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榆林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保障服务中心、榆林市振兴南部发展办公室、榆林产业发展研究院)

榆林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榆林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保障服务中心、榆林市振兴南部发展办公室、榆林产业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04-07 09:28
单位名称 榆林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榆林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保障服务中心、榆林市振兴南部发展办公室、榆林产业发展研究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分析全市经济形势,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乡统筹、县域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开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落实及项目资金,开展产业园区管理事务性工作,开展全市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研究、咨询、评估,合作建设产业创新平台。
住所 榆林市高新区建业大道同心楼
法定代表人 赵红英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万元 6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榆林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保障服务中心、榆林市振兴南部发展办公室、榆林产业发展研究院).公益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工作开展情况(一)后续扶持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印发年度工作方案。二是下达专项资金5000万元。三是常态化实施防返贫监测帮扶。四是完成前三季度数据调度。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全市92个集中安置区建成幼儿园99所、小学89所、初中56所、卫生室230个、室外活动场地257个、室内活动场所195个、农贸市场52个、养老服务中心106个。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1.01万户2.2万人)至少1人稳定就业,就业人数21070人,就业率达91%。五是以工代赈工作成效明显。2024年中省市以工代赈项目累计投资6734万元,累计实施项目107个累计带动1915人参与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113万元。(二)区域经济工作加快提升。一是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提升。2024年全国县级GDP百强榜中,神木市和府谷县分别位居第7位和58位,相比去年排名分别提升25名和41名。印发了《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听取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汇报时讲话精神的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要求。围绕“一县一策”事项清单积极谋划、储备项目,督导做好项目前期,共争取省级县域经济专项资金2.95亿元,第一批安排县域经济项目35个,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第二批争取1.4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建设新批省级开发区建设、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首位产业培育发展。二是持续深化南北县市区对口帮扶机制。下达了2024年南北县市对口帮扶项目投资计划,北部县市区按照2023年度地方财政收入1%的比例履行帮扶责任,帮扶资金共2.99亿元,帮扶项目40个。三是西部大开发取得新突破。争取西部大开发压缩空气储能等2个前期项目,争取资金350万元。组织5期、15人参加西部大开发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完成了沿黄旅游廊道前期可研项目编制工作。(三)南部县产业振兴工作全面起势。一是完善制度机制。突出规划引领,完成南六县一体化协同高质量发展规划报审稿,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细化分解任务,印发了《2024年南部县产业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基地建设、龙头引培、品牌提升、平台优化、文旅提升5项行动和21条具体任务以及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设立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专项资金12亿元,2024年第一批支持榆林山地苹果、米脂小米等18个全产业链项目,年度投资24.98亿元,自筹资金18.48亿元,预拨付专项资金6.15亿元,已拨付至项目实施单位3.43亿元,拨付率56%。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开展常态化调度,目前18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整体进展较为顺利,68个子项目中,形成实物量项目53个,开工率84.13%,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2.3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0%。定期督导检查。四是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问题整改,结合第三方审计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制定了问题清单,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针对南部县项目资料不健全、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在南部县开展了6次专题培训,有效推动各类问题整改。(四)产业园区工作革新发展。一是加快推动园区改革。加快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工作,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对榆林高新区、榆林经开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成效进行调研评估并形成意见上报市政府;《榆佳经开区管委会人事薪酬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已正式印发,榆阳产业园区人事薪酬改革方案已完成编制待上会研究。二是强化园区考核评价。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重点项目建设、基础配套、提档升级等纳入市级产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市级产业园区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并下达。三是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推进省级开发区申报和认定工作,完成榆阳产业园区、神木市产业园区升级省级开发区市级层面审核工作并上报了省政府,榆阳产业园区环评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开展安全条件审查工作;神木市产业园区正在编制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是推进飞地园区建设。起草了《关于促进南部县发展“飞地经济”的若干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同时跟进子洲飞地园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安靖飞地园区”建设,召开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评审会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安靖飞地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二、取得主要效益(一)经济效益一是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提升。围绕“一县一策”事项清单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共争取省级县域经济专项资金2.95亿元,第一批安排县域经济项目35个,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第二批争取1.4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建设新批省级开发区建设、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首位产业培育发展。二是持续深化南北县市区对口帮扶机制。下达了2024年南北县市对口帮扶项目投资计划,帮扶资金共2.99亿元,帮扶项目40个。三是争取西部大开发压缩空气储能等2个前期项目,争取资金350万元。四是南部县产业振兴加大资金支持。设立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专项资金12亿元,2024年第一批支持榆林山地苹果、米脂小米等18个全产业链项目,年度投资24.98亿元,自筹资金18.48亿元,预拨付专项资金6.15亿元,已拨付至项目实施单位3.43亿元,拨付率56%。(二)社会效益一是后续扶持工作。全市92个集中安置区建成幼儿园99所、小学89所、初中56所、卫生室230个、室外活动场地257个、室内活动场所195个、农贸市场52个、养老服务中心106个。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1.01万户2.2万人)至少1人稳定就业,就业人数21070人,就业率达91%。二是以工代赈工作成效明显。2024年中省市以工代赈项目累计投资6734万元,累计实施项目107个累计带动1915人参与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113万元。三、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还需优化。北部县市区依靠资源禀赋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南部县以农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南北发展不平衡。二是园区发展水平还需提升。园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与国内先进开发区相比差距较大,除了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佳县外,其余县区均未实现省级产业园区覆盖,省级园区县域覆盖率不足42%。三是市场主体不够发达。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能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整体偏少,承接市域内大型企业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传统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四、整改措施1.出台《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举措》,明确18条重点任务,设立产业振兴专项资金12亿元,成立10亿元规模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有产业发展基础,有龙头企业引培、有市场化运营、有专业化方案的原则,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南部县农特产品和文旅产业发展。2.实施省级园区培育工程,加快园区省级园区认定步伐,力争更多的园区纳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按照每县建好一个园区要求,支持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大公用工程配套项目实施力度,大幅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进省级开发区完成全部7项区域性评价。3.实施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储备库,分层分类制定梯度培育方案和专项扶持政策,努力培育一批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在全委统一安排部署下,区域中心将以项目为抓手、园区为载体、产业为支撑、资金为引领,统筹协调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南部县产业振兴和园区改革,做好总量控制,优化资源配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后续扶持工作。一是做好本年度收尾工作。二是谋划储备2025年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三是制定2025年后续扶持专项行动方案,继续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四是做好已下达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如期完工。(二)区域经济工作。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政策,统筹用好2.95亿元省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二是积极争资争项,力争2025年争取省级专项资金达到3亿元。三是做好西部大开发前期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三)南部县产业振兴工作。聚焦“谋产业、找能人、扶企业、抓项目”工作重点,竞争性优选项目,常态化调度进展,及时拨付资金,有序推进南部县产业一体化发展。一是立足特色优势“谋产业”。二是围绕培大引强“找能人”。三是叠加政策资金“扶企业”。四是厘清工作思路“抓项目”。(四)产业园区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深化改革发展。推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四是加快提档升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