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史志展陈研究中心

榆林市史志展陈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2 09:30
单位名称 榆林市史志展陈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开展陕北革命根据地史料征集、研究、编纂、宣传工作,承办榆林党史网站,参与本市革命纪念馆资料的征集整理、布展工作,整理、管理党史资料档案库,全面管理“榆林党史陈列馆”“榆林方志馆”。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开发区榆溪大道榆林市委办公楼A14室
法定代表人 童锦楠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4万元 5.0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革命史研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榆林市史志展陈研究中心立足自身职能职责,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坚持“党史姓党”的根本原则,聚力创新,担当作为,在资料征集、编撰、宣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围绕重点,展现新作为一是配合高质量完成“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同志口述史料和影音资料建设工作任务为了推进“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同志口述史料和影音资料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史志展陈研究中心协同市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了专业拍摄征集团队,进驻定边县,对石光银同志进行全程跟踪拍摄,并对口述史料和影音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完善。2024年省委功勋办进驻榆林对相关资料进行验收,目前已验收通过,待中央最后验收通过。二是协助完成“绥德革命纪念馆”开馆筹备工作史志展陈研究中心积极参与此项重要工作,全力推进布展工作顺利进行。抽调多名业务骨干,分别负责展陈内容审核、活动主持词和讲话稿的校对等工作。确保展陈内容事实准确、展陈方式不断创新,使绥德革命纪念馆开馆得以顺利进行。三是积极参与“西北根脉光辉旗帜”红色主题展布展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陕北党团组织创建100周年之际,史志展陈研究中心协助党史研究室举办“西北根脉光辉旗帜”红色主题展。抽调多名干部,分别负责大纲编写、材料收集、图片整理,在一个月时间里前后经历3余次评审讨论和5次大规模修改调整,确保展陈内容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不断创新。使榆林人民为党组织的创建发展、为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得到生动直观展现。9月30日“西北根脉光辉旗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共陕北组织创建100周年图片展”在榆林市图书馆正式开幕。之后并在12个县市区完成巡展工作,受益群众3万多人,持续营造浓厚党史文化氛围。二、发挥职能,展现新气象1.协助完成《李大钊与陕北党组织创建》出版稿。《李大钊与陕北党组织创建》编撰工作于2021年底正式启动,现已完成出版稿,共计27万字。2.协助全面启动《中国共产党榆林历史》(三卷)编撰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大纲,目前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三卷》(1978-2012)进一步讨论完善。3.协助完成《我们的青春岁月》出版稿,共约33万字。《我们的青春岁月》是全方位多角度呈现70多位榆林知青故事的口述史专题著。4.协助完成《中共榆林市委工作实录》(2023卷)出版稿,共约40万字;《中共榆林市委工作实录》(2024卷)已经启动资料征集工作。5.协助完成《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大纲编写工作,进入撰稿阶段。6.协助《中共陕北特委史》完成定稿,共约14万字。记录中共陕北特委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以及领导陕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过程。7.协助《李子洲传》完成出版稿,共约14万字。记录李子洲生平成长到投身革命历程的事迹。8.协助完成《三秦改革印记·榆林卷》《三秦改革印记·榆林卷》已完成初稿,共约14万字,共拟定150篇文章目录,目前已完成初稿,共14万字。9.协助完成《榆林年鉴(2024卷)》出版稿。共约84万字。10.协助《榆林市扶贫志》完成初稿,共约80万字。11.协助启动地情丛书《石峁人》的编撰工作,目前正在撰稿。三、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协助资料征集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配合党史研究室持续开展陕北早期党组织创建、西北革命策源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重要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二是协助党史研究室广泛征集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各县区党史编研成果,征集图册2000多张,为党史三卷编写工作提供资料支撑。三是按照工作安排,史志展陈研究中心配合党史研究室持续面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公开征集史志文献资料并发放收藏证书,全年共征集到文献资料100余份,征集到年鉴工作稿件160篇,向单位和个人发放2本收藏证书。(二)宣传教育卓有成效1.根据中国地方志办公室要求,提供榆林特色方志文化的“读方志游中国”短视频素材,并对文字稿进行审核,最终在全网播出,使全国人民对榆林有基本了解。2.积极协助举办学术研讨活动。2024年围绕“李子洲”“陕北早期建党”等榆林重点党史资源,与榆林学院共同举办2次学术研讨会,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3.深入开展党史和地方志“七进”。2024年选派业务骨干赴县区、机关、社区等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地方党史,同时,组织在社区、广场、公园开展红色电影展映活动,重点播放我室拍摄制作的地方党史纪录片15场。12月20日在三官会社区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共陕北组织创建100周年图片展”,使党史受众面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室主办的市级社科类内部期刊《榆林党史与方志》出版4期,全年共向社会各界发放赠阅各类图书资料1200余册。(三)充分发挥审读职能一是参与完成坚持加强对党史和地方志作品的审读审查指导,严把党史作品的政治关、史实关,避免出现对党史的歪曲或片面解读,严把地方志作品的体例关,确保篇目设置、内容分类、行文规范符合相关要求。二是参与完成对《中共清涧历史(第一卷)》《中共清涧历史(第二卷)》《中共神木历史(第二卷)》《中共绥德历史(第一卷)》《光辉的足迹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吴堡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共陕北特委文献资料汇编》《星火燎原榆林革命史话》《走出家乡的榆林人》《丰碑:榆林革命纪实》等10本党史类书籍的审读工作。三是参与完成了对《榆林市监狱志》《榆林市气象志》《靖神铁路公司志》《黄甫镇志》《沙峁镇志》《太和镇志》等6本志书的终审工作,并受邀参加了《中能煤田公司志》的发行仪式。四、目前存在的问题2024年,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扎实完成了一系列工作任务,但仍存在着一定不足:一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差距;二是史志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五、整改措施1.结合“三个年”活动不断强化作风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持续开展党史和地方志业务培训,帮助年轻干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2.深入开展地方党史资料征编研宣工作,进一步发挥资政作用。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协助党史研究室建立统一的工作机制协助推动出台《关于推进全市红色资源统筹规划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机制,促进榆林红色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二)强化党史和地方志的研究1.深化党史理论研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继续深化对榆林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力度,不断推出权威性研究成果。2.加强对地方志基础工作研究。启动全市古籍调查、旧志整理研究保护,围绕地方志理论,业务实践前沿,进行理论探讨和地情研究。持续做好榆林地情文化的编辑整理,大力做好榆林地方文化研究工作。(三)配合做好党史和地方志的宣传工作1.协助启动“榆林市方志馆”布展工作,打造建设一批彰显榆林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党史和地方志馆、书屋、驿站等文化阵地。2.协助制作一批高质量的榆林红色历史纪录片和彰显榆林文化特色的视频短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