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碑林区> 西安市碑林区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

西安市碑林区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3 17:04
单位名称 西安市碑林区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促进全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提供相关服务。为社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服务和相关证书办理;指导协调专利申请、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引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供技术委托。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南院门27号
法定代表人 吴潇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碑林区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万元 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认真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营商环境整治、科技创新创业、科技培训等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紧抓国家试点机遇,创新体制机制。聚焦“科创碑林”,通过硬科技创新街区国家试点,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深化校地融合。将创新街区建设列入省、市新一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街区建设工作列入“中国科创街区建设实践案例”,并在首届中国科创街区案例交流研讨会上进行街区介绍推介。西安市委机关刊物《今日西安》以《抢抓“双中心”建设机遇,以科创之笔绘就发展新篇》为题报道街区建设经验。2.积极培育扶持科技企业发展。持续开展“五进五争五比”“三送一解”和“大走访”活动,按照“入小、登高、升规、晋瞪羚”的总体思路培育科技企业,积极宣讲省市区科技政策。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339余家,举办培训和政策讲解活动12场,参与人数达1200人。举办2024年首批“科创西安”活动——重离子微孔膜新材料学术论坛。启动6个硬科技创新街区两链融合项目立项实施,举办无人机产业链专场路演活动3场。3.强化产业聚集效应,打造“中央科创区”。推动市区共建、校地合作机制,主动与西交大、西工大、省测绘局、雁塔路设计相关单位就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时空信息产业、智能设计产业等领域,共同谋划未来产业孵化聚集区在我区落地实施,推出将碑林区打造成“中央科创区”倡导,积极对接省科技厅争取支持。成功举办“2024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创新大会暨航空航天专委会成立活动”。申报省级人形机器人聚集区项目,省科技厅赋予碑林“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的名称,以项目申报形式申请省市政策资金支持。12月27日—29日,将举办“陕西省机器人产业对接大会”。4.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开展区级领导走访慰问院士、高层次人才工作,为院士人才专家送去“慰问礼包、健康礼包、服务礼包”。开展“进校入企、亲贤访才”活动,深入企业问需求、听建议,送政策、解难题。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区级领导联系慰问高层次人才7人次。全年培育技术经理人45人。成功培育省级瞪羚企业5家,入选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3家、陕西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支,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S型)1家,2家企业被认定为“西安硬科技企业之星”。5.积极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联合区委人才办走访调研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对接活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银行、西安青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和金融机构,先后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0场,初步形成了科技成果常态化信息发布和路演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金融等要素的精准对接,实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32项。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组织开展“科创西安”系列活动和多场双创品牌活动,全区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碑林区荣获第九届“创客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区域赛优秀组织单位。2.辖区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通过陕西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成功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61家。3.开展碑科转·“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对接活动10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2项,完成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497亿元。4.通过积极联系辖区内科研院所及科研机构并逐一走访,加大了与驻区科研院所及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为我区科技成果本地化以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在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及西安“双中心”建设工作中,创新举措不多,示范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二是产业单点突破成效显著,但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还未形成。整改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支持企业争取省市级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研发投入奖补、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等落实到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城区科技、人才、产业资源,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主动向上对接,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梳理分析碑林区科工企业、高校老校区发展方向及科研院所发展所需支持诉求,主动向省市发改、科技、工信、军民融合等部门汇报工作,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支持。(三)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校地企融合发展。建立校地企融合发展机制,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市区共建、校地合作关系。常态化开展产学研金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策咨询机制。(四)打造产业集群,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强化产业聚集效应,持续推进建设低空经济产业、人形机器人产业、时空信息产业及智能设计产业等产业聚集区。引进专业团队策划包装项目,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实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