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中心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小儿外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科/精神科/传染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职业病科/麻醉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输血科/营养科/健康体检/腔镜治疗/血液透析/高压氧治疗/肿瘤内科化疗/冠心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深静脉营养/合理用药咨询>等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安康市金州南路85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东波 | |
开办资金 | 7721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0022.35万元 | 99340.7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康市中心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74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2024年4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提升医疗质量。将各项质量安全指标写入科室目标责任书,扎实开展日常督查。调整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完善院级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制度及流程。修订完善公卫等相关制度17项,开展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推进公卫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完成全院各类公卫相关疾病监测任务。(二)提质学科能力。护理学、消化内科、麻醉科通过第三批陕西省重点专科中期考核,医学检验科、感染科及神经外科通过第四批陕西省重点专科中期考核,超声医学科、病理科、精神科创建为第五批陕西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设营养、疼痛、心理咨询等9个专科特色门诊,心电诊断科、老年病科、精神康复科正式开诊,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现场认证顺利通过,检验科顺利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复评审,41项专病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梳理通过院内初评,获批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提升项目中央资金300万元。全年准入新技术新项目117项。(三)引育培优人才。优化人才引进、培养,全年招聘92名医疗卫生人才,1人获批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批陕西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计划青年人才,1人参加“陕西省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学科带头人访学研修。完成“十百千万”人才培训工作计划,选派1名领军人才出国(境)研修,派出105名学科带头人到北上广深等地三甲医院跟班学习,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各级学术会议71次。(四)科教创新发展。制定印发科研相关制度27项。获批省级重点产业链项目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项,市级科研项目立项13项,安康市创新人才攀登计划项目立项3项,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脑卒中防治技术研究立项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国科金申报3项。SCI登记18篇,公开发表论文核心期刊156篇。3人入选“安康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入选“安康市青年科技新星”。(五)优化服务能力。修订护理工作制度78章553项,建立新任职护士长“师带徒”培养模式及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定级考核,按时落实三级护理质量督导。通过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护理专业)中期评估;开设静脉治疗护理专科门诊,互联网+护理服务接单上门服务累计231例;申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上报41个护理创新项目,承办省市级护理专业学术活动10场,举办全市多学科医护一体查房3次。开设药学门诊,为广大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运用临床药师灵活驻科模式,协助科室开展用药教育、医嘱审核、用药咨询、疑难病例会诊工作。(六)拓展综合医改。完善和健全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修订重点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化流程,实现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和持续改进。结合高质量发展评价及DRGs支付改革,完成新一轮绩效改革调研报告,指导规范科室二次分配。创新举措全力推动外联工作深入开展,开展新技术推广基层行2次,胸外科专科联盟成功签约7家县区级医院,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示范区分院”顺利揭牌。全年共开展义诊61场、科普49次,不断强化区域医疗中心作用。(七)加强精细管理。一是高质量落实各类例会制度。全年开展行政、业务查房23次,召开各类例会23次,修订《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督查督办工作办法》,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二是持续开展“经济管理年活动”,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收入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加156万元,药耗收入占比同比减少8.1%,患者费用负担显著下降,成本控制初见成效,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八)推进智慧医院。以智慧医院为抓手,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优化HIS程序,包括患者自助机流程改造、检验检查互认标识、门诊就诊二次分诊优化升级、新门诊病历模块的优化、病历质控模块优化、优化食源性上报填报流程及急会诊流程的优化等,上线CA电子签章系统、患者住院(门诊)自助系统、手术行为管理系统、儿保系统,完成泛血管中心智慧管理平台、互联网医院、护理信息化平台项目招采工作,评审评价系统、UPtodate系统已完成审批手续进入招采流程。(九)改善后勤保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车辆、保洁、水电暖气及后勤物资规范化管理,织物洗涤后勤社会化建设取得实效,职工和患者餐厅供餐质量明显改善;制定“黑陪护”整治行动方案并稳步推进,医警联动合力打击黑陪护,遴选了两家专业陪护公司进驻医院,逐步规范医院陪护服务;完善院内交通组织方案,修整公安处用地拓展院内停车,外租职工停车位让位于患者,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十)防范安全风险。一是夯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定期开展各类安全、应急、保障等培训演练,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全年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4次,开展业务培训9次、安全生产月专项检查12次、节假日安全大检查7次、消防安全专项月检查12次,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35条,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二是防范化解医疗安全风险。成立法务科专职处理医疗纠纷事务,严格执行《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加大医疗纠纷院内责任认定及服务类投诉追究力度,切实抓好医疗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成门诊诊疗人数107.34万人次,同比增长1.73%;出院患者人数6.37万人次,同比增长3.36%。医院总收入12.82亿元,其中医疗收入10.83亿元。深入紫阳、石泉等8个县(市、区)医院高效推进专科联盟及医联体建设活动30次,完成紫阳、镇坪等7个县(市、区)35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工作。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科建设遇到瓶颈,部分学科建设持续突破难度较大;二是部分老旧病区就医环境较差。(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学习国内先进技术、理念,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及团队,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二是从软硬件全面着手,优化就医环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以等级医院复审为抓手,全面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二)实施学科建设深化工程、就医体验改善工程、运营能力提升工程。(三)加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管理,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深化科研能力创新,以信息化助力诊疗规范和效率提升,加强“人文医院”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613517661090211A1001,有效期:2016年5月18日—2031年5月1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安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无偿献血促进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被健康报评为地方宣传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