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参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专题研究。组织专家对政府投资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调整、其他政府投资事项方案、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项进行评审。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开发区建业大道北段同心楼 | |
法定代表人 | 艾琨山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8万元 | 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评审中心根据委内年度计划目标,在市发改委的领导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依据项目专业特点规范评审程序,积极引进评审力量,努力提高评审时效和评审质量,项目评审效率显著提升,评审质量明显改进,有力的推进了各类项目的落实落地。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开展工作(一)2024年评审概况2024年,评审中心累计共评审项目145个,总投资157.31亿元,其中104个项目共审减约7.07亿元,31个项目审增1.97亿元,综合审减金额5.1亿元,审减率为3.61%。(二)主要工作方法1.审查流程中心审查流程为:①评审受理;②当日安排专家预审(主要解决因设计深度不足、缺项、漏项、造价不准等问题,导致在专家正式上会评审时无法通过,影响项目推进);③设计单位按照预审意见修改完成后,组织专家上会评审;④专家出具专家组意见;⑤根据意见修改完成、专家复审通过后,出具评审报告。2.工作亮点一是实行专家介入预审环节,加强了预审。因为设计单位水准不一,有些设计文件在合规性及完整性方面存在较大瑕疵,匆忙上会导致无法通过。为提高项目的一次通过率,评审中心将审查关口前移,接受委托后,首先由评审中心技术人员及初步拟定的评审组长对文本进行预审。预审的重点是合规性及完整性,合规性重点审查项目策划、设计同城市和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控规、详规的符合性,同国家各类强制性规范的符合性;完整性重点审查项目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否存在较大漏项,防止因为漏项过大过多形成超概风险。二是加强项目造价部分的评审,严防项目超概。对我市目前超概项目进行分析,大部分是由于时效紧,导致前期工作不实,设计文本质量不高,缺漏项问题严重。针对这些问题,2024年以来,涉及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中心除邀请省上造价专家以外,还遴选了熟悉榆林建设环境的本市造价专家配合把关,并要求项目单位做好技术经济专项审查,较好的控制了项目投资。根据一年多的评审发现,我市项目超概问题频发,大部分超概项目是时效性要求严格,导致前期设计粗略,甩项漏项问题严重形成项目超概。针对这些问题,今年以来,涉及较大规模的项目,中心除邀请省上造价专家把关外,还筛选了熟悉榆林建设环境的本市造价专家配合把关。经过近半年的试验,这种评审方式可以较好的控制项目投资。比如:人民路西延项目,评审前投资3.09亿,评审后投资调增为3.66亿,调增了5653万元。原因是设计方和住建局漏项了涉铁地下箱涵部分。通过评审,规避了重大项目超概的风险。而且,对该项目大纵坡段落(6.977%的极限纵坡)提出了坡面自融雪设计,该设计系榆林首例。该试验段如果成功,将为榆林城区大纵坡道路设计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三是加强项目评审时限管理,提高项目评审效率。针对项目单位反映的评审上会较慢的问题,2024年起,中心规定从受理项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必须给项目单位反馈预审意见,具备上会条件的及时与委托科室协调组织评审会,极大的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从2024年11月中旬开始,中心在评审会专家组意见中,要求设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改工作,并将评审会审查情况发函告知项目单位,同时抄送分管副市长。四是从财政支出专家评审费,提高评审公正性。2024年,从财政专项申请资金于支付专家评审费,解决了由于设计单位支付导致影响项目评审公正的问题。五是引进市外高水平专家,提高评审质量。评审工作的核心是技术经济分析,专家组的组建至关重要,是评审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提高项目评审水平,中心积极邀请省内各专业知名专家参与我市项目评审,通过阶段性试行,项目单位整体反映较好,评审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六是精准对标,严格按照《陕西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专家库建设及管理办法》精准对标评审项目。根据送审资料的组成子项(如土建、结构、市政、电气等),遴选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一般按照每一专业遴选一位专家,重要项目的关键专业可遴选两位或两位以上专家,专家组一般由3-10人组成。提高质效,为了提高评审工作质量,不断拓宽专家选取视野,从中建西北院等全国龙头设计院邀请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为我市项目评审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对经过预审,评审的项目,在撰写评审报告阶段,由评审中心技术骨干对照修订终稿和专家意见再次对项目结构的完整性,形式的一致性和设计内容的有效性进行把关,力争杜绝项目缺漏项、擅自增加内容、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等问题,力争从源头杜绝项目超概的可能性。七是形成城市更新项目月报制度。从2024年12月开始,按照月度对当月批复的和未批复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形成月报,同时报送市政府和项目单位。取得的主要效益经济效益:2024年,评审中心累计共评审项目145个,总投资157.31亿元,其中104个项目共审减约7.07亿元,31个项目审增1.97亿元,综合审减金额5.1亿元,审减率为3.61%。根据一年的评审发现,我市项目超概问题频发,大部分超概项目是时效性要求严格,导致前期设计粗略,甩项漏项问题严重形成项目超概。针对这些问题,今年以来,涉及较大规模的项目,中心除邀请省上造价专家把关外,还筛选了熟悉榆林建设环境的本市造价专家配合把关。经过一年的试验,这种评审方式可以较好的控制项目投资。社会效益: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筹建四年来,评审范围已经从市本级政府投资扩宽到中省资金、政府债券资金、政府融资等所有财政性资金,从房建、市政工程扩展到公路、绿化、亮化工程,评审领域涵盖房屋建设、公路桥梁、市政道路、农田水利、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综合开发等政府性投资投资的多个领域,为各个领域的项目推进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我中心的评审不仅为财政节省了资金,同时规范了政府投资过程中对于项目的设立、预算、监管、验收行为,促使各单位及企业不断提升项目提质增效水平。比如:人民路西延项目,评审前投资3.09亿,评审后投资增调为3.66亿,增调了5653万元。原因是设计方和住建局漏项了涉铁地下箱涵部分。通过评审,规避了重大项目超概的风险。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力量不足,评审制度有待完善。评审中心成立时间短(2021年3月组建),人员力量不足(目前仅有4人),特别是评审项目初审环节所必需的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造价等项目咨询方面的专业力量短缺、对文本的初审缺乏技术支撑,目前初审仅靠建筑、市政和路桥专业;对项目评审涉及的专家专业把控还不够科学合理,部分项目的专家组成与项目建设特点及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二是市内评审专家匮乏,市外专家对项目不能全面了解。目前我市正高级以上评审专家仅30余人,且大部分集中在建筑业方面,评审专家选择面较窄,特别是能统筹所有专业的评审组长人选寥寥无几,不少项目评审专家都是老面孔,市外专家对项目的整体来龙去脉及建设环境不甚了然,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证评审质量。三是项目单位把关不严,内部审核流于形式。项目单位前期工作不实,使得项目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导致项目变更和追加投资,甚至发生重大变更。四是文本编制单位敷衍塞责,文本质量良莠不齐。从2024年评审实践来看,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文本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同一个设计院所提出的文本质量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部分咨询设计单位由于取费标准较低,不重视这项工作,相关政策标准掌握不透,编制人员专业度不够,技术力量配置不强,项目负责人把关不严。五是项目单位对评审工作认识不足,项目推进程序不够严谨。部分建设单位急于项目开工,不能理解“评审是为了又好又快实施项目”的意义,而缺乏许多必要的施工准备,尤其是对于投资额度的限制、建设标准的确定、设计深度的要求以及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的完善都缺乏严格的把关,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尤其是投资控制不准确、图纸设计深度不达标,导致开工后调整、变更内容较多。六是设计文件或文本修改时间过长。从近三年的项目评审看,很多项评审会召开完毕后,项目单位就完全的将修改按照评审会意见修改的事情抛给了设计单位,不闻不问,导致有些项目修改时间过长,影响了项目的推进。整改措施一是尽快协调相关部门配齐空缺岗位,协调引进、调整一批“能干、肯干、会干”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同相关业务单位、科室的对接,全面铺开工作。三是探索形成制式的方案模板,提高编制单位的文本质量。四是做好项目评审重要性宣传,促进相关单位对项目的严谨,从根源处严格把关。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重大项目评审提前介入。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布局等项目评审,组织技术人员提前介入项目谋划,与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谋划项目建设需求、建设内容、建设方案和投资规模等,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前期策划、方案论证和文本修改时间。二是充实评审中心技术力量。评审中心的技术力量是决定评审质量的关键,2025年,中心将协调抽调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在一线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充实中心技术力量,为提高评审质量打好人才基础。三是实行分类评审。按照项目性质,对项目评审进行分类梳理,分专业组织评审;对重大项目实行技术经济专项审查,严格对照陕西省项目概算定额和榆林市当期价格信息核定项目概算,查漏补缺,严防项目超概。四是落实项目单位责任。主动对接项目单位,共同提升评审质量,及时对现有工作进行总结,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五是强化专家评审纪律。进一步完善评审专家库建设,强化专家的遴选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入库、退出、使用、考核和奖惩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项目评审专家团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