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公路局平利公路段

安康市公路局平利公路段

发布时间: 2025-04-03 18:57
单位名称 安康市公路局平利公路段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公路畅通提供养护与路产保护。国省干线公路日常养护服务与路产保护,桥隧、涵洞、排水及沿线附属设施维护,标志、标线更新,养护中心(道班)检查、考核计量,路况巡查及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与应急救援;综合服务区、卫生服务区等设施管理。
住所 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
法定代表人 杨晓康
开办资金 43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公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6.34万元 548.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8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宗旨和业务范围、经费来源。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安康市公路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全力提升养护质量。严格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一流服务时限要求,着力抓好季节性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国道346线优良路率98.92%,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是93.43;省道102线优良路率94.86%,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是91.89。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模式,以“三清三亮”为标准,对全辖区路肩、路面每日清扫,每周清洗,边沟、涵洞堆积堵塞,随时发现随时清理。常态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上路排查路面坑槽、水沟、路缘石、排水沟塌方等病害,修补沥青混凝土面层519.88㎡,修复因交通事故和水毁损坏的钢波护栏108m、钢管警示桩10根、百米桩28块,更换隧道口柔性警示柱300根,新增标志标牌18块、太阳能爆闪灯2套,粉刷沿线设施标志标线共计3185.57㎡,粉刷桥梁钢管扶手1387m,安装涉河桥梁水位标尺线15个。(二)强化项目管理。严守工程质量“红线”,严格履行合同约定,水毁修复投资近500万元,实施辖区水毁修复项目10处,支援宁陕水毁抢修18处。配合省际交叉互检,完善管养的G346、S102线基础数据,按照国检标准,完成79座桥梁内业资料的“一桥一册”分档管理。(三)保障安全形势稳定。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对辖区危桥、地质灾害、危险路段逐一进行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销号闭环机制,开展辖区公路安全排查7轮次,排查公路沿线易塌方滑塌风险点131处、桥梁隧道85座、涵洞311处,上报隐患13处并治理6处;整改完成1处交安委会督办的安全隐患;对S102线小过风楼桥和过风楼桥进行定检,建立“病危桥梁观测记录”,详实量化记述监测桥梁现状。(四)完善应急保通保畅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冬季防滑保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储备各类应急作业设备20台(套);应急用品303件、警戒带1550米;应急材料780㎡、融雪剂0.05吨;应急作业工具74件、编织袋800条。开展冬季防滑保畅、防汛及桥隧突发事件应急实战演练,出动80余人次,投入机械设备10余台。(五)加大路产保护力度。充实路保人员力量,增加巡查频次和质量。泛化路保人员概念,对全体职工进行路产保护规定学习培训,提高每一个从业人员路产保护意识,营造保护路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开展集中培训2次,培训142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年度清扫路面达7810205㎡,清扫桥面639590㎡,清理水沟3085.9km,疏通桥梁泄水孔1556个,清理伸缩缝1456道,疏通涵洞1578道,清理塌方2580m³;修复水毁28处,新建涵洞12m,修复水沟路缘石330m,安装钢波护栏272m;处理赔(补)偿和许可案件24起,收取公路赔(补)偿费用235730元。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管养公路沿线自然灾害频发、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难度大,安全生产意识不足。二是一线养护岗位人员逐年减少,在岗人员年龄偏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欠缺。三是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对于道路病害的检测主要依靠人工观察和经验判断,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加大日常巡查和隐患专项排查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开展“以老带新”“传帮带”工作模式,发挥青年干部作为生力军和先锋队的带头作用。三是积极向市局请示,采购先进检测设备并做好实操培训,确保对病害检测及时准确。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提升精细化养护水平,从细节上落实落细规范化要求,重点提高病害处治、设施维修、绿化管护、桥隧安全排查等养护水平,优化配置养护资源。(二)加强与交警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及时通报道路安全隐患和交通事故,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打击力度,保护公路基础设施,提高公路管理整体水平。(三)结合公路与周边的村镇、旅游景点等现有资源特点,将路与景进行串联,根据路段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推动路旅融合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