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高新医院

安康市高新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4-02 10:23
单位名称 安康市高新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小儿外科儿科保健耳鼻咽喉口腔皮肤医疗美容精神科传染科结核病科肿瘤急诊医学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职业病临终关怀麻醉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
住所 陕西省安康高新区高新大道12号
法定代表人 张元江
开办资金 300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差额补贴
举办单位 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746.62万元 14818.0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4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强党建,始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设行政、临床、医技、护理4个党支部,强化政治核心作用,集体审议“三重一大”事项140余项。开展3次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引导全院职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行志愿服务“我是党员我来报到”,开展“党员服务进病房”“党员敬老爱老”及10余场“义诊惠民”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带群(团)建,成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推进“清廉医院”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医环境。(二)打基础,坚决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多个科室开展多项全市首例技术,建立运行三级质控体系,推行门诊不输液、一站式术前检查、全院一张床等模式,全年药占比、耗占比、平均住院日均低于行业平均值。深化“医疗18项核心制度”“三基三严”培训考核,组织医疗、护理、院感、医保等专题培训80余场次,开展2024年中国医师节暨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竞赛、优秀病历评选、医疗应急演练及各类专项检查20余场次,实现制度约束、过程监管、评价分析、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坚持专家治院、民主治院,先后成立16个委员会,全面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三)优服务,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构建了全流程一站式诊疗服务体系,市卫健委发文全市推广。推行“高医公益”志愿者服务,双倍兑换公益时长等机制,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00余场次。开办“两站”惠民服务点,推出“便民服务二十条”,开展“周年庆”系列惠民活动,第一门诊部周边社区义诊全覆盖,眼科、妇科、口腔科、消化科等多个科室结合健康日等节点推出特色惠民项目,有力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四)提素养,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各类招聘活动70余场次,新引进专技人员180余人,在职职工达644人,高层次人才80余人。为解决医务人员后顾之忧,争取独立开通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独立账户。选派70余人到知名医院学习进修,组织90余人次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短期培训。举办“学习赋能蓄力奋进”中层干部提升培训班。持续深化学习分享制度,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五)添动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揭牌“蔡秀军名医工作室”,积极推进与安康市中心医院深度合作,邀请多家知名医院专家常态化来院坐诊、开展手术。成为市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主委单位,承办6场省市级学术会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入县(市、区)开展30余次学术帮扶活动。(六)重担当,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开办“高医健康学校”,线上科普102期,线下宣教50余场次。以第一门诊部为依托,服务10个行政村13628名群众,管理15个村卫生室,实施2024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对10名村医进行带教培训。正式成为安康高新区居民门诊慢特病审核认定定点医疗机构,全年办理慢特病800余人次。组建健康促进科普服务队,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举办健康科普及急救技能培训28场次。参与纪检监察机关办案、重大会议、节庆及文体活动医疗保障80余次,为干部群众健康提供坚实保障。(七)塑品牌,党建引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持续唱响高医好声音。印发《“孝义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开展高新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免费体检、“情暖重阳健康惠民”等系列活动,推动孝行善举蔚然成风。深耕家文化,推出入职“服务员、服务包”等措施,持续开展生日慰问活动,营造了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八)筑防线,切实巩固安定和谐的发展态势。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全覆盖安装监控及一键式报警系统,全科室配备反恐防暴器材,主要通道配置安检门,开展安全培训31次、消防及反恐防暴演练4次,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互为补充、严丝合缝的防范体系。开设“院长信箱”“精进直通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年未发生负面舆情事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完成门急诊77815人次、体检13852人次、手术3006台次(三四级手术占比44%)、出院5048人次,开展预防接种5153人次、办理慢特病800余人次,收获患者锦旗、感谢信500余人次。与名院、名科室、名专家广泛建立合作关系,100余位专家常态化到院坐诊、会诊和开展手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接待国卫复审、“爱卫新征程健康中国行”、全省健康陕西建设暨医改工作现场会、全省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现场会及省内外各类参观考察150余场次,央视网、健康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部分学科高层次人才不足;二是个别临床科室负责人对学科建设缺乏长远打算,个别行政职能部门服务一线意识不强;三是医院知晓率、知名度仍然较低,制约医院可持续发展。(二)改进措施:一是向外多措并举招才引智,对内与市中心医院深度合作,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二是启动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医院治理能力。三是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医院美誉度。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个一流”目标,加快推动“邵医”模式落地生根,全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二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充分汇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三是扎实推进“两个主题年”行动,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奋力开创医院追赶超越发展新征程。四是全面夯实“三大基础”,坚持人才为要、学科为基、文化为魂,切实筑牢医院高质量发展根基。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因医院运营初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存在业务收入与运营成本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造成年末净资产余额对比开办资金减少幅度过大,待年度报告完成后及时申请变更开办资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PDY98912061090212A1001),有效期为:2023年5月19日至2038年5月1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