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石泉县> 石泉县文物管理所(石泉县博物馆)

石泉县文物管理所(石泉县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5-04-02 15:12
单位名称 石泉县文物管理所(石泉县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县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配合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制止、查处文物违法;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抢救、发掘、研究等工作;承担全县文保单位的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承担全县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使用工作。
住所 石泉县城关镇老街中段
法定代表人 姜庆庆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50.96万元 605.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按要求进行了法人变更和举办单位名称变更。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筑牢安全责任防线。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工作机制,夯实安全责任,筑牢文物安全底线。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排查问题、整治隐患,逐步夯实“部门监管、属地管理”等各项责任落实,分别与各镇人民政府签订了《文物安全暨消防安全责任书》,与各群众文物保护员签订了《石泉县群众文保员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文物安全直接、属地、监管、协管责任;构建“县、镇、村(社区)、文保员”四级文物安全保护网络,形成“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织密织牢文物安全防护网,切实保障文物安全。(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实施了《石泉城门(东西城门)抢险加固工程》《石泉江西会馆及关帝庙抢险加固工程》,排除已发现的建筑安全隐患,确保文物本体及过往群众生命安全,更好地展现明清时期陕南建筑风貌和历史人文,讲好石泉故事。持续推进落实《石泉城门及禹王宫-南城门保护维修工程》和县博物馆迁建等项目。(三)安全管理持续优化。健全制度建设,严格按照《石泉县群众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试行)》《石泉县群众文物保护员考核细则(试行)》等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提升防范意识,强化源头治理。将文物防盗、火灾、雷击、电气火灾等隐患以及安全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演练处置、文物安全责任制落实等情况作为重点,组织开展文物安全日常检查巡查。持续加强文物安全检查力度,按年度、季度、月度对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文物安全责任制落实和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检查,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加强部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深化认识提站位,凝聚合力抓落实,除每季度定期开展日常文物安全工作检查外,还与县消防大队等部门联合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及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协同做好文物防火、防盗、防汛以及“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的文物安全工作。全年共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10次,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4次。持续巩固整治成效,织密织牢文物安全防护网。(四)四普工作稳步推进。严格按照省、市文物普查办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行动,团结协作,扎实推进。结合实际制定四普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发布了普查线索征集公告,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供相关线索,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确保普查工作优质高效开展。(五)文化服务内容丰富。以博物馆资源为主线,打造“了解文博历史,畅游千年古城”特色研学路线,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提升研学旅行吸引力。实施“文物+”工程,提升文物旅游融合度。依托汉江石泉古城4A级景区,打造“文物+旅游”品牌,积极培育以县博物馆和省级文保单位石泉老街、禹王宫、江西会馆等为载体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2024年,先后举办或协办开展《迎新春百福书画奇石展》《盛世龙年,石泉十美收藏协会藏品展》《“美好石泉我来画”主题优秀绘画作品展》《清凉一夏扇子展》《“笔韵庆华诞,墨香续国强”国庆书画展》等多项展览。相继组织开展了“龙珠寻宝记”“博物馆奇妙游”“瓦当拓印”“手绘纸鸢寄深情——风筝DIY制作活动”“春风摇曳花作伴——永生花团扇DIY”“庆五一黏土相框手工DIY制作活动”“庆五一青铜器手工DIY制作活动”“文物知识进校园”“我是文物绘画师”体验活动、“馆藏秘境寻宝游”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社教活动。2024年,博物馆不断拓宽服务阵地,丰富服务内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年服务人次约5万余人次。举办陈列展览5个,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0次,积极推进文物资源与研学旅行等深度融合。(六)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健全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巩固。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抓整治;立足职能,紧盯问题抓整治。始终将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划分“点位图”,用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保障文物安全。建立联动机制,整治安全隐患。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文物保护工作格局。创新举措,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强化服务,惠民利民。博物馆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进免费开放工作。2024年服务人次达5万余人次。坚持博物馆每周二至周日免费开放,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江西会馆及禹王宫全年免费开放。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全年为来馆参观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提供免费讲解服务。二是创新载体,拓展内容。开展文物资源进校园及内容丰富的研学活动,全年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0次。加强馆校联动与合作,抓住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及文物资源进校园活动,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宣教品牌。发挥教育职能,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了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三是创新模式,提升水平。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积极培育以博物馆和文保单位为载体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提高拓展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潜力,推动青少年在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博物馆更好地服务社会。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文物保护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文保资金和专业人才,可移动文物达不到保存的环境要求。二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难度大。我县存在大量的田野零散文物,分布广、数量多,并且比较偏远,保护性开发利用工作难度大。三是文物保护力量薄弱,特别是文物建筑产权复杂,状况堪忧,保护管理难度大;四是博物馆场地有限,部分设施不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未来的发展。(二)整改措施:一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加大文物保护相关经费投入。二是进一步提高文物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争取文博专业人才队伍的引进。四是积极争取博物馆场馆迁址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积极争取文物项目资金,做好文保单位保护维修工作。(二)加强学习和培训,积极引进临时展览、强化馆际交流,提升展览水平。(三)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博物馆陈展、文物保护项目工程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文物保护工作质效。(四)进一步创新文物利用。持续加大文保单位保护工程项目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防”工程的申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文物保护抢救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大力提升文物保护展示利用水平,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