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推进政务信息化,指导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内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的规划、建设和推广工作;市政府办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关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卫国 | |
开办资金 | 183.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37.57万元 | 603.2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中心在市政府办公室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内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1.市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建设了省内首家基于信创环境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并采用同城政务云外的灾备部署策略,为省内其他地区的政府网站信创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同时,将分散在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的50余家政府网站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完成数据迁移、页面改版、栏目确认、上线运行等工作,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所有政府网站的统筹集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2024年3月28日,新版市政府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试运行,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2.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坚持常态监管与专项检测并重,扎实推动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规范有序发展。定期对纳入信息报送系统的56个政府网站和510个政务新媒体进行常态化监测,按季度通报存在问题的政府网站4个、政务新媒体38个,累计形成政府网站检测报告4批次219份。3.做好“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留言办理。按期办结“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留言39条,督促有关单位完成问题整改,切实解决网站问题。依托陕西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平台,督办全市各级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问题20条,办结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问题整改300余条。4.强化政府网站管理。指导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按时编制发布政府网站年度报表,并在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完成数据回填工作。5.加强网站栏目内容保障。制定《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通知》(榆政办函〔2024〕115号),进一步明确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栏目内容保障方式和责任,切实做好行政执法、义务教育、稳岗就业、公共文化服务、养老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内容保障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6.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一方面,强化市政府园区网络安全防范,建立健全常态化协作机制,日常监测园区网络安全状况,及时封禁恶意攻击IP、处置风险漏洞,确保园区网络安全无死角。另一方面,紧跟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引入深信服零信任设备,保障党政OA办公系统、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系统用户访问,现注册用户数量达2万余人,有力保障了用户的信息安全。7.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我中心特邀网络安全专家组织开展了网络安全大讲堂活动,有效提升了办公室系统全体干部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水平。(二)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的规划、建设和推广工作1.OA系统全面运行推广。目前,系统已覆盖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单位145家,全市注册用户达2万余人。在公文处理方面,累计完成公文传输发文34685份,收文303454次,公文拟稿审批337053件,公文批办批阅96548件;在事务管理方面,开展督查督办204件,完成会议申请管理500余次;在邮件通讯方面,发送公务邮件1000余件,内部邮件756件。2.扎实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响应上级安排部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协同办公平台的通知》,全面采集各级各部门的机构和人员信息。目前,已有七万余名工作人员成功添加至秦政通及OA办公系统。有序推进榆林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工作落实进度,现已成功采购第三方公司的实施方案设计服务。稳步推进榆林市党政各级视频会议系统扩容加固工作,现已顺利进入方案设计阶段。(三)市政府办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关工作1.强化市政府园区网络运维,及时排除硬件、软件和网络故障,全年共派出工作人员维护653次,成功解决了360次电脑的系统故障、网络故障和软件故障问题,确保市政府机关大楼内外网络正常运行。2.做好视频会议系统保障工作,安排专业运维人员,全年保障省市视频会议98次。3.积极配合完成保密检查工作,对市政府办公室256台计算机进行全盘扫描检查,粘贴涉密标识,明确安全等级和使用要求,加强保密管理,防止信息泄露。4.通过采购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服务,做好党政OA办公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积极推动OA办公系统与秦政通一体化政务平台的系统对接工作。5.做好“政务公开+”活动。积极利用媒体纽带拉近政民关系,增强市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各业务部门负责同志与市民网友“面对面”“零距离”互动交流、答疑解惑。6.按时开展政务公开绩效评估。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制定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围绕政府信息公开、解读回应关切、服务公开、平台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评估,全面掌握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任务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一方面,积极总结经验、挖掘典型、选树样板,另一方面,找准薄弱点、补齐短板。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持续推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质量稳步提升。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我中心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1.2024年市政府门户网站累计发布各类政府信息7232条,充分彰显了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功能。2.共办理“市长信箱”网民留言1588条,办结率100%,编制“市长信箱简报”12期;收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公开政府信息72件,全部按时回复,取得了较好的办理效果。3.我中心成功举办两期政务公开工作培训班,共120余人参加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4.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策文件解读材料11件,政策图解材料10件。累计举办专题“在线访谈”活动4期,举行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会22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网民代表55人次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近距离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进一步畅通群众走进政府、了解政府、监督政府的渠道,显著提升了政民互动的实效性。5.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发挥榆阳区、神木市、靖边县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市区典型示范作用,在基层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创新举措、打造亮点。全市共设立政务公开专区150个,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信息查询、办事咨询、自助服务等各类便民服务。三、目前存在的问题2024年,我中心各项工作全面深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务新媒体运维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根据陕西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平台数据反馈,部分政务新媒体存在未及时更新的情况和未提供有效互动功能。二是基层政务公开落实力度不够。部分市直部门、县市区政府主动公开的意识不强,满足于按部就班,公开方式单一化。四、整改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我中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主管主办责任,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对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力度,确保政务新媒体信息更新及时、互动功能畅通有效。二是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有新的突破。五、2025年,我中心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常态化测评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的监督评价机制,做好全市政务公开目录手册的编制工作。二是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推进管办分离,依托陕西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平台,加强常态化监管、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解读回应、办事服务等功能,努力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一次认证、一网通办。三是深入推广党政OA办公系统。在市级党政各部门及各县市区持续推广党政OA办公系统,建设榆林市政务协同一体化平台,扎实推进党政办公协同化。四是做好市政府园区网络安全及日常运维工作,加强网络设备的日常巡检与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置网络故障和安全隐患,为各项工作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支持。五是推进榆林市党政各级视频会议系统扩容加固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视频会议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党政各级视频会议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六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七是完成好市政府办公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