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商洛市>
商洛市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才市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市外国专家局、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
商洛市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才市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市外国专家局、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4-07 14:48
单位名称
商洛市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才市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市外国专家局、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管理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才流动提供服务。人才交流服务;流动人才组织与人事关系转接;流动人才档案保管;人才信息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与服务;人才信息库管理;承办引智办业务。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名人街晨光路全兴园5号楼1楼
法定代表人
舒建宏
开办资金
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2.56万元
267.29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现将2024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根据业务范围开展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人社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深入宣介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市人才中心全面梳理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惠民版和惠企版,印制5万余份宣传彩页和政策宣传手册。是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跟踪服务全覆盖。2023年,全市共登记应届毕业生7835人,我们根据毕业生专业特点、精准施策,通过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岗位推荐、创业培训、就业见习等措施,累计提供服务14318人次,做到了联系100%和“1131服务”100%,确保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日常联系、政策宣传和就业服务全覆盖。是高频次搭建供需平台促就业。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秋)季专场活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就业公共服务进校园”等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45场次,参加招聘单位2050家,提供就业岗位5.2万个,投递简历21526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735人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成效明显。全市共开发见习单位376家,募集见习岗位2787个,参加见习毕业生1357人,发放各类见习补贴770.29万元。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不断规范。截止目前,全市共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108458份,全市共增补各类入档材料3419份,依托档案出具介绍信、商调函、政审、等证明2158份,机要、专递转出档案3316份,市本级申报职称评审和职称考试101人,调整档案工资33人,办理退休手续3人,年度考核77人。(六)是人力资源培训考核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共举办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班23期,培训592人(其中:市本级培训3期74人)。二、取得社会效益(七)2024年,市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市人社局的领导下,在省人才中心的指下,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为主线,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为重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了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各级单位和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八)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业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我市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不佳,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很有限,形成无论是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还是开展见习活动都缺乏活力;二是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工作的基础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个别县(区)工作力量配备不足、业务人员调整频繁,导致系统操作不熟练,系统更新不及时,不能准确反映工作现状。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服务。重点对2024届回商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政策宣讲、职业指导、推荐就业岗位、提供创业培训和就业见习等1131就业服务。(二)继续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积极落实“五+N”专行活动,充分借助“西商融合发展”和宁商协作之机,依托商洛两所高校与企对接,搭建招聘平台,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招聘活动。扩大区域人才招聘合作,积极与兄弟市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联络沟通,共享招聘信息资源,扩大就业视野,拓宽就业渠道。(三)继续深挖企业人才需求促进就业提质扩容。以市内重点项目建设和新开企业、新上生产线为重点,积极对接企业,深挖人才需求,建立“需求清单”,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各类招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招工引才问题,促进市内就业质量提升。(四)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带就业。针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落实创业贷款、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营造宽松便捷创业环境。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者参加创业大赛,通过省、市、县各级平台,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带动更多毕业生投身创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