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川县> 延安市第一中学

延安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16:25
单位名称 延安市第一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凤栖街道办秦家寨村
法定代表人 史晓锋
开办资金 9717.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洛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83.32万元 5414.0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活动情况1.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力量源泉坚持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党建统领学校发展,使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2.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实施党建“一校一品”建设,强化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树形象、争创示范岗活动,深化闭环式党员教育管理,按照公开承诺、履职践诺、民主评议、组织审议的程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担当意识,以党性铸师魂。3.守好舆论宣传阵地。严格按照《洛川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归口管理好各类微信群、工作群,坚持“三审制”把关好各类文件、信函及宣传稿件。4.创新理念加快发展。紧紧围绕“特色创建”发展年目标,按照学校提出的“12345”发展措施,即:围绕一个核心(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实现两个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和完善特色创建),落实三大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完善四大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安全保障),开展五大行动(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行动、家校合作深化行动、校园美化绿化行动)。5.坚持制度管人管事。严格落实学校现行的有关制度、规定、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大值周组的督查力度,增强考评办的抽查力度,加强处室级部的检查力度,实行《延安市第一中学工作失误责任连带追究实施办法》进行问责追究,确保矛盾不上移、责任不下压、及时协调左右,让制度管人管事常态化、规范化、自觉化。6.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继续完善数据可视化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及质量监控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云操作、云存储、云服务”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分步骤加快推进基于“数据化、网络化、协作一体化”的智慧校园建设,切实实现“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教科研、学校管理、后勤服务、师生健康等的深度融合,形成“管理+”大数据库,提升综合管理效能。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学校按照“教育奠基”战略和“洛川县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基本要求,围绕“崇德尚勤,自强卓越”的发展理念及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我校确立了“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治校策略。我校2024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36人,理科6人突破600分,最高616分。相比2022年高考一本上线115人,2023年高考一本上线122人,学校教育质量在跨越拐点之后持续攀升,实现了“三级跳”跨越式发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誉。2024,我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三、目前学校存在问题是1、在学校的管理和事务的落实上,创造性还不够,需要创新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办校管理模式。2、部分教师仅仅将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校本研修当做评定职称的条件,功利性强,未能自觉提升自身的文化和专业素养。3、在教学管理方面,未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4、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系统性、连贯性的德育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5、未能很好的利用创新部这一平台,深层次的选拔高质量人才。四、整改措施1.落实高考综合改革。严格按照“3+1+2”选科模式,进一步完善我校选科走班教学模式和学生生涯规划实施办法。围绕高考综合改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学习研究,扎实推进“五导六环”高效课堂教学,积极深化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互动式“智慧课堂”建设。有效落实“从高一开始要质量”。2.夯实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落实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科学制定课程计划。以研磨优质课为载体,以听评课为突破口,以特色活动周为主题,坚持“三研三备”强化两组建设。3.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按照“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治校策略,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原则,依据创新班、培优班、平行班的学情差异,实施分层教学。4.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按照“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为学生成长搭建阶梯”的要求,通过邀请复习备考名师、励志教育专家来校作报告,开展班级挑战赛、学科特色周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创新机制提升质量。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理念,不断丰富“五创新”管理机制内涵,通过与知名教育助力平台合作,汲取兄弟学校尖子生培养的成功经验,采取“名师+数字”赋能、实施“双师制”精准培优等创新培优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尖子生培养能力,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办好创新部,让创新部真正成为延安高中教育的新名片。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响应师生提升服务。立足岗位实际,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严格公物管理,规范校产管理,严把采买关,规范使用过程,实施公物登记赔偿制。加强水电气暖管理、文印耗材管理等,积极倡导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上门服务、走动服务,确保响应及时、解决及时、解释及时。2.守好“舌尖上的安全”。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校长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应知应会20条》及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管理办法》要求,全力做好餐饮中心和超市监管,通过抓实安全培训,落实好陪餐制,建立餐饮安全台账,做好原材料采购、食品留样和餐具消毒等,切实夯实人员职责、增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3.规范管理资金安全。坚持有保有压,合理安排各项资金支出,积极落实内控制度,按照“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严格执行“五笔会签”制,落实好教职工“五险一金”和学生校方责任险的缴纳、续保及报销工作,运用好公用经费、各类助学金、项目建设等专项资金,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高效、安全。4.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项目支持,加快推进综合楼、艺体中心等项目工程建设,有效解决我校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师生社团活动等功能部室配置问题,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中教育教学需要。5.持续织密安全防线。依据《延安市第一中学安全综合管理实施方案》及《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安全责任。通过强化门禁管理,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综合治理,严防“校园欺凌、套路贷、电信诈骗”,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交通安全、违禁物品清查,以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和全真应急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