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安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3 08:19
单位名称 安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不动产登记提供服务。中心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房屋登记发证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共享不动产登记统计相关社会查询服务
住所 安康市高新区安康大道28号
法定代表人 徐静
开办资金 137.9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7.98万元 96.7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6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自然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练好履职“基本功”,擦亮营商环境“最安康”金字招牌。一是办结时限“快”。一般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查封、异议登记即来即办。全年共办结业务65364件,为企业和个人办理抵押登记471亿余元,提供社会化查询16157次,出具查询结果报告单8965份,办理各类信访回复426件,按期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二是保障措施“全”。先后印发了《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遗产管理人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指引》《“容缺受理”制度》等多个工作方案,探索开展了不动产+公证、不动产+教育、不动产+公积金等网办新模式,实现登记与多部门“总对总”数据X协同共享。三是创新服务“优”。持续优化登记服务方式,全年共办理二手房继承带押过户36件、交地即交证发证3宗23.18亩,交房即交证发放产权证书1086本,办理抵押登记进银行业务561件抵押融资金额45亿余元,司法查封网办业务78件;牵头完成“一件事一次办”平台建设和上线,组织全市涉不动产登记领域三件事的集成改革成员单位共160余人培训,系统运行办理业务14000余件。(二)答好履职“担当卷”,打好住房领域登记难攻坚战。一是保障群众权益。2023年上报省“登记难”台账项目6个涉及2134户,已于2024年全部完成首次登记,办理转移登记1471户,转移登记率100%;2024年又新摸排上报省“登记难”台账项目5个涉及610户,已完成首次登记项目2个,转移登记率100%;剩余三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当中,有望近期予以化解处置到位。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张贴公告、入户宣传政策等方式,引导购房群众增强登记办证意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累计张贴公告21次、入户走访100余次。三是建立协调机制。针对“登记难”项目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分析办证难点堵点问题,做到“应化尽化、应纳尽纳”。(三)写好履职“加分题”,彰显为民服务“心”温度。一是高频事项“一网”办。公众微信号实现网上咨询、预约、申请、查询、反馈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打造“不打烊”的“数字不动产登记”,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做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二是四区通查“一次”办。开通了“一区四机构通查”,权利人在市本级、汉滨、高新、恒口任一政务大厅即可查询汉滨行政区划范围内名下所有不动产登记信息,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趟、数据多在网上来回跑”。三是转移抵押“一站”办。在邮政银行开通“二手房”一站式服务网点,依托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系统,群众通过网络提出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申请,实现“当日转移登记发证当日即放款”,提升安康中心城区房地产交易市场营商环境。四是司法查封“一点”办。牵头完成市县两级人民法院与市县两级登记机构“法院+不动产”执行联动合作协议的签订、线路布设、端口开通、账号配置和全市业务系统保密性和运用性的培训工作,累计网办业务218件,做到司法查封见面审批,提升行政效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在化解处置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督促企业补缴土地价款、超建处罚及相关税费9000余万元,为保障安康经济发展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做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二是有效化解中心城区43个房地产遗留项目问题,发放产权证书13000余本;三是创新推出“政策服务送上门、登记服务送上门、信息端口送上门、产权证书送上门、抵押登记送上门”便民服务,累计送证上门发放产权证书500余本。“五上门”服务经验做法入选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并荣获陕西省第二届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二等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不动产政策宣传不到位,宣传渠道仍以政务大厅展板公示为主,新媒体宣传矩阵未有效构建,群众对继承登记等政策知晓率偏低。二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社会关注度高、政策规定严、办理时限公开透明,现有人员力量不足,日均业务受理量超窗口承载能力30%,“一窗受理”窗口设置数量与群众办事需求不匹配。三是中省安排的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等专项工作,因财政配套资金未落实,工作经费缺口达800万元,直接影响全市工作进度。(二)改进措施:一是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不动产登记微课堂”专栏,发布继承登记流程图解、农村产权交易政策问答等内容;联合镇办开展“送证下乡+政策宣讲”活动,每季度组织业务骨干赴社区举办继承登记实务讲座,切实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二是推进窗口服务提质扩容,增设综合受理窗口,试点推行午间错峰办理、周末延时服务机制;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力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充工作人员,同时开展“老带新”岗位练兵活动,确保业务日结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成立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专班,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待财政资金拨付到位后,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年底前完成工作任务。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党建引领力求“新突破”。优化“安速登”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着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二是信息建设力求“新突破”。扩大登记服务端口范围延伸,向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开放受理端口,实现就地办、就近办、一次办登记新模式;探索推进“图属一致”在线可视化查询功能,税费“一次性收缴、自动清分”改革;进一步提升高频事项网办率、推广电子证书证明应用,完善登记信息在线查询功能,力争在2015年推出“一区四机构”通查网办功能。三是营商环境力求“新突破”。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加强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推动窗口设置更加合理,登记流程更加科学,服务模式更加优化,制度规范更加健全,工作效能更加优质,作风素质更加过硬。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