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矿务局精神卫生康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社会公众提供精神专科医疗及康复服务保障。精神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 | |
住所 | 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北路1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廉拥军 | |
开办资金 | 1956.69万元 | |
经济来源 | 非财政补助(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陕西健康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63.39万元 | 3634.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于2024年4月07日开办资金由1288万元变更为1956.69万元;于2024年9月19日办理了法人变更登记手续,由原法人梁顺利变更为新法人廉拥军。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陕西健康医疗集团铜川医疗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疗服务水平。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疗管理理念,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整体水平,完善医院硬件建设。结合医院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了18项医院医疗核心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加大病区管理督导与考评,坚持周会制度,总结和分析上周工作,安排部署新一周工作,针对具体问题研究整改,有力的减少了医疗差错;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每月一次对病案评价、公示和归档。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专科兴院”之路。积极引进和培养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选送1名医师参加陕西省精神转岗医师培训,选派2名护理人员参加陕西省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通过陕西健康医疗集团公开招聘1名中级、2名医学生;鼓励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充电,鼓励职工撰写论文著作。全年参加上级举办的医疗学术研讨学习班4次,举办院内业务培训6场次,培训人员达200人次。3.推动二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创建,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护理服务、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自查,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进一步落实各项医疗制度和行业标准,全面展开前期准备工作。(二)改善就医环境,加强安全防护1.院区环境修整:老院区门房进行粉刷及接待室的常用物品配备;老院区与新院区道路两侧的道路绿化及夏季养护补栽,绿化面积约710平方米;新院区部分房屋实施防水工程;加强院区环境卫生管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治疗环境。2.安全防护系统安装:高度重视患者安全,为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院区安装电子巡查系统及一键报警系统,护理人员通过定期的安全巡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三)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院发展,守护精神健康1.成立的绿丝带志愿服务团队,服务于公众人群心理健康行为建设、精神疾病患者科普宣教、义诊、常见精神障碍识别等下沉医疗服务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横幅、宣传栏等载体,普及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场次。2.农疗康复基地建立。农疗康复基地利用环山优势,开辟出占地约四亩左右的农疗基地,成立“梦想农场”,精神残疾人可以通过“农疗”,激发生活热情,提高劳动技能、反应能力,促进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精神,为精神残疾人融入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编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信息简报5期、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项目工作简报3期。数据质控60000余条。4.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为庆祝第112个“5.12”国际护士节,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8月19日举办“2024年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活动。(四)承担社会责任工作情况1.为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做好患者服药工作以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切实减轻困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共计为527名困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集中发放药品,免费发药22.37万元。切实解决此类患者出门难、看病难的问题,将暖心服务送到患者“家门口”。开展2024年精神残疾患者住院补贴项目,救助142人次。承担2024年门诊慢性病和门诊特殊病鉴定186例。2.3月份顺利通过铜川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的铜川市精神、智力残疾托养康复中心的复审验收。在“陕西省精神卫生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中,代表铜川市就“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作经验分享。2024年5月组织召开“2024年铜川市精神卫生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参加会议人员共计150余人。2024年9月组织召开省级精神卫生巡回医疗启动会暨培训会,共计100余人。3.2024年6月-8月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的通知》,铜川市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中心办公室(挂靠在我院)组织全市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3家精神专科医疗机构,359家村卫生室对全市4211名在册精神疾病患者开展入户随访评估工作。同时,与公安、村(居)委会等部门重点对既往204名3级及以上精神疾病患者和已发生或存在肇事肇祸人群入户开展危险性评估工作,共累计入户712户。4.2024年9月按照《陕西省关于开展省级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的通知》安排,开展为期3周的“省级精神卫生巡回医疗服务”活动累计行程1000余公里,巡回医疗工作站点20个,共计开展学术讲座1场,科普讲座5场,义诊宣传3场,教学查房3场,巡诊医疗12场。服务人群:医疗诊治152人。义诊宣传、科普1212余人。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500余份,发放物品400余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社会认可度提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周边社区和患者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全年医护收到患者及家属赠送锦旗3面、感谢信2封。2.2024年8月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铜川市精神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并挂靠在我院,主任由我院廉拥军同志担任。3.为促进地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协调发展,9月份成为西北区域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单位及陕西省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单位,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存在的问题1.专业人才短缺、检查及康复的医疗设备不足,制约精神卫生事业良性发展。由于精神科医师培养周期长、引进难度大等原因,医院内精神科医师人才很缺乏,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2.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虽然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如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康复治疗技术等。医疗服务流程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3.精神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缺乏当地政府应有的政策支持。农疗康复基地初具规模,但受限于后续资金支持力度。4.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有待提高: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但社会上对精神疾病仍存在一定的歧视和偏见。四、改进措施1.根据陕西健康医疗集团统一部署,统一定向招聘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对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条件或采取其它招录机制、积极推进相关人员转岗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2.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加大对特色亚专科的投入,引进必要的设备,提高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针对性地进行改进。3.加强部门合作,探讨创新模式。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加强民政、财政、公安、残联的协作,在资金扶持,政策优惠和人员信息等方面资源共享,共同营造良好的精神卫生工作环境,使全市的精神卫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4.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公益讲座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偏见,营造理解、支持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五、2025年工作计划1.强化医疗技术革新结合精神卫生工作现状,引入契合本院发展需求的前沿技术,如睡眠治疗等。鼓励医疗技术创新,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钻研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精进专业技能,全方位提升医院的疾病诊断与治疗能力。2.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出发,深入剖析现有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优化诊疗流程,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需求,强化心理支持服务,开展个性化干预和文体康复活动,帮助患者更好融入社会,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3.深化员工能力建设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定期开展内部培训,邀请院内资深专家分享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选派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课程;引入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元化培训形式,全方位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4.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与政策落实全面加强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自查自纠工作,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政策的学习与研究,定期对医疗保险基金报销情况进行细致核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定期举行医保政策培训、常用医疗保险违法违规行为解读培训;确保能准确理解和执行医保政策,杜绝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违规现象,切实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5.推动二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创建对标《二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细则,开展全院现状评估,梳理短板,开展全员评审标准培训,各科室对照评审标准逐项自查自评;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召开整改推进会,完善医院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22114068061020211A527有效期限自2020年10月09日至2035年10月0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