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04-07 09:58
单位名称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榆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协助榆林学院开展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设置洁净能源研究技术等支撑平台,开展共性支撑技术研发、相关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和共性科研平台建设与运维服务,并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基础设施。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科创新城科创四路
法定代表人 任晓光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619.54万元 47919.38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公益 从业人数  9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4月25日变更了宗旨和业务范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1.党务政务工作完善支部建设工作:支委会完成调整;1名党员评选并荣获大连化物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完成1名党员转正、11名新增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收取入党申请书3份。全年接收各级单位来文共52件,制发文件174件,其中印发制度类19件,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完成2023年度各门类档案归档立卷工作,全院移交各类档案共428件。2024年度共召开院长办公会28次、“一区三基地”重点项目双周推进例会3次,部长联席会2次,专题会议3次,共督办事项39项并及时反馈;完成重要行政接待工作89次。全力配合来访媒体开展采访、拍摄及宣传材料撰写等工作,累计保障媒体工作17场。2.监察内审工作主动配合榆林市审计局对我院2023年运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整体运行结果良好,针对查出问题积极整改,并按时报送整改方案、整改报告等相关附件材料。坚持开展内部月度自查、季度检查工作,形成规范审查制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委托第三方专业审计公司对我院进行专项审计,共完成7个科研项目结题审计工作和19个零星工程项目造价审计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院内部制度的建立,规范了管理行为。3.科研计划共申请相关专利50项,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筑坚实基础。与大连化物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围绕临床案例与榆林医院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推动医工融合。4.平台建设7月9日获批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并获得省科技厅给予的直接补助200万元;榆林人工智能催化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进入最终修订完善阶段。积极建设和申报省、市级科研平台,DMTO催化剂反应评价人机交互自动化实验室已经实现反应评价实验全流程自动化。工艺放大平台打通了GT02催化剂全流程试制工作,完成13吨催化剂样品试制并交付;协助项目组开展的工艺放大验证试验中,其中低温氨分解制氢和乙醛制1,3-丁二醇两个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催化剂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分析测试平台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符合开放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100%实现共享,积极做好榆林创新院科研项目的支撑工作,缩短测试周期,院内需求24小时测试率超90%;在保障院内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测试服务,对外服务仪器有效机时超过5000小时。5.院地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大型交流会,包括2024过程工程大数据与智能化前沿论坛、第十八届榆林国际煤炭博览会、2024年度中国品牌日、第八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等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横向合作和技术推广活动,包括组织中煤陕西、兖矿煤业、陕西氢能、榆林城投、华电集团、华陆工程公司等进行技术与合作交流,与中煤陕西、华陆工程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构建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努力争取企业资源促进我院发展。6.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编报了2024年度行政预算和调整预算,严格按照榆林市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规定,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等工作,提高了我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课题经费管理,组织了榆林学院联合基金项目和院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专题培训。加强课题经费全过程管理,按期完成纳税申报,加强财会监督,完善内控规范。7.落实公共区域安全管控,加强科研及后勤保障能力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保障园区安全奠定基础;围绕公共区域、特种设备、危化品、消防、电气、特种作业等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落实整改责任人,及时完成隐患整改工作;及时办理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备案手续,加强日常监管,规范日常管理。8.加强安全保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营造合规安全的氛围发布实施各类安全、保密制度,全员签订《安全保密责任状》,加强科研工作安全监督检查,组织和参与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2次,组织物业安保人员微型消防站拉练9次,组织开展消防月检12次,定期对消防供配电设施、消防供水、消火栓、消防泵房、气体灭火系统等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设施完好。组织安保人员学习消防安全、技能、理论培训48次。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功实现了安全事故“零发生”的目标,为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打造出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9.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技术中心根据各业务部门需求进行了信息化一期建设工作。智慧安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接完成,完成我院dnlylxx.cn域名备案工作;同期协调配合需求部门完成二级网站建设。顺利通过安全部门对我院网络安全问题检测。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出席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部署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及院省合作模式。2024年8月在榆林组织了中国科学院能源技术与企业需求对接会,围绕80项技术分别进行技术对接交流;全年组织技术沙龙7次,邀请能源专家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到榆林进行企业对接14次,保障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产出;分析测试平台全年测试样品数量超过8000个,设备年有效总机时达到1.12万小时,CMACNAS双资质证书一次性顺利通过认证认可;工艺放大平台开展了催化剂批量试制8项、工艺放大验证试验项目6项,全年设备/装置完好率100%、运转率80%,创造产值608万元;引进4个中试项目,其中2个中试基地布局项目和2个企业建设项目,项目的引进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技术研发实力、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生态具有极大的意义;能源陕西实验室完成组建,建设能源陕西实验室是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与榆林学院联合培养5名研究生,和西北大学碳中和学院计划培养17名研究生,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获批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和陕西省级院士工作站,并获得榆林市支持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补助50万元。成功以全职形式引入科研及工程类带头人(团队)和骨干共计2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7人。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项目经过评审立项,能源革命科技专项共有31项获得资助,其中联合基金类22项,中试类7项,示范类2项,资助总额达到1.6亿元。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科技人才储备仍显不足,吸引留住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有较大难度;2.中试及示范项目推进缓慢。四、整改措施1.针对留用高层次人才方面,有内外两方面思路。内部人才机制方面,创新多序列、多层级的岗位设置和聘用体系,围绕“留得住”的目标,建立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稳定一批“常备科研力量”;外部人才联合培育和交流合作方面,探索建立多元化主体人才合作机制,以榆林创新院为核心,串联区域内其他研发机构、高校和龙头企业,形成“高层次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减少审批环节,在本质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容缺办理模式,加速项目推进。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025年,我院将以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部署会胜利召开为契机,围绕新阶段将榆林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能源革命关键技术研究中试基地的目标定位,凝练“榆林模式”,推动榆林基地高质量建设。1.推进技术落地转化:力争完成2个以上技术产业化落地;2.夯实大安全工作:廉政、安全、环保,保持“零”事故。科研项目分级实施安评率100%;教育培训覆盖率、合格率100%;检查工作覆盖率、隐患整改完成率100%;优化安全、保密、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3.扩大建设规模:全力加速推进榆林创新院二期建设工作,力争2025年开工;4.拓展发展平台:加速榆林创新院与能源陕西实验融合化发展,相互推动形成发展合力;5.夯实基地运行:推动中试及示范基地进入常态化运行,保障示范项目顺利开展;6.壮大人才队伍:力争刚性引入高层次人才10-20名,全院固定工作人员130人以上;7.加强科研支撑及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科研公共平台的支撑和服务能力,持续完善科研保障条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2024年7月23日取得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检测中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证书,有效期至2030年7月22日。2024年11月7日取得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检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有效期至2030年11月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