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师训教研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全县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检测;负责组织实施多层次形式的全县性教学竞赛、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指导全县教育教学工作。 | |
住所 | 石泉县城关镇向阳大道东段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五楼 | |
法定代表人 | 邱礼建 | |
开办资金 | 55.8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6.8万元 | 5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0月按规定申请变更了举办单位。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师训教研中心始终把优化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持续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大力实施“四名”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多种形式,全面加强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培养,学科教研员走进各学校,听课磨课,指导演练,培养县级骨干教师48人、市级骨干教师21名、6名教师被推荐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教研员蓝小曼、牛少林分别成长为省第6批教学名师和第9批学科带头人,汪平等6人被培养为市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二)开展名师引领行动。2024年,为充分发挥石泉县名师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县师训教研中心在全县开展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活动。组织安排全县义务教学段和学前教育两个学段的1000名教师报名参训,在全县实现了全面覆盖、全域推进。各学科学习共同体把“打造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教师群体,推动新时代石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和共同目标,建成了区域性教师发展平台,实现了教师能力大提升,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了乡村振兴,促进了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实施“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混合研修模式,采取“212x”模式(即每次集中不少于2天,每次至少个1讲座和2节示范课,每次所有成员参与并提交学习活动成果)。项目实施以来,学习共同体团队成员,分别到全县6个乡镇开展研修活动。12个共同体引领团队成员共上示范课100余节,共同体成员上研讨课200余节,做专题微讲座30余场,参与研修活动教师累计达2000余人次。总之,石泉县2024学年度的“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培训项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效显著。(三)持续推进教师领航课。2024年上学期以来,师训教研中心继续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教师领航课教研活动,根据“三环四步五定”原则,高质量地开展了65期“领航课”,内容涵盖义务教育段各学科,50名本县名师主讲,全县1000余名教师参入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更多基层教师不出校门就有蓄能充电提高的机会。一年来,共研训人数6000余人次,覆盖义务教育段全部学科从而起到了助力新课标的落实落地,破解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四)扎实开展教研视导。师训教研中心始终把教学研究当做核心工作之一。本年度先后组织全体教研员在全县义务教育段开展两次全学科、全方位教学视导,通过视导检查考核各学校的常规管理、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双减”等方面的工作,推进我县“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教研员累计听评课800余节次,面对面指导教师300余人次。组织各学校开展义务教育段教师“双减”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以此促进“双减”工作继续深入。积极组织全县教师做好校本研修,要求各校围绕“聚焦课程标准,赋能双减课堂”这一核心进行主题式研修,严格校本学时认定,有效提升了全县教师的素养与能力。中教组各教研员依据省中考研讨会精神,组织我县九年级各学科积极开展中考研讨,指导科任高效复习备考,使我县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五)持续推进“半日教研”活动。为便于县、协作区、学校统筹开展教师培训研修,为学校、教师腾出充裕的时间整体协调安排落实教师培训与校本研修工作,本学期以来,我们继续实施半日研修制度,全县统一策划各学段各学科的半日教研时段,统筹管理指导校本研修。由师训教研中心统筹规划,学校组织安排,实施研修“六定”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人员、定模式、定要求),保障校本研修的时间和效果。本学期聚焦“备教学评研一致性”,围绕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检测和有效延展,开展“双减”背景下作业管控与优化设计研修,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教研员运用钉钉F1和石泉县教育云平台在全县实现了网络教研,做到了线上线下教研协助,网络教研覆盖全县每一所学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名师带动效应突出显现。充分发挥我县第二批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调配下,许红、杨晖、牛少林等9个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本县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研讨及其他教研活动。40余名教师在县市级以上教学评比及学科活动中获奖,200余名青年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来自于乡村,从而充实了了乡村骨干教师队伍,使城乡教育更加紧密协调,加快了“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步伐。(二)教科研成果丰硕喜人。师训教研中心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深入研究,研究实、结题率高。2024年度,我县中小学46项课题(省级2项、市级12项、县级32项)高质量结题,其中14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市级荣誉(其中安康市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9项;“德润安康”优秀课题成果奖5项);申报立项省市县各类课题188项(其中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81项,县级课题104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50篇论文在阶段性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三)完成上级任务出色出彩。师训教研中心积极组织全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任务。一年来,完成了“国培(2024)-县级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试点项目”等3个国培项目。在以上项目的落实过程中,师训教研中心积极主动配合上级部门,制定了周密科学的实施方案,严格过程管理,强化成果提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了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同时,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研部门开展的教学研讨研、教学比赛与成果评比等活动并取得好成绩。在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交流等20余项教研活动中,我县600余人参入了不同学科的学习和交流,承担公开课、经验交流、微讲座等任务。以最优的服务承办了市基础教育教学骨干教师赛教等三项重大活动,获得一致好评。一年中,我县教师在上级部门举办各类教研活动共计500余人获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限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采取的措施还不够得力,迈出的步子还不够大。教师培训项目和人数非常可观,部分培训针对性不强。二是学科教研发展不均衡,教研员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学习进修的渠道和时间。三是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创新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不断充实培训团队力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为培训团队成员搭建学习平台,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二是借力名师领航工作室,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活动中磨砺团队成员,助推培训团队更快发展。三是开展教研员岗位大练兵,提升教研员的培训指导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教师。四是培养过程中更加关注薄弱学科,适当向其倾斜,多为其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不断培养骨干教师,夯实学科引领力量。五是全力挤出业余时间加强自学,进一步提升对学科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更清晰的理解,指导和服务更多的教师。同时积极向主管部门争取,建立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的人才机制,努力建设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师德高尚、队伍稳定的教研队伍,不断提高教研工作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加强县域合作,提升培训质量。加强县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分享教师培训经验,不断借鉴他县的好做法,为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二)利用数字平台,探索培训模式。充分利用我县当前教育信息化优势,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思想指导下的教师培训新渠道、新模式,创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三)利用教科研工作,助力教师成长。继续做好课题研究的立项评审、中期评估、结题评审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使课题研究出实效、结硕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