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第四小学

神木市第四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11:30
单位名称 神木市第四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神木市麟州街道北关路69号
法定代表人 常培玲
开办资金 91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3.54万元 126.8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法定代表人由王延红变更为常培玲,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描述按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内容事项。2024年度,我单位在神木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教育教学方面:1.坚持有效备课、优化备课、集体备课,重视二次备课,注重教后反思;作业设计实行分层布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为其量身出题,以夯实基础,激励进步。教导处每学期四次,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评定,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期末量化。2.每周一安排书法教学磨课、定期书法作品上传、“结对帮扶”活动和外出交流学习活动,明星教师经验交流活动,五项基本功训练活动,新教材培训活动,“名师引领进校园”教研活动,钢笔字粉笔字基本功检测活动,每周音体美教师分学科、定时间、定目标以组进行的集体研修。3.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观课30节以上,老教师每学期观课20节以上,鼓励跨年级、跨学科听课;新任教师汇报课、构建“理想课堂”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4.组织作文教学示范课,第三教育联合体示范课教学大赛,外出培训教师汇报课,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展示活动“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构建理想课堂”暨六年级复习课研讨活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专业教师技能大赛,教导处推门听课等教研活动。5.学期内,人人有校本研修小课题,共有12个榆林市级课题结题,9个市县级课题结题,8个市县级课题立项。德育方面:1.组织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会议,常规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工作一日清单的实行、班主任教师外出培训汇报、文明班级的评选、每学期的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活动;2.利用晨会、班队会、周一国旗下宣讲的方式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借助家长的力量,通过“文明礼仪评比台”的使用,督促、激励孩子文明做人、文明处事。每月每班评选两名“文明之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不断成长进步。3.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优化体育课堂结构,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分年级晨跑、大课间手指操、韵律操,课间10分钟有序活动,促学生强身健体。10月份的冬季运动会、12月的韵律操展演,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在比赛中点燃激情,享受欢乐。4.“全能标兵”、“最美书写少年”、“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校园“小主持人”大赛的举办,主题英语书法比赛的组织,各年级开展的赛学活动,成为学生你追我赶,争创佳绩的最佳平台。5.特色活动: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重阳节敬老活动、“迎国庆”系列活动、2023级第二批新队员入队仪式、六年级“走进栏杆堡探寻恐龙足迹”研学活动,第20届校园科技节的举办,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对自身、对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多的感悟。6.组织书法、舞蹈、合唱、足球、篮球、剪纸、二胡、戏剧、七巧板等特色社团11个,手工绘画、讲故事、刮刮美、儿童诵读等年级社团53个,并长期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鼓号队、书法班、等艺术社团。教师自行编写的16本社团校本课程的投入使用,提升了社团活动的品味与质量。为保证社团活动效果,德育处每年组织一次社团活动成果展示,展示形式灵活多样。每学期进行三次社团考评,考评方式多样,有现场展示、有抖音短视频展示、有小小解说员解说等,展示成果纳入社团教师考评。7.为三、四、五年级家长传递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家庭教育讲座的举办、期中全校家长会的召开,增强了家校教育的合力。期中面向家长的问卷让“双减”的落实找到了新的发力点;一年级亲子绘本阅读展示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对学校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8.开展第9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视力筛查,每月一次班级内的学生视力自查,主题班队会的召开,大课间近视防控宣传视频的播放,爱眼知识讲座的举办,爱眼教室的创办,爱眼护眼训练的进行,有效地保护了学生视力。申报的省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近视防控工作评价研究》已通过审核。9.为加强劳技教育,学校出台了72项劳动技能清单,开设了专业的劳动教育课,要求每个学生每月向父母学习一项劳动技能,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示。三、四、五年级赴西沙街道智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10.为了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校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了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课、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公众号和网站平台开设心理健康专栏等活动,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与心理调适能力。11月我校和神木市了然心理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为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心理援助项目。通过心理危机筛查、评估、干预等对教师进行了八期心理拓展训练及心理健康培训。此外,我们注重家校共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家长会以及微信平台宣传等,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管理方面: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学校行政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坚持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广泛听取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学校工作。2.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安全教育,晨会、班队会时间的安全常识及疫情防控知识普及,提高了师生安全意识。上放学交通管制,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校园事故易发点的“小岗哨”值勤、保安人员课间和两操的巡逻,防范安全事件的发生。开展“防校园欺凌”系列活动,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特邀法制副校长做安全讲座,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开展防火、防震逃生、消防、防爆系列演练活动,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开学至今,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校园安全事故。3.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提高饭菜质量,为师生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二、取得的主要效益社会效益:1.培养人才: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2.促进社会公平: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获得相同的起点,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3.塑造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4.促进文化传承: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通过地方、艺术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并尊重本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5.提高社区参与度:活跃的学校往往能带动整个社区的发展,增加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经济效益:1.提高劳动力素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更有可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不仅提高了个人的工作效率,也促进了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2.降低社会成本:良好的教育可以减少犯罪率,降低社会福利需求,从而间接地减少了政府和社会在这些方面的支出。3.促进创新与发展:教育水平高的社会更容易产生新的思想和技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4.提高收入水平:统计数据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其平均收入也相对较高。因此,高质量的小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三、存在的问题1.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师资队伍建设还需持续加强3.校园文化建设还需深入挖掘内涵四、改进措施1.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实践与创新;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利用数字化工具丰富教学手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3.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继续丰富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优化校园环境,特别是功能区域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空间。五、下一步工作打算深化教学改革:1.课程优化:结合新课标要求,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增设跨学科实践课程(如STEAM、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2.课堂提质:推广“情境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利用数字化工具(如互动白板、AI学习平台)增强课堂互动性,确保学生参与度达90%以上。3.评价创新:建立“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成长档案、实践成果展示等多元方式评估学生能力。深挖校园文化:1.文化品牌建设:围绕学校历史与地域特色,持续打造家文化;2.环境育人:优化校园文化景观,增设“阅读角”“科技长廊”等功能区,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强化师资队伍:1.分层培训:针对新教师、骨干教师开展定制化培训,全年组织8-10次教研活动,覆盖教学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2.科研引领:鼓励教师申报区级以上课题,推动“教学研”一体化,力争年度发表校级以上论文20篇。家校社协同育人1.家校共育:每月举办“家长开放日”“线上教育沙龙”,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2.社区联动:与博物馆、科技馆等合作开发研学课程,拓宽学生视野。推进智慧校园:1.设施升级:完善智慧教室、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全校共享。2.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降低学困生比例5%-10%。筑牢安全防线:1.落实常态化安全演练,完善心理健康筛查机制,确保师生身心安全。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高品质小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3月被榆林市教育局评为《榆林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24年7月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2023-2024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