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绥德师范附属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陕西省绥德县名州镇北门巷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薛雯 | |
开办资金 | 975.5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1.39万元 | 475.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绥德师范附属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5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工作1.加强党的建设,把牢正确方向(1)认真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按照市教育局机关党委部署安排,学校制定了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党纪学习教育学习计划,组织开展个人自学、教研组长领学、党员校委会成员集中学习活动10余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6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3次,党支部书记讲廉洁党课1节。(2)重点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根据《榆林市2024年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学校重点针对校园餐、食品安全、后勤管理、财务管理、“三乱”治理等方面开展了绥师附小教育领域群众身边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共梳理出线索9条,均要求相关部门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同时还利用集中整治解决了20余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建立健全了防范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长效机制,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2.坚守立德树人,促进德育合力(1)健全队伍增强德育力量。本年度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德育工作理念的贯彻和各项德育工作的实施。该小组由学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相关教师组成,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定期组织班主任及青年教师参加班主任培训,拓宽管理教育新思路,并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本学年举行大小型班主任培训8次,人员全覆盖。(2)“第三课堂”助力学生成长。我校充分利用绥德革命纪念馆、汉画石像馆、郝家桥革命纪念馆等本地红色资源和社区各职能单位联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开设“红色革命”课程,如小讲解员、小交警、小法官、小记者、小营业员实践体验活动,凝聚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双减”政策得到了真正落实。3.加强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1)落实“双减”强管理,增效赋能提质量。本年度学校致力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结合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我校卓力打造了一主五翼三聚焦四构建的“1534”养正课堂新样态,探索践行了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进行课堂能力训练点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推学校内涵发展。(2)夯实教研求突破,齐心协力提素养。学校学校组建了全员覆盖的“双减”工作管理组织机构,把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进行网格化管理,由后置评价向前置评价转变,重视教育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3)五育并举促“双减”,课后服务见实效。学校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将第二课堂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增强供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1+X”的课后服务模式,既把第二课堂落在实处,也减轻了家长的校外培训经济负担。学校于期末组织包社团的领导分别对30个社团进行了现场考核,社团课程扎实开展成效显著。为了弘扬陕北文化、让非遗进校园,学校聘请绥德县非遗秧歌传承人孙建国老师打造了学校的“陕北少儿秧歌操”广受好评,多次面向省市县领导展示,同时也被中省市主流媒体相继报道。4.新教育为支点,滋养生命成长(1)班级建设强根基,家校共育促成长。学校以“缔造完美教室”为切入点建设班级文化,实现“班班有亮点、一班一特色”。班级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班内提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家校协同方面,学校通过“一讲一访一会六制度”体系,秉持怀家长之心为师,秉工匠精神执教的服务意识,积极构建“扬正气·正家风·畅沟通”的家校关系。(2)最是书香致远,阅读点亮人生。为了营造书香校园,学校举办了以“最美人间四‘阅’天,书润童心伴成长”为主题的第九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以多元的活动、开放的平台,全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阅读氛围,激发师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进一步推进阅读活动在学校及家庭的深入开展,让书香溢满校园和家园。5.守好安全底线,构建平安校园校安保处修订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巡查制度》《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校园欺凌事件治理委员会职责》等15份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本年度,学校组织开展了21次面向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讲座和8次演练活动,包括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欺凌、交通安全等,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安保人员、值日领导、值周教师、执勤民警、护学岗家长每日对校园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校园内存在的如设施设备老化、坑洼踩踏、电路故障等各类安全隐患,进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修复,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6.优化后勤管理,保障教育教学根据省市县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我校于6月底将营养早餐整改为营养午餐。并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营养餐管理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营养餐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相关要求。为保证将上级部门关于学生营养餐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具体要求、做法传达到位,学校本年度共召开“校园餐”专项会议10次,利用校办会、校委会会议、全体教职工会议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和部署本校营养餐工作12次,开展食品安全和膳食营养相关培训3次。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膳食营养委员会,协助学校做好营养餐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营养餐安全卫生情况,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对营养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食品原材料采购、储存、出入库、领导陪餐、资金收支等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政策执行,防止跑冒滴漏和贪腐行为。通过对享受营养餐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总体满意度达98.13%,显示出学校营养餐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均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大力改善办学环境。本年度学校总务处对品正楼的楼顶做了防水处理,保证雨雪天气不再渗漏。国庆期间,学校为各班教室安装全新的希沃白板教学一体机,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对教学楼每层的洗手间进行了维修改造,确保能够正常使用。本年度学校还对美育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且都已经投入使用,充分发挥着功能部室的育人功能。2.学校地处绥德县城疏属山腰,地理位置决定了学校的面积,限制的学校的体育运动开展。通过积极探索与谋划,利用校园“小场地”实现强体“大作为”,将办公楼楼顶开设成为第二操场,旧幼儿园开辟成为第三操场,可以同时满足四个班级同时开展体育教学。并且克服一切困难开设游泳、足球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本年度,学校在绥德县教体局组织的游泳比赛、足球比赛、跳绳比赛中均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丰富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为了弘扬陕北文化,充分挖掘绥德文化大县的本土资源,我校特创编了陕北少儿秧歌操,让非遗文化进校园,打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后被陕西广电融媒体、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13台等十多家媒体报道,点击量高达十余万,增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先后被陕西广电融媒体、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13台等十多家媒体报道,点击量高达十余万,增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4.学校被共青团陕西省委等十部门评为“‘红领巾爱祖国’讲解技能展示活动优秀学校”、学校少先队大队被共青团榆林市委等三部门评为“红领巾奖章”集体三星章、在绥德县第十四届中小学校园艺术节活动中被绥德县教体局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三、目前存在问题1.音乐、科学、信息技术学科专业教师不足,学校编制短缺,无法补充新教师,加上教师老龄化严重,导致集中占岗,优秀教师都无法晋升职称,使学校在教学改革等方面发展缓慢。2.学校面积狭小,没有独立的操场,体育课及学生活动严重受限。3.学校地处疏属山腰,交通安全需要常抓不懈;面临生源断崖式下降现象,未来的几年起始年级招生将出现困境。四、整改措施1.向上级教育部门积极争取编制名额,推荐选拔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加入到学校大家庭,不断壮大学校教师队伍。2.创新性的开展体育活动,再有限的地方内,开展多彩的活动。3.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增强学校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生源。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025年,我单位将继续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航标,紧紧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榆林市教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绥德县教体局2025年工作要点》等相关工作要求,锚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核心目标,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深耕课堂教学改革,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厚植校园文化内涵,到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我校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开启新学期的逐梦之旅,为打造“绥德好课堂”、为办绥德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1.我们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同时,还将不断创新,拓宽工作面,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主导作用,让党建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2.提高管理水平,明确分工,把工作做得更细,考虑得更全面,扎扎实实地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位,尤其落实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责任,将日常的工作多总结多提炼形成模式,从而使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3.构建教师发展平台,特别是借助于联教联盟的力量以及扶智平台,和帮扶学校、与姊妹学校多沟通、多交流学习,多让教师“走出去”,把名师“请进来”,多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如名师之路等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4.丰富学生活动,各个教研组在已有的活动基础上继续拓展思路,让活动更丰富更能促进学校全面成长。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