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南水北调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保障。环境应急管理•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指挥•环境安全监控预测预警•“12369”投诉热线接处•环境舆情收集处置•环境风险源污染源管理•环境事故调查取证•物资储备调度补给•应急人员培训•信息平台建设。 | |
住所 | 安康市高新区创业大厦B栋23楼 | |
法定代表人 | 钟文涛 | |
开办资金 | 905.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33.37万元 | 734.6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全面有效监管重点污染源。预警、处理重点企业在线数据监测及视频监控异常情况1968次,下发重点排污单位超标预警函39件,移交问题线索19件,发送数据异常(超标)电子督办单41件,充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控“千里眼”作用,全面提升非现场执法监管效能。(二)做好信访投诉和舆情处置。受理环境信访投诉954件,及时受理率达100%。配合市局对各分局信访办理情况实行每日公开晾晒、每月分析通报,下发通报11期。中心被市政府评为安康市12345热线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发现处置环境舆情41件,涉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敏感舆情30件,一般环境舆情11件,全部按期办结反馈,舆情处置率达到100%。(三)持续做好环境应急基础工作。牵头完成《安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安康市生态环境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完成《安康市市级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顺利通过省、市专家审核。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向省厅争取应急物资,根据全市环境风险现状进行统一调配,补充到县区环境物资分库。完善跨界流域联防机制,协助市局与湖北省十堰市、汉中市、商洛市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与汉中签订《汉江水质保护信息共享合作协议》,切实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体系。(四)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工作。为提升应急处置专业能力,举行和参与各类应急演练及培训8次。联合陕西交控白泉分公司开展公路隧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出动应急队伍8支100余人、应急车20余辆。参加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的环境应急业务培训,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的全省环境应急演练和应急大比武等活动。与湖北省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配合衔接,快速、高效完成全国跨省河流突发环境事件桌面推演任务。参与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进一步提高各级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水平。(五)强化尾矿库风险监管。完成旬阳五联华枫矿业小泥沟尾矿库、白河大湾银矿小南沟尾矿库等9座尾矿库调出环境监管工作。牵头下发《关于开展尾矿库环境隐患排查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尾矿库环境问题整改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分局做好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和自查自纠工作,组织对全市19座一级、二级环境监管尾矿库进行了全面检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局、生态环境部固体司分别对我市14座尾矿库进行了督查检查,共反馈问题51个,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方案,督促指导县区做好整改,目前基本完成整改。通过举一反三,认真指导宁陕、汉滨、石泉等县区做好尾矿库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并配合驻市局纪检组对整改情况进行核查检查。(六)持续做好政务信息及新媒体工作。全年报送政务信息307条,市委办采用81条,市政府办采用115条,省生态环境厅采用37条上报生态环境部。约稿信息《安康市关于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情况》《安康市矿山修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被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采用并获得了省政府领导批示。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和“两微”在生态环境信息发布中的积极作用,严格审核发布内容,正确引导大众舆论,树立安康市生态环境系统良好形象。全年发布工作动态、政策宣传、环保知识等信息1500余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科学高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2024年处置宁陕太山庙镇水电站底泥污染河道、中铁十九局在汉滨区开挖隧道涌水污染河道等3起事件,在处置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缩短响应间隔时间,在实战中总结经验,形成易用管用的处置办法,坚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被市安委办通报表扬为应急救援先进队伍。(二)环境应急平台全面升级。建成秸秆焚烧监管系统,在全市重点区域安装了40个热成像高空摄像头,全天候360度自动巡查捕捉目标,可覆盖8公里半径的范围,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秸秆焚烧情况的全覆盖监管。建成视频会商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正常召开,承办生态环境部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视频会议28场次,参会人员430人。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求是杂志、陕西日报等10多家媒体记者朋友莅临应急中心采访参观,并得到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群众新闻等媒体采访报道,接待省、市领导及兄弟单位25批次422人的参观指导。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相关专业人员;二是无应急指挥、处置车辆,遇有突发事件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应急救援装备与新时代快速反应的应急能力要求存在差距。(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应急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单位争取应急物资、专项资金和应急工作经费。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持续做好环境应急处置工作。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及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全市应急实战处置能力。积极向省生态环境厅争取配发应急物资,同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专项资金,对应急物资进行动态化更新。(二)持续做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按照省厅、市局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安排部署,重点对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指导分局做好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和自查自纠工作。(三)持续加强污染源在线数据监管。严格实行24小时“双监控”。对发现数据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处置,确保企业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切实做到线上发现问题,线下现场处置相结合,有效发挥平台监管预警作用。(四)持续做好舆情监测预警工作。做好负面环境舆情监测预警,发现舆情第一时间汇报领导进行分析研判、在内部工作群进行预警,第一时间转办涉事政府部门及分局进行办理,做到全面覆盖,不漏死角,有效防范负面舆情风险。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