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安康市>
安康中学高新分校
安康中学高新分校
发布时间:
2025-04-02 14:13
单位名称
安康中学高新分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高中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发展。初中、高中学历教育
住所
安康高新区高新大道8号
法定代表人
朱平
开办资金
740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6828.45万元
77003.56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36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教体局和高新区党工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响应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2024年新增高中学位200余个、初中学位800余个,总办学规模达到初高中六个年级近5000名学生。通过科学规划教室资源、优化师资配置,确保了扩招后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有效缓解区域学位紧张问题。落实“阳光招生”政策,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入学权益,困难学生资助覆盖率达100%。与2所区域中学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共享课程资源与教研成果,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二)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工程。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特色”三级课程体系,开发主题德育、身心健康、素养提升等校本课程。实施“强基计划”,积极开展数学、物理等学科竞赛活动,获国家级奖项17人次、省市级奖项43人次。全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初步形成“EIA”教学教研管理体系,先后出台8份新课改方案,修订完善《选课走班指导手册》,推行“分层走班制”,设置基础班、提升班、培优班三类教学模块,个性化辅导覆盖率100%,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三)建立五育融合育人体系。依托“德润安康”德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温度教育和协同育人,开办“伴子成长”家长学校、“走向名师”教师发展学校、“育人育才”学生德育学校,打造协同育人交流中心、亲子饭堂等五大阵地,开发主题德育等六大课程,创新构建“三四五六”协同育人体系和“一二三四五”网格化班级管理体系。坚持开展每日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组建社团56个,常态化开展社团活动21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达78.3%。举办校园科技艺术节展演作品200余件。开展军事训练、远足拉练、成都研学等第二、第三课堂活动9次。(四)实施师资队伍强基计划。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教研组“三名工程”,请专家名师讲座交流10余场次,外派交流学习630余人次,组织青蓝工程师徒70对,同年级指导师徒17对,省市区课题研究结题39项,立项47项,参编著作一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奖励+专项津贴”薪酬体系,修订绩效考核方案,开办“走向名师”教师发展学校。推行“教师成长档案”制度,实现职业发展规划全覆盖。(五)进行校园建设升级行动。投入资金500万元,改造增设教室、办公室14间,新增学位800个,建成标准化考场48间、标准化实验室4个、计算机教室2个,彻底排除重大消防隐患。打造“书香校园”灯光文化长廊,开展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实施校园美化工程,获评“市级园林式单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办学规模扩大,目前开设初高中6个年级,95个教学班,4940余名学生,资助贫困学生463名,大家访活动覆盖学生超过80%。二是教育质量突破,2024届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8.6%,其中清北录取两人,600分以上144人,一本过线619人,“双一流”高校录取人数同比增加22%。三是示范引领作用增强,2名教师获“省级教学能手”,2名教师获得“省级学带”,多次承办全市教研活动,与多所县域中学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三四五六”协同育人案例入选安康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库。四是办学影响不断扩大,学校获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人大、西安交大等多所高校授予“优秀生源基地”称号,收到北京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发来喜报,顺利接待了日本青少年友好交流团访学。五是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专项资金执行率达100%,审计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100%。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特色课程开发深度不足,培优课程占比较低;二是教师科研转化能力待提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量偏少;三是校家社协同育人水平偏低,资源整合需加强。(二)改进措施:一是成立“培优课程开发团队”,聘请校内外专家组建课程建设指导团队;二是实施“教研成果孵化计划”,出台激励政策促进成果转化;三是构建德育共同体,建立家长学习制度。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改革攻坚,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构建“选课指导—走班管理—综合评价”全链条体系。(二)数字赋能,加快智慧校园系统建设,实现教学过程全要素数字化管理。(三)开放办学,与省内外优质高中建立战略合作,共建教师跟岗研修基地。(四)品牌塑造,积极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构建“一个中心,两项自主、三个共同体”特色育人体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编号:教民161090130000130号有效期:五年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