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农业科技信息宣传中心(安康市职业农民培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宣传,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信息宣传、职业农民培育。 | |
住所 | 安康市汉滨区朝阳街8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波 | |
开办资金 | 101.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4.17万元 | 135.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高素质农民培育。1.聚焦粮食安全开展粮油技术技能培训。牵头在汉阴县举办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富硒有机(绿色)粮油生产技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栽培技术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观摩教学,为全市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2.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开展主体能力提升培训。联合天津市农广校、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委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2024年安康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生态渔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训班,50余家生态渔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3.聚焦人才多元化培养开展融合培训。在成都举办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现代农业园区融合发展研修培训班,市级以上70余名园区负责人参加培训,学习借鉴四川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成效和路径。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培训电商直播人才近200余人。完成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34个班次,培训2345人。遴选60余名学员参加陕西省头雁培育、35名学员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推荐130名学员参加全省农业经理人培训、荐120名学员参加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4.聚焦规范管理持续开展培育认定。组织开展第十批中级职业农民认定考核,指导县(市、区)开展初级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向省培育办做好高级职业农民遴选推荐,新认定高级职业农民43人、中级126人,初级1250人,培育高级职业农民399人,中级1111人,初级19110人,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28人。(二)科技大培训。1.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以“稳粮油、保供给、促振兴”为主题,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粮油生产,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及富硒有机工程开展7个专题农业科技直播大培训,依托“云上智农”APP、安康移动和商务直播等新媒体进行直播推送,线上线下累计18.06万人次收看学习。2.创新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围绕标准化生产主题,举办基层农技干部标准化生产培训班,市直农业农村系统、各县(市、区)、乡镇农技干部97人参加培训。聚焦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学习需求,委托中央农广校举办安康市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研修班,55名青年农业科技人才走进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河北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学习,了解农业科技前沿动态与最新进展,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协助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在我市举办2024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技骨干培训班。3.持续做好继续教育培训。按省、市人社部门继续教育培训要求,发挥市级农林水系统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作用,联合省级基地做好全市农林水专技人员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完成农林水系统继续教育培训1438人,其中农林畜牧专技人员1114人,工程类专技人员324人。(三)宣教融合发展。1.加强典型培树。组织开展优秀高素质农民评选活动,在农民丰收节安康主会场活动中进行表彰奖励20人,优秀高素质农民作为颁奖嘉宾为岚皋村BA获奖球队进行颁奖;与安康日报联合打造“在希望的田野上-新农人风采录”专栏刊发“新农人”风采录15期,刊发“新农人”振兴乡村事迹85期;发布“庆丰收”展示优秀高素质农民风采6期。发布“8090新农人”创业故事7期。2.持续媒体宣传。“安康农宣科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宣传三农政策、发布农业信息、开展线上培训、展示农民风采为宗旨发布信息110余条,在中省市媒体发稿50余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9篇。3.保障视频会议运维。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完成全省农业视频会议分会场巡检和农业视频会议分会场电子政务外网环境调研,更新市级视频会议联络人员信息统计,完成市级会场高清终端维修,配合县(市、区)做好设备更换调试,做好全市农业农村视频会议信号保障,调试及保障全市农业农村视频会议系统40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素质培训、科技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了全市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经营企业等涉农人员的整体水平。(一)提升了全市农民职业素质。培育的17名高素质农民入选全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指导员,25名农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被聘为2024-2025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跟踪服务教师;1名高级职业农民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名优秀青年高素质农民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二)提升了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素养。推荐农业系统4名专兼职教师参加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说课比赛,获二、三等奖各2个;推荐岚皋县农广校校长龚太华被中央农广校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农广校校长。(三)提升了农业经营者水平。指导建成的平利县田珍茶业等3所农民田间学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日报以《 田间学校传“真经”》为题,报道我市农民田间学校典型经验和做法,高素质农民万琴棋创业事迹登上新华网乡村新青年栏目。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体系建设不健全,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教职工能力素质不高;二是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不均衡,部分县(市、区)工作推进力度不够。(二)改进措施:一是强化体系建设,拓展教学形式,提升教师水平,提高培训质量;二是进一步夯实责任,压实工作任务。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二)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培养一批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三)加强与省市相关单位和行业协会合作,拓展利用好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等资源,合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四)继续吸纳选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授及资深行业专家,把更多接地气、能进行产业指导的“田秀才”“土专家”纳入师资队伍。(五)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竞赛,打造符合我市农业农村实际、深受农民欢迎的“名师名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陕西省农培中心(农广校)通报表彰为2024年度全省农广校体系先进集体,被市农委办评为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突出先进单位,总结提炼的“三融合四构建五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