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在市委、市政府和办公室的领导下,立足上海,面向华东,服务榆林。开展对外联络,招商引资,信息报送,接待服务工作。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 |
住所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丁香路1399弄19号楼901室 | |
法定代表人 | 张存贤 | |
开办资金 | 25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0.98万元 | 139.61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6月6日变更了法定代表人和单位住所,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一)坚持政治方向,理论学习更深入。一是围绕中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明确重点内容,组织专题讨论4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每周一集体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集中学习36次,并且定期按季度开展谈心谈话,对意识形态风险排查与督导。三是扎实开展党纪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观看警示片5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2次,“七一”前夕,组织前往嘉兴南湖红船接受革命教育,营造了学党纪、悟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二)夯实内引外联,窗口作用更凸显。一是配合市发改委组织协调市内有关单位,参加5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品牌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寻求合作伙伴,注重招商引资后劲的培植。二是协助市外事外经局于5月下旬举办了长三角现代煤化工活动,配合市商务局于11月上旬组织参加了“进博会”,与会期间,把特色产品和有优势项目拿出来展现在客商面前,吸引了各地投资者的目光。三是11月中旬举办了“2024榆林-长三角经济合作交流活动”,相关企业、单位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62.88亿元。四是积极参加市招委会组织的中原地区招商推介会、环渤海“双招双引”推介会、“丝博会”等活动,配合参与中省市领导在长三角地区开展的氢能产业、能源化工和小杂粮产业等调研活动30余批次。(三)狠抓项目任务,招商工作更有效。一是分别与商汤科技、港中旅华贸物流和企源科技等120多家企业就链接科创资源、金融保险、智慧园区投资和物流合作对接。二是与上海校友会科创会客厅、上海大商会和中国化工协会等30家商协会开展产业项目对接和投资洽谈,先后组织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企源科技和拓垚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单位赴榆林考察。截止2024年底,促成签约合同项目7个(其中超5亿项目2个)、金额18.012亿元,签约协议项目3个、金额2.8亿元;策划包装项目5个;全年累计投资到位资金5.0419亿元,圆满完成了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四)广辟信息来源,交流互动更广泛。一是加强与企业界联系。开展外出大走访,推进与昆山商会、苏州商会、宁波商会等的联系,共计走访榆林籍企业人士40人。二是加强与高校联系。一方面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延安大学校友会等的联系,另一方面加强与复旦大学等开展交流。三是密切与行政机构的沟通联系。一方面与行政机关在职榆林籍领导沟通交流20次;另一方面与属地在职领导以及省市驻沪办沟通联络10多次。四是积极走访杭州湾经开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等现代产业园区,广泛收集信息。全年推送有效招商引资信息30条、编报《招商动态》12期、《华东信息》12期,发挥了窗口媒介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加强机关建设,运行机制更规范。一是强化建章立制,3月份以来突出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根据八项规定要求和部门工作实际,制订了驻上海联络处《学习制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和《车辆使用管理制度》等12项制度,规范了临聘人员劳务派遣、办公场所和职工宿舍租赁等工作,细化了各项工作流程,基本形成了按流程办事的程序化管理。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在组织的关怀下,新招录公务员1名、职务晋升1名,规范临聘人员管理,并且与上海高瓴律师事务所合作,聘请法律顾问1名,优化我处的队伍结构和工作执行机制;另一方面不断修订和补充服务的程序、规范和标准,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礼仪和业务培训,干部整体面貌得到提升。三是严格贯彻中省市各项规定。一方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障全国政协和市级领导及部门赴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调研25批次,住宿均不超标;走访商会和企业120多家;另一方面严格按照中省市有关办公用房管理规定,规范了办公场所和住宿租赁等工作,尤其是对办公场所的进一步整理规划,具备了中小型公务洽谈活动的接待能力,成功接待各类集中公务、商务洽谈50余次,服务水准、工作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在业务工作方面全年先后向榆林经开区、高新区、科创新城、府谷高新区、靖边经开区、吴堡发改局等单位推送等有效招商引资信息30条、编报《招商动态》12期、《华东信息》12期,发挥了窗口媒介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成签约合同项目7个,其中超5亿项目2个,合计合同项目金额18.012亿元,特别是上海皖新粮食专业合作社投资靖边县美都麒麟西瓜项目落地投产,实现上海的特色品种西瓜的植入;签约协议项目3个,合计协议项目金额2.8亿元,其中1个为扬州化工园区和靖边经开区的经济合作协议;策划包装项目5个;全年累计投资到位资金5.0419亿元,圆满完成了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二)在机关工作方面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圆满落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读书班、看音像资料、访红色遗址、撰写心得体会等开展好党纪教育专题学习,全处干部党风廉政思想觉悟水平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12项制度健全,办文办会等工作操作规程更加科学规范,整体干部队伍精神风貌和工作本领取得很大的进步。从而,我处在积极协助完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县区以及市商务局、市外事外经局、招商服务中心等兄弟单位和部门组织的系列在长三角地区组织中国品牌日、长三角精化工活动、进博会、季度招商活动等在筹备和接待工作中,涉及的参观路线、领导用餐、车辆停放等相关事宜均出色完成任务,做到了参会企事业单位一致肯定。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机关建设总体结构已经搭建完备,具体各分项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二是招商手段需要创新,捕捉项目信息的渠道需要拓展,意向项目信息存在质量不高现象,供领导考察的项目储备需要提升。三是人员知识储备需要提高,对经济形势、产业图谱、行业规划和招商政策储备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四、整改措施一是要主动学习,掌握新技能。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三是持续不断增强服务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025年,我们切实将联络处的主责主业转到招商引资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信息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机关建设赋能。紧紧围绕履行职责使命,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机关质效。一是深化学习,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立足推动榆林高质量发展开展好机关党建工作。二是细化制度,围绕出台的12项制度,持续完善相关实施细则,以制度管人管事。三是优化布局,对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做好农特产品展示和文化墙布置,打造宣传阵地;四是强化执行,对全年考核进行分解,形成责任清单,签订《任务书》。(二)创新招商方式。拓宽工作思路,将主责主业转到招商引资上来,多措并举。一是围绕我市资源优势进行招商,重点围绕能化产业和传统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方向进行招商;二是促进以商招商,跟踪服务好落地企业并与之进行长期友好的信任合作关系,通过牵引更多的客商来投资兴业;三是实行委托招商,邀请在长三角地区的成功人士为经济发展顾问或者招商联络员;四是开展亲缘招商,充分挖掘各方人士的对外联系,动员榆林籍采取走亲访友、电话联络等方式,宣传榆林市情和招商政策。(三)做好信息报送。提高信息报送质效,强化相关工作实效。一是找准长三角地区与榆林的契合度,全面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可行性。二是进一步注重信息报送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内容客观真实,文字简要精炼,表述严谨规范。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报送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报送,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赢得信息编报先机。(四)加大联谊活动。锚定长三角地区优势资源集聚特点,进一步摸清人力资源底数。一是走访榆林籍社会贤达,建立榆林籍在外能人志士档案,制作《通讯录》,摸清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家底。二是走访长三角地区商协会和各地区工商联,了解商协会运行情况,推介榆林,介绍我市重点产业链,寻求上下游产业对接;三是走访榆林赴扬州挂职工作组,探讨进一步深化联合开展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走访,广泛建立链接,组织一批企业家赴榆林开展深度考察对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