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纺织城工人文化宫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相关文化产业经营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纺正街2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秦梁淇 | |
开办资金 | 3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总工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0.91万元 | 34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纺织城工人文化宫.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宫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宗旨和行业范围开展活动,能够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变更登记。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市总工会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纺织城工人文化宫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工会工作大局,对照全年的目标考核任务,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落实群文工作的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文化宫“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作用。现将本年度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年来,我宫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秉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的理念,立足文化宫的主责主业,丰富地区职工的文化生活,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文化宣传活动。顺利开展元旦、春节“送万福·进万家”等系列慰问活动3场,参与人数1600人;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地区级职工文化活动5场,参与人数3600余人;开展地区级职工体育活动6场;组织各类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慰问演出30场,总计参与人数约11300余人,完成占比300%;开展培训课程累计392课时,服务地区职工6388人次,实际完成占比达200%;全年开展专业辅导地区单位、团队、职工文艺活动160次,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二、业务开展情况1.党建指导业务发展,持续强化学习教育今年,我宫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党建业务双提升”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工作要求,不断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严格按照市总机关党委下发的《西安市总工会系统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参考内容》和各类学习要求,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强化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并积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入推进以作风建设促为民办实事工作落实落地。2.聚焦主业担当使命,开展活动尽显风华一是成功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1月开展“送万福·进万家”活动3场,元宵节期间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纺织城工人文化宫元宵喜乐会活动,4月开展2024年灞桥区“西安读书月”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5月底开展“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活动,9月开展西安市总工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合唱专场音乐会。另外,文化宫文艺骨干和组织的文艺团队在各类文艺比赛中获得奖项。二是圆满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比赛。本年度组织承办灞桥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2场,地区级乒乓球赛2场,职工三人篮球赛,并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承办西安市首届职工五人制足球赛,共有来自全市200余名参赛队员组成17支代表队参加。三是职工文化艺术培训成果斐然。职工培训中心全年共开设了13个培训科目,其中包括器乐类、健身类、语言类、舞蹈类等。除了保留职工喜爱的中国舞、中国画、电子琴等传统科目外,还新增了爵士舞、拳击等新项目,以满足年轻职工群体的需求。同时,还特别开设了“非遗课堂”,开展结绳、拓印等活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在线上制作了“职工夜校”教学成果作品展示及花絮剪辑,浏览量累计达到5785余次;“职工夜校”专题推送浏览量8748余次;公益大讲堂“送教上门”专题活动浏览量累计达1300余次;年度总浏览量更是高达15833余次。3.宣传启智春风化雨,意识领航润物无声为更好地发挥服务职工的职能,做好宣传教育引领工作,紧跟紧扣时政热点,营造浓重宣传氛围,制作各项活动主题宣传广告、条幅10余块。积极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劳动者报等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宣传内容。全年撰写和推送文化宫各项活动信息190余条。4.积极推进提升改造,打造崭新服务阵地本年度,我宫在市总工会党组及各部门大力支持下,联合建强公司共同开展纺织城工人文化宫提升改造工作。历时五个月,目前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改造后的文化宫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围绕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传主题鲜明,文化宫整体形象提升,为地区职工群众打造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活动空间。取得的社会效益过去一年,我宫立足服务职工、传承文化、促进和谐的宗旨,通过多元化业务开展,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弘扬时代主旋律、优化公共服务阵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为地区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通过全年多层次、多主题的文化活动,搭建起职工群众情感交流与价值共鸣的平台。全年累计惠及群众逾万人次,其中重点活动通过新媒体传播辐射超3万人次,有效提升地区文化凝聚力。文化骨干团队在省市级赛事中斩获佳绩,既展现了我宫文艺人才的专业水准,更以标杆效应带动基层文化水平整体提升。2.体育赛事体系实现专业培训+竞技比拼双轮驱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基层输送专业人才60余名,夯实全民健身服务网络;职工三人篮球赛、地区乒乓球赛搭建起跨行业交流平台,市级五人制足球赛吸引200余名职工竞技。通过赛事引领,全年间接带动近万名职工参与体育锻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为打造活力型城市贡献积极力量。3.职工艺术培训构建传统+现代线下+线上融合模式。13类课程年培训量突破2000人次,爵士舞、拳击等新课程吸引35岁以下青年职工参与度增长40%,非遗课堂通过结绳、拓印等体验活动让200余名职工成为传统文化传播者。职工夜校线上展示矩阵累计触达1.5万余人次,形成课堂学习-成果展示-社群传播的闭环,使文化宫成为职工终身学习的加油站。4.文化宫提升改造工程聚焦功能优化+精神引领,结合新媒体矩阵建设,全年发布信息190余条,形成活动预告-过程记录-成果传播的全链条宣传体系,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大幅增长,使文化宫成为传播正能量、凝聚共识的云端精神家园。通过系统化服务供给,全年直接服务职工群众超3万人次,间接影响覆盖辖区1/5常住人口,文化宫已成为彰显城市温度、提升职工幸福感的重要载体,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积极贡献,真正实现了文化润心、体育强身、教育启智、服务暖心的多维社会价值。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年度,依据市总工会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相关工作要求,我宫以“三会一课”制度为依托,把党纪学习教育深度融入主题党日活动以及专题学习会等各类活动之中。通过这些举措,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同志暴露出:对工作职责缺乏清晰认识,在处理问题时不够细致深入等问题。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场地利用率一是拓展活动类型。深入调研职工兴趣爱好,与文化艺术机构、体育俱乐部合作,引入多样化项目,如书画摄影展、非遗文化体验、趣味运动会、小型球类赛事等。二是加强宣传推广。利用社交媒体、指尖工会、微信平台等渠道发布活动预告与场地信息,提高月均阅读量。2.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在文化活动方面:一是拓展文化活动。例如策划季度性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如“四季文化风”,春季举办诗歌朗诵会、文学创作分享会;夏季开展民俗文化节、戏曲表演;金秋音乐会;冬季安排室内书画笔会、读书沙龙等,增强文化活动的连贯性与吸引力,全年系列活动不少于20场。二是促进文化交流。与其他工人文化宫、文化场馆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引进高质量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促进文化资源共享与交流。三是搭建职工才艺展示平台。搭建职工才艺展示线上线下平台,定期举办才艺比赛,选拔优秀作品和人才,为职工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职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年度才艺展示活动不少于2次。在体育赛事推广方面:一是建设赛事体系。完善体育赛事体系,根据职工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分类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如职工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乒乓球赛、趣味田径赛等常规赛事,以及针对新兴运动项目的体验赛,如飞盘、射箭等,年度赛事场次不少于5场,覆盖职工人数不少于500人。二是加强体育赛事培训与指导。邀请专业体育教练为职工提供赛前培训、运动技能提升指导等服务,提高职工体育竞技水平,增强职工参与体育赛事的信心与热情,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3.积极推进提升优化室内活动阵地一是优化规划设计。结合提升改造后使用反馈和职工需求调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室内活动场地的功能布局与空间设计。确保各功能区之间的连贯性与合理性,提高场地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满足多种活动形式的需求,如设置可灵活分隔的大型多功能厅、专业排练室、文化创意工作室等。二是环境营造与文化氛围打造。结合工人文化宫的文化特色与历史底蕴,通过艺术装饰、文化展示等手段,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室内空间,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