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安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2 19:19
单位名称 安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全市保障性住房信息<交流/宣传/统计上报>全市保障性住房信息平台<建设/维护/项目库建立/管理>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运营/管理>
住所 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大道建设大厦
法定代表人 陈安成
开办资金 86.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33.38万元 58.53万元
网上名称 安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运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发挥网格员优势,从项目建设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着手,促进后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资格复审5359户,维修、增设基础设施20余批次,充补灭火器307具,新增373具,化解12345平台问题80件。福临新居“安宜物业”试点小区建设顺利开展,景泰新居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小区的成功创建,完成基础设施和绿化景观、安防设施的改造升级。借助节假日、传统节日,经常性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和谐小区。(二)基础环境提升为民解忧。把项目建设作为回应民生诉求的重要抓手,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载体。摸清各类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短板,科学制定方案,合理确定范围,促进小区环境提升。完成东巷子强弱电入地项目、景泰新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及10号楼建设。果园小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总工程量98%,惠及群众7000余人。(三)服务群众更加精细精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精准化开展保障房日常管理。建立智享幸福家园社区云服务平台,搭建的“四位一体”服务沟通平台,让住户足不出户即可阅知政策宣传和安全防范提示、提交设施报修或投诉建议。安装的AI智能摄像机识别电动车、煤气罐进电梯、火灾隐患预警和防高抛筑牢安全底线。针对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独居化的特点,上线的独居空巢老人智慧关怀系统,实时监测动态,体现人文关怀。福临新居小区物业服务在全市住宅小区星际评定活动中被评为三星级物业。(四)平台应用实现公平公正。参与并指导中心城区公租房分配,印发《安康中心城区公租房申请指南》以及公租房事项明白卡,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分配流程;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督促各县(市、区)规范房源公开、合同签订、房租收缴、房屋腾退等工作。指导中心城区分配房源176套,腾退房屋56套;组织各县(市、区)信息员在省保障中心接受培训1次,指导全市应用信息平台受理公租房资格申请3294件,审核办结2816件,开展保障资格年审复核1.5万户,信息平台录入公租房房源4.5万套,审核通过房源4.4万套。(五)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以入户核查、信息比对、资格复审为突破口,严查腐败、违规转租转借、拖欠租金问题,运用行政司法手段整治违规行为,在全市范围开展督导2次;市本级排查问题58个,整改58个,收回房屋51套,对欠租承租户进行行政处理17户,完成整改4户;办结投诉事件6起;回访处理965356热线37起,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铁腕推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住房困难家庭户住有所居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保障房小区居住环境得到提升,分配、运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助力生态宜居、幸福安康的民生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上缴国库租金1366万元、售房资金293万元,共计1659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保障对象信息涉及多个部门,动态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符合年审复核有延迟。二是保障房属政府资产,未建立维修基金,运营维护资金亟待解决。(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推进建立《安康中心城区公租房动态监管工作方案》,明确动态监管各单位职责及退出流程。二是将运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做好资金预算、采购等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分类、分批实施智慧小区建设,对规模较大的小区独立开展安宜物业创建,零散楼栋根据集散程度,合理设置红色物业服务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物业服务。(二)制订出台《公共租赁住房后续管理实施细则》,对信息平台应用、合同签订、租金收缴、房屋腾退、行政处理等要素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后续运营管理,确保管理工作实现闭环管理。(三)积极推进拆除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废弃房屋,消除安全隐患。(四)改造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到位的房屋,通过优化环境提升品质。(五)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公房修缮加固,还原原貌,留住时代记忆,增添文化底蕴。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本年度净资产期末余额较开办资金减幅超过20%是由于我中心公租房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而资产不包括专项用途资产,折旧数增加导致年末净资产数减少。待年报审核结束,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开办资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