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15:00
单位名称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榆林市开发区桃园小区
法定代表人 冯班连
开办资金 633.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45.51万元 650.2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8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市教育局、高新区教育文体局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秉承儒雅文化,以“关注生命成长,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教育根基1.强化理论武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年组织12次专题学习培训、5次党课,党员人均笔记约15000字、撰写3篇学习心得,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落实党建责任。严格落实党建“一岗双责”、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红星领雁工程,将党建与“青蓝工程”结合,建立一对一指导等制度,推进“双培双带”。15名党员发挥示范作用,发展2名党员,3名党员成为省、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打造党建品牌。贯彻“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和“双强双争”要求,实施党建五大工程,构建“五联五照亮”机制,打造“红星照耀雅正致远”党建品牌。市委组织部观摩团对我校党建工作高度评价。党支部全年开展7次主题党日、5次志愿服务、2次党建联盟活动。4.狠抓师德建设。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教育,落实相关制度,围绕“双减”等工作要求,增强教师纪律和廉洁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构建师德监督体系,建设清廉示范学校。(二)践行诚信之美,构建信用体系依据学校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建立教师诚信档案,完善评价和奖惩机制。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师生诚信意识,报送15篇新闻稿件,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三)“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1.科学规划发展。制定中长期及学年、学期计划,为教学质量提升和办学环境改善提供支撑。2.拓宽德育途径。落实新教育实验一体化德育体系,营造儒雅校园氛围。通过多种形式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持续开展“家长课堂”,以日常考核培养文雅少年。3.重视学业发展。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特色课程为两翼,校园“五节”为载体,落实学生全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多学科考核,开展读书活动,培养阅读习惯。4.开展劳动实践。立足教材,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实施劳动课程。针对不同学段开展多种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农耕研学等,实现以劳育人。5.守护心灵防线。聘请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讲座。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全年举办3次心理健康讲座、4次法治讲座。(四)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育人实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夯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激活第三课堂,实现一体化育人。第一课堂以作业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导学练评一体化;第二课堂开设54项校本课程;第三课堂开展丰富活动,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五)完善学校制度,强化教育管理依法依规完善学校章程、内部控制制度等,加强日常管理与考核。召开教代会通过相关制度,实现校务公开,学籍管理规范化。(六)夯实常规工作,提高课堂实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序开展,有计划、督查、反馈等。集体备课与自备结合,定期检查教学资料。开展多项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七)注重教育科研,激活评价机制1.依托教研基地。省学科带头人工作坊等带动教研,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引领教科研发展。2.探索课题研究。倡导教师以小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专任教师和学科学段全覆盖。召开相关会议,推广研究成果,多个课题结题,部分教师发表论文。(八)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卓越团队以新教育为抓手,依托多种活动以赛促学。校领导坚持学习,教师积极读书,开展多项阅读活动。通过公开课、班主任活动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九)筑牢安全防线,创新教育技术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防范意识。推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开展在线学习和互动展示课,学校获推广应用先进集体。(十)强化教育服务,构建成长桥梁成立多个中心,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形成“1+X”家长课程,相关案例被推广。(十一)明确管理目标,细化教育评价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依据多种评价方案对教师和班级公平考核。对学生学业水平多元化评价,个性特长星级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十二)保障设施安全,打造平安校园落实巡查、研判、排查制度,确保设施设备正常。校园监控全覆盖,实现校园安全四个100%。(十三)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和谐校园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安全教育分工明确,全面启动“13530”安全教育模式。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活动和演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家校社协同营造和谐氛围。(十四)重视教育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渠道报道校园活动,传播教育理念,提升学校形象。2024年公众号发布115篇、视频号制作36次、抖音号运营2次,被市教育局官网采用63篇。二、取得实效学校秉持“关注生命成长,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儒雅文化为核心,积极落实各项教育工作,全方位取得了显著实效,得到社会、家长的高度认可。2024年,学校圆满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14项指标。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12次专题学习培训、5次党课,党员学习扎实,“红星照耀雅正致远”党建品牌成效显著,获市委组织部观摩团高度评价。在诚信体系建设上,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师生诚信意识,报送15篇新闻稿件。在“五育”并举工作中,学生学科素养合格率超95%,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达98%。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完善多项制度,常规工作扎实,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成果良好,安全管理、教育服务、教育评价等方面均表现优异,教育宣传影响力持续扩大。创新工作成果丰硕。学校荣获“榆林市新教育实验学校”等14项荣誉称号,校长冯班连在市突出贡献专家考核中获评“优秀”,并赴多校作专题报告。探索“1+N”作业管理模式在市作业案例评选中获奖,围绕“儒雅”文化构建的“八雅”课程体系,54项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非遗文化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等媒体宣传,校长也受多家媒体专题报道。特色工作突出,党建品牌创新、“八雅”课程育人、吟诵课程传承经典等,新教育实验成效显著,“阅读+”模式在市首届校长读书会上分享经验。底线指标严守到位,学校党风廉政无违纪,安全稳定、疫情防控无责任事故,教育扶贫无因贫辍学,“创文”无扣分,无校园欺凌和师德失范事件。个性指标成效显著。围绕“儒雅”文化打造品牌,开展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德育方面缔造完美教室等成效显著,教学方面书香校园建设掀起读书热潮。以“1+N”作业管理模式推进“双减”落地。“3+3+N”课后服务模式激发学生潜能。以校园“五节”为依托实施“八雅”校本课程,学生成绩优异,学校承办多项大型活动,师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众多。三、存在问题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在跨学科教学、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2.课程体系虽不断完善,但在课程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提升空间,如何更好地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形成更具特色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家校共育工作中,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但部分家长参与度不够高,如何进一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需要深入思考。四、整改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和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到校指导,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竞赛,以赛促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深化课程整合。成立课程整合专项工作小组,组织骨干教师对各类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整合。定期开展课程整合研讨会,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3.优化家校共育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开展多样化的家长培训活动,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参与能力。建立家长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的家长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新教育理念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深入推进“目标导引+任务驱动”导学练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持续优化“1+N”作业管理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整体素质。3.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八雅”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管理,确保各类课程开足开齐开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4.深化家校共育。建立更加紧密的家校合作关系,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形式,提高家长参与度。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儒雅”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加大学校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学校办学成果,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学校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将不断努力,砥砺前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