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石泉县> 石泉县学生资助中心(留守儿童工作站)

石泉县学生资助中心(留守儿童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4-02 16:56
单位名称 石泉县学生资助中心(留守儿童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负责全县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指导留守儿童“三大中心”的规范管理和“四支队伍”的培养工作;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督查资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收缴;负责圆梦基金会管理工作。
住所 石泉县城关镇中学路南侧
法定代表人 杨帅
开办资金 17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石泉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7.83万元 173.0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1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举办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办资金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石泉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县内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面落实。1.聚焦政策有效宣传,扩大知晓面。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教师主力军、驻村工作队员主攻手“三主”作用,“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面向学生及家长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讲清现行各学段资助政策名称、享受条件、资助标准及工作流程,引导他们算好学生上学至今已享受的特普惠政策总账,入脑入心感恩国家政策红利。2.聚焦对象精准识别,提升认可度。牢固树立“用数据精准找人”理念,充分利用中省系统下发数据和乡村振兴、民政部门每月推送数据,扎实做好重点保障对象筛查比对和各类数据信息之间逻辑一致性的精准核实,同步严把“评审认定”关口,积极主动邀请高年级学生、非教师身份家长和声誉好、威望高村组干部代表参与学校评审认定全过程,确保重点保障对象识别精准无遗漏、一般困难学生纳入精准无异议,家长认可度持续提升。3.聚焦资金规范发放,增强透明度。严格落实高中学生资助卡、义教家长银行卡发放和单设幼儿园按月抵扣伙食费、小学附设幼儿班经县级批准后家长银行卡发放制度,切实减少中间环节,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发放安全快捷。严格执行资金发放告知、反馈制度,分学段统一制作石泉县教育资助发放《告知单》《回执单》,据实填写每学期受助项目、标准和发放时间、渠道,切实增强资金发放透明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据统计,2024年及时足额兑付发放县域内就读学前至大学新生阶段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类资助补贴共计595.9875万元8902人次,切实减轻了全县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负担。4.聚焦办贷便捷高效,提高满意度。秉持“应贷尽贷、一次办结”要求,在扎实做好助学贷款预申请、高标准保障办贷设施设备、狠抓工作人员业务提升基础上,采取多平台发布公告、足量招聘志愿者、城区分设办理大厅、按镇分流办理学生和现场办理平台预约、续贷办理远程操作等方式,积极推行“导办、帮办、延时服务”制度,全面提升办理效率,日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100%。据统计,2024年累计为1824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236.75万元。5.聚焦社会合力帮困,拓宽覆盖面。大力推进“政府资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补充”助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线上各类媒体平台和线下各类人脉资源,切实加大社会爱心助学资金争取力度,每年募集近100万元社会爱心资金,在跟进帮扶部分已享受国家资助特别困难家庭学生基础上,重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无法覆盖或条件限制的高等教育大学新生顺利入学、安心就读,不断凝聚社会帮扶合力,有效拓宽扶困助学覆盖面。(二)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励耕计划精准实施。要求各学校在全员开展政策宣传基础上,通过入户走访、多方查证、查阅凭证等多种方式对申请教师家庭困难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及时组织召开由校委会全体成员和部分党员代表、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评审会议,校级评审结果在本校本园5天公示无异议后报经本中心审核无异后上报县教体科技局组织召开县级评审会,确定最终人选后提请县教体局党委审定,审定结果公示10天无异议后通过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申报系统上报中省市,待中省市审核通过后由基金会直拨资金汇入受助教师工资卡,确保了政策落实的公平公正、阳光透明。2024年,共为全县21名家庭经济困难教师落实发放励耕计划补助资金23万元。(三)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深入推进。1.对象识别精准无误。在认定识别县域内各学段就读学校留守儿童时,组织各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留守儿童界定标准,结合学生法定监护人外出务工地点、时长等动态信息,精准界定是否属于留守儿童,对已认定识别的留守儿童,依据动态摸排掌握的临时监护责任落实情况,精准划分了监护类型,依据家庭阶段性、临时性情况变化,精准建立了学校留守儿童信息台账,确保了不留死角、不漏一人。2.关爱帮扶用心用情。严格按照“335”师生结对帮扶工作思路,组织全县1081名教师与各学校、幼儿园共计1877名学校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生一策”“智志”双扶结对,常态开展家校共育、物质帮扶、心理疏导、学业辅导、亲情关爱、安全教育、应急防范演练、文体娱乐等关爱帮扶活动,同步协同县慈善协会及部分驻村工作队全面开展了“庆六一、献爱心”留守儿童慰问活动,有效助推了学校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2.外联引援效果显著。以抓实外联引援为重点,积极对外宣传推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开展中的经验做法、特色亮点,以及感人生活故事、励志典型案例,主动加强与县内外各级各类机关单位、群团组织、爱心机构、慈善企业、贤达人士的衔接争取,持续提升全县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知晓度、知名度和认可度,全年累计争取各类爱心组织及爱心人士60余万元爱心援助用于全县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帮扶,让他们享受到了更多层面的温暖,全面提升了关爱工作合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持续全面落实我县免费教育、精准足额落实好上级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加大社会爱心助学资金筹措力度及各级各部门专项助学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建立了学前至大学全学段、全方位的助学体系,真正全面实现了我县各级各类学生有学上、上好学、不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与此同时,通过结对帮扶教师、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倾心倾情关爱学校留守儿童,学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成长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全面实现了全县学校留守儿童“物质上有帮助、心理上有疏导、学习上有进步、亲情上有关爱、品德上有提升”的“五有”成长目标,解除了家长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进一步促进了我县劳务经济稳步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少数学校、幼儿园在开展学生资助和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过程中精细化、规范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创新性开展工作的谋划和推动落实上还不够积极主动,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整体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二)整改措施。采取集中和自主的方式,持续强化对各学校、幼儿园学生资助、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和具体业务干部的日常业务培训,持续加大中心业务干部到基层实地指导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全县学生资助和学校留守儿童工作队伍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确保工作开展精细规范、高质高效、助力全县整体业务工作水平持续提等升级上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认识再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为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下一步,中心将结合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专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进一步做好教育精准资助和留守儿童关爱各项政策业务培训,持续增强系统广大教职工对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责任再夯实。全面聚焦学生资助各环节工作流程、留守儿童关爱效果,进一步细化明确工作任务和相关要求,持续夯实中心工作人员、学校管理人员、学校业务干部三级责任,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年度学生资助和留守儿童关爱各项目标任务。(三)措施再强化。持续把精准宣讲各学段各类教育资助政策放在学生资助各项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社会知晓率、认知度和满意度。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对各学校、幼儿园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的督导指导,全力助推整体业务工作再上新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