护航’农业发展情况”开展对口协商活动;联合区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西安市临潼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协助保险公司做好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开具气象灾害证明28份;加强同农业部门的合作,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今年以来,开展农业气象服务调研6次,与农业部门联合发文1期、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服务2次,共制作农业气象服务材料40期。二是认真做好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为“2024临潼文旅大集暨华清宫新春活动”“骊山古庙会”“2024临潼渭北农耕文化系列主题汇演”开展递进式预报服务49期。常年为“长恨歌”定时定点演出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国庆、春节假日在华清宫、扁鹊幕开展现场气象服务14天。三是充分发挥气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服务支撑作用。业务化开展大气污染气象扩散条件监测预报,适时开展大气治理、森林防火等人工增雨作业。年内共制作《空气污染气象扩散条件等级预报》900余期,及时在森林防火群发送气象信息,今年以来,开展增雨作业8次,发射火箭弹12枚,燃烧烟条105根。加强负氧离子监测资料应用,为区委领导提供西安负氧离子资料分析报告1份。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4年,我中心通过修订完善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防御指南,提高防御指南针对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7月7日08时-8日20时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充分发挥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能,提前开展叫应系统应答摸排工作,针对未应答情况,再次逐一进行人工呼叫,确保预报预警信息“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降雨过程中充分发挥“消息树”作用,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微信、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区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各街办等部门发送暴雨预警信号,让预报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政府和公众的防灾减灾行动力,实现汛期人员“零伤亡”。三、存在的问题人影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需开展常态化人影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健全并落实人影安全规章制度,加快推进人影安全规范化建设这一刚性任务,层层压紧压实人影安全责任。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二是深化科普宣传教育。继续加强与区妇联、共青团、总工会等部门的合作,拓宽气象科普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扩大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旅游气象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强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农业、旅游、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气象服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加强人影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人影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人影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影作业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建立健全人影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人影作业过程的监管和检查,确保人影作业的安全进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