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指导站(西安市临潼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西安市临潼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指导站(西安市临潼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3 15:03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指导站(西安市临潼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产权交易提供服务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指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仲裁和纠纷处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审计及资产管理指导·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农村经济统计分析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131号
法定代表人 周强
开办资金 37.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5万元 19.8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扶弱培强”进展明显。2024年底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215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达到10万元以上,收益10-20万元的村78个,收益20-50万元的村126个,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的村11个。通过清产核资,清查登记,全区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29.72亿元,经营性资产12.25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7.47亿元。涌现出了相桥街道神东村、任留街道南屯村、交口街道高铁村、小金街道小金村等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典型。(二)资产管理规范高效。扎实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治理工作,共收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9345份,收集数量位列全市第一,通过问题合同整改,已追缴现金入账1913.49万元,年新增合同价款867.49万元,已收回资产价值评估5181.29万元,签定还款计划364.34万元,移交区纪委32条合同问题线索预估可收回206.13万元,进入司法程序的合同预估可收回637.39万元,累计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9170.13万元,完成率101%。全区22个街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全部运营良好,构建了“两体系、两平台”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体系,实现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全覆盖监管运营和规范开发利用。深化“群腐”“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村霸”等三资领域不正之风专项治理。(三)运行机制日趋健全。全区22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换届,完成率达99%,基本实现村支书、理事长“一肩挑”。全区226个集体经济组织、57.97万股东信息全部录入国家信息平台管理,集体成员信息录入达100%,名列全市第二。扎实开展农村“三资三化”试点工作,紧盯“三资”经营、收益分红等关键环节,建立村财街管、审计全覆盖、村民委员会监督等监管机制,率先在全市开通“银农直连”资金支付审批系统。(四)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健全。以家庭农场示范提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抓手,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目前,全区共培育家庭农场113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市级7家、区级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5家,示范社46个,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市级19家、区级26家。全区共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农业服务公司3个。(五)村集体壮大路径愈加多元。骊山街道东安村土地盘活、相桥街道神东村、北田街道尖角村村企联合合作、油槐南张村产业引领、新市郝邢村物业服务、马额街道南庙村入股经营等扎实推进项目带动等多种模式稳步推开,探索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培训。大力宣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土地承包法》、《陕西省实施土地承包法办法》《土地管理法》《西安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执法具体操作办法》《农民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政策宣传、农村宅基地制度培训8场次,受训2000余人,接受各类政策咨询48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街道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在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经营权登记、宅基地审批、管理等方面能力,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二)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典型经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技术服务、劳务雇佣、农产品销售等带动小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全区在合作社、家庭农场季节性务工劳动力约有2万余人,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全年培育区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三)集体经济合同整改再加力。自“复盘”以来,我们建立了日报、周调度、督导、研判,销号等“五项”制度机制,通过艰辛的努力,迎头赶上全市工作进度,落后的兄弟区县前来“取经”,在今年全市评估验收中得到市纪委、市局充分肯定。(四)深化城乡要素交易。依托临潼区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发布各类农资、农产品供需信息30余条,成交量28笔,成交金额达到700余万元。创新制作了《土地流转备案登记表》、《土地流转备案申请书》,提前完成全年2308亩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工作任务。全年城乡要素交易28笔,成交金额669.28万元。(五)加强项目谋划。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联盟,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联盟+公司”联合经营模式,通过“1+20+N”形式(即1个区级要素市场交易平台公司+2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N个市场经营主体),整合村集体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包装了相桥街道神东村合作社等十家招商推介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各街道上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84个,计划投资19343.58万元。(六)持续开展土地确权回头看。接待土地确权来访群众350余人,调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及确权证书分户33起,矛盾处置率100%,做好土地二轮到期延包30年基础性工作调研。抓点示范,推进孙陈、任陈村开展“小田并大田”工作,实现连片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七)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制定农村宅基地资格权管理指导意见》,完成意见征求,区政府正在审查印发;拟定《临潼区农村宅基地监管执法办法》,开展三层以上农村住宅专项排查、2021年至今新审批宅基地省级排查、部署2020年以来宅基地全市排查;培训街村干部2期,受训街道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网格员300余人;调处宅基地权属争议23件,代区政府行政复议14件,行政诉讼12件;将2023年、2024年宅基地需求570宗170亩纳入2025年用地指标,函告资源规划分局依法依规办理农转用,组织代王、秦陵、斜口等街办重点项目征用农村宅基地安置“农转用”工作;协助执法大队依法处置宅基地违法;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后赢成为全市典型案例;核查涉及买卖宅基地扫黑除恶线索3件,查否1件,查实2件,党纪政纪处分2人,刑事处罚1人。三、存在问题(一)三资管理压力依然较大,三资专员独立开展工作困难大,街道依赖性强,配套政策、制度不健全,农村财务收入不进账偶有发生,支出票据规范还需加强;(二)土地流转的管理不规范,不经发包方同意、不在产权交易市场备案、私自流转仍普遍;(三)部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思维不清晰、思路不开阔、创新点不多,使得各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缺乏好的办法和措施,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站把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抓手、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质量完成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以集中清理整治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民主程序、签约主体、风险控制等要求,建立重大合同专项审计和监测预警机制,确保管得好、管得住,实现新增合同合法规范。极大力度,积极推进全区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运营工作,利用要素市场平台,盘活村集体资源,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6.9%以上。二是开展指导培训,提升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等平台,加快培育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乡土人才”,2025年加大培育25名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他们参选村级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领导职务或者关键岗位任职,争取让他们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等各方面优势。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乡村振兴发展各类资金,通过财政资金注入,积极引导原始底子薄弱村与龙头企业、园区等合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整合现有财政涉农资金,优先支持产业发展方向明晰、领导班子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申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合作等类型的合作社,壮大优质粮食种植、番茄制种、畜牧养殖、设施蔬菜、石榴林果等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发展。2025年,发展省级合作社1个,支持市级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个,支持区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6个。四是盘活资产资源,拓宽村级集体增收渠道。针对城郊型农村,通过开展物业服务、房产租赁、农贸市场、乡村旅游、民宿等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秦陵街道杨家村整合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赋能集体经济发展。针对平原地区的农村,通过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园、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交口街道高铁村、任留街道南屯村等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建立粮食示范基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针对山区街办,在原有产业帮扶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发展路径,通过开展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建设具有特色的民宿、农家乐和共享村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穆寨街道玉川村实施共享村落,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在全区推广“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模式,2025年实施粮食生产社会化全程托管服务1万亩以上,每年在全区范围内选定5个以上服务组织进行实施。五是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村集体经济营利能力。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实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项目建设任务,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户厕改造,土地托管等项目,增加收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范村级土地经营流转,通过和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合营、合股等提升村上资源、资产和资金利用率,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