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发布时间: 2025-04-02 11:37
单位名称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指导组织群众文艺创作和展览活动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组织开展群众文艺<辅导/培训/交流>活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和群众文艺资料收集整理与保护受权制定文化艺术<比赛/考级/评奖>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住所 安康市汉滨区鼓楼街126号
法定代表人 周墙
开办资金 741.4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51.28万元 894.43万元
网上名称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公益 从业人数  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活动开展,线上线下齐发力。结合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安康分会场活动、龙舟文化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春雨工程边疆行、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策划举办全市性群众文艺展演活动24场次以上,线下及线上网络直播惠及群众共560多万人次。(二)组织培训,提升素养展活力。实施“艺安康•全民艺术普及”规划,通过“文化大本营”、“公益文化春风行”、“市民文化夜校”、“群文人才队伍成长计划”等项目的实施,举办各类培训班60期次,培训学时累计超过1400多课时,惠及人数约3.2万人次。(三)非遗工作,保护传承增魅力。完成安康市第七批非遗保护项目评审与公布工作,新增28个市级非遗项目;成功举办安康市首届陕南民歌大赛、第二届“汉江号子”传承保护主题交流活动;组织“紫阳毛尖传统手工技艺”“平利绞股蓝制作技艺”,参加“陕西省非遗年度盛典”颁奖活动和“乐舞百老汇国风秦韵美”中美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六家省级“非遗工坊”年度考评荣获良好格次。(四)创作研究,特色活动添动力。撰写朗诵诗《巴山深处,那一抹检察蓝》,改写朗诵诗《为人民而歌》和情景朗诵《我回村里当工人》,二次创编歌词、广场舞说唱词、汉调二黄唱词等;发表《瀛湖春晓》、《让灵魂追光》、《到凤堰古梯田去》、《长寿乡掠影》、《小牛是棵树》等散文小说作品;创作、编撰完成个人散文集《赶一场花事》。出色完成第五届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研讨暨文化馆创新实践交流活动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此项工作获得文旅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表扬;“安康节拍”广场舞大赛被省文旅厅评为全省优秀品牌活动;版画普及工作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安康版画:镌刻时代赋美生活》被中国群文学会评为2024群众文化活动典型案例;《安康文学》获中国文化馆协会优秀主编奖;市群艺馆获得全国美育示范基地创建资格。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惠及群众约560万人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和辅导活动,为业余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和创作人才,提高了公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随着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旅游市场的兴起,安康市群众艺术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城市的旅游经济做出了贡献。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业务工作创新力度不够;二是文旅项目融合度有待提高。(二)改进措施:一是改创编优秀舞台作品,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扮靓一江两岸,助力文旅融合发展;二是精心包装优质文化资源配送到基层进景区,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扎实抓好全市性群文展演比赛活动,改创编一批优秀的陕南民歌、汉调新韵,营造浓厚文旅氛围。二是持续抓好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工作,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培育良好文旅环境。三是全力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上台阶,普及非遗知识、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非遗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力做好优质资源下沉服务,打造沉浸式“非遗+旅游”活动场景。四是全力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水平,打造线上文旅IP。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