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营工作站

安康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营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4-03 19:36
单位名称 安康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营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机购置、更新报废、安全免费管理和作业补贴,全程全面机械化生产、设施农业装备建设、丘陵山地农田“宜机化”改造、农田机耕道建设,全市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推广,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农机安全生产服务,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技能培训,农村产权交易事务性工作,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指导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服务。
住所 安康市汉滨区新城新铺子20号
法定代表人 叶飞
开办资金 36.9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2.88万元 35.7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8月、10月按规定分别申请变更登记了举办单位、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农业机械化实现新发展。立足丘陵山区实际,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新机具和节本增效新技术。推广各类农机新机具5669台(套)。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开展农机化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持和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新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40台,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659台。举办全市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设立5个机收减损监测点。开展一期机收减损培训班,培训人员150余人。加强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整治,未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现新跨越。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系统中更新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和成员信息。完成跨省跨区域“查重确认”5批次,涉及12个县区900余人。巩固“消薄”攻坚提升行动成果,落细各类支持政策,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培强”行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质齐升。(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对农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全面收集并录入平台,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全市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共计16422宗,197.43万平方米,指导镇级建立完善农村宅基地联审联办机制,提升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水平。(四)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有效开展。持续推进仲裁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土地仲裁培训新模式,采取“知识竞赛+现场培训”的方式,举办村土地承包仲裁培训暨知识竞赛活动,参加人员30余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42.57%,较上年增长1.02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52.55%、63.88%、43.98%、37.59%,较上年依次增长1、1.02、1.04、1.01个百分点。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计292.5亿,经营性资产70.5亿,非经营性资产222亿。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不强。二是新机具推广力度不大。(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专业人才。二是引进适用、高效、安全、环保的先进农业机械,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产业,以惠农补贴政策为牵引,探索建立联动机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绿色高效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二)推进“一社一区”农机化发展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社按“五好”标准建设改造,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示范合作社。(三)有序规范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进一步放活农用地经营权,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向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四)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活动。(五)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成果,加大欠款清收力度,大力推广“三联”、乡村建设公司等典型做法和模式。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六)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完善新农中心功能,推广汉阴新农中心引入市场主体经验做法,充分发挥辅导员+新农中心作用,带动小农户增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